Debussy: Mélodies
在德彪西的艺术歌曲(mélodie)中,钢琴伴奏和人声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钢琴伴奏部分都是作曲家自己谱写的。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大都采用同时代诗人如波德莱尔、魏尔伦、马拉美的诗作为歌词。他的某些艺术歌曲,从旋律上看不如弗雷,从激情上看不如迪帕克,但德彪西善于使旋律线条合乎歌词语调的起伏,将音乐很好地与法语的节奏、重音相结合,使诗意、乐思和语言融合成协调的统一。德彪西与诗词的血缘关系出自他对法国诗歌的极大忠诚,他本人也是一位有修养的散文作者,并且对法国诗有着高明、敏锐的鉴赏和评论。他不仅注重诗的立意和气氛,而且忠于诗的韵律。到了他创作的成熟期,他使旋律线条非常合乎歌词语调的抑扬顿挫规律。他还善于把立意和自己的乐思置于最深奥的协和中,这一点对于表演艺术来说是无价之宝。 本套CD基本上收全了德彪西的诸多艺术歌曲,如《曼陀林》、《波德莱尔诗5首》、《被遗忘的歌》、《游乐画I&II》、《抒情散文》、《比利蒂斯之歌》、《维永叙事诗3首》、《马拉美叙事诗3首》等主要作品,为《音乐圣经》推荐版本。 演唱:Mady Mesplé, Gérard Souzay, Frederica von Stade, Elly Ameling, Michèle Command 钢琴:Dalton Baldwin 主要歌唱家简介: 法国男中音歌唱家苏哉(Gérard Souzay),被公认为是潘塞拉(Charles Panzéra)和贝尔纳克(Pierre Bernac)之后的最优秀的艺术歌曲演绎者之一。1918年冬,苏哉出生在法国昂热的一个音乐之家,其父母在看一部歌剧的首演时邂逅并结合,母亲和两个兄弟均以歌唱为事业,比苏哉大15岁的姐姐也是一名唱歌剧的女高音。苏哉原名“Gérard Marcel Tisserand”,后以卢瓦尔河畔苏哉这个小村镇的名字作为自己的艺名。18岁时,入巴黎大学攻读哲学,其间结识了歌唱家贝尔纳克,并受其鼓励改学唱歌。1940年苏哉入读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女中音克罗瓦莎(Claire Croiza)和低音男中音马库克斯(Jean-Emil Vanni-Marcoux),1945年以两个优秀奖毕业。在校期间,苏哉也尝试过作曲,1942年经其谱曲的三首保尔·瓦雷里(Paul Valéry)的诗歌由其老师之一的贝尔纳克演唱过。除了跟随贝尔纳克继续学习声乐,苏哉还向德国女高音莱曼(Lotte Lehmann)系统地请教过德国艺术歌曲。 荷兰女高音艾利·阿美玲(Elly Ameling)1933年2月8日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原名Elisabeth Sara。先后师从Bodi Rapp和Pierre Bernac。1958年在日内瓦国际音乐大赛上获奖,1961年在阿姆斯特丹首次举办个人演唱会,从此正式走上音乐道路。阿美玲的职业生涯早期主要与皇家大会堂音乐厅管弦乐团及鹿特丹爱乐乐团合作。随后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与各大乐团及指挥都有合作,其中包括安塞美、朱利尼、海廷克,库布里克、萨瓦里许、普列文及小泽征尔等等。 阿美玲的保留曲目非常广泛,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蒙泰威尔第,到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浪漫主义时期的舒伯特、舒曼、德彪西,直到20世纪的布列顿、格什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