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女郎
何谓“有耳非文”,我看到这个名字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有耳朵可以去听,非文字所能表达”。我听到“有耳非文”后的第一个想法是:这可谓中国第一首独立流行(Indie-pop)。那首叫做《样板戏》的歌收录在刘以达的《水底乐园》末尾,非常清新的空心吉他流行曲,猜想“有耳非文”大概是一只以女声为主的Indie乐团。 现在终于听到“有耳非文”的新专辑《打狗女郎》,一看介绍顿时faint,"有耳非文"并非一个乐团,而是一个独立女歌手“高郁斐”,将她名字拆开就是“有”、“耳”、“非”、“文”,行了,大家都试试用这个方式给自己起个艺名吧。还好这个名字也有我理解的那层意思,高郁斐说“这个名除了把我原名分拆外,亦有一个特别意思,‘有耳’代表我经常用耳朵去聆听,‘非文’代表我不喜欢说话,四个字加起来,意思刚刚好。”不管从哪个角度听,高郁斐清爽柔和的典型Indie唱腔几乎与澳洲民谣组合Frente的主唱如出一辙。 《打狗女郎》的13首曲子突破了单一的Indie-pop曲式,有耳非文参与了大部分歌曲制作,当中有讲爱情、健康,也有讲宠物、地震。“随便说说”“老夫老妻”和“疾病”仍然是比较典型的Indie-pop演绎,“随便说说”里的女声在简单清新的空心吉他扫弦中被扭曲成童声状。“疾病”咱始终在钢琴的伴奏下,旋律打上了不小的港式流行曲的烙印。“防腐剂玫瑰永远不会凋谢”,“有耳非文”延续了“****”式的香港独立音乐歌词风格——以小喻大。“恐龙学唱歌”则像“**”早期一些慢歌一样,加入不少大提琴和键盘效果。我猜想同样的曲子由****来演绎,大致也会如同他们自己的作品一样凄美动人,不过“有耳非文”的唱腔则使作品显得更加清新柔媚。“打狗女郎”的小调曲式也同样继承了**式的戏谑风格。 “三明治之三角恋”听起来就像一首如假包换的J-Pop/Rock风格作品,不仅旋律相像,大概唱的也是日语。前段部分时隐时现的Trip-hop碎拍以及后半段的吉他噪音和弦乐背景使整个作品音色层次相当丰富。 专辑其他地方Trip-hop的痕迹也相当严重,“幽媾之往生”带有浓厚中国色彩,“说好了一起去死”的旋律节奏则是走的英式吉他曲路线,碎拍的影响在细微出隐约可见。“咒语”是专辑里Trip-hop风格的一个典型,有耳非文在这里的嗓音和唱腔几乎能让人回忆起Portishead的《Dummy》,当然“咒语”更多使用了真声乐器,小军鼓和大鼓以及末尾的短促的歌剧式女声合唱烘托出一片恐怖电影的效果。“Willkommen”中的“ko”和中段苍白凄清的高音部分,几乎就是"sour time"唱腔的翻版。 当然,“酸楚时光”并非“有耳非文”的全部主题,接下来的一首“变化”就是一个欢快而善意的讽刺小品。“Small City/小老百姓/拥有一个小梦想/买部车/买层楼/讨个老婆好过年.”一头一尾百老汇歌剧似的爵士管乐和钢琴演奏,制造的滑稽和戏谑效果与The Cure的《Wild Mood Swing》有异曲同工之妙。 “坐下来歇歇”甚至玩了一个概念艺术,34秒钟就是“有耳非文”坐下来歇歇倒水喝茶翻报纸的声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首“秋灯夜语”,难以想像在一个浮躁繁华的城市里会出现如此安静内敛的音乐,同时带有浓厚古典色彩的词句。“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知/正候来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最后一句哽咽的絮语“月半明时”尤其让人心动。 对于这张专辑,有耳非文说:“我尽量参与创作部分,因为希望我的歌可以反映我的心声,而我的灵感通常来自对生活的感想,当中有对社会的不满,亦有发生在朋友身上的故事,感觉就像写日记。”做完大碟,有耳非文便全力投入舞台剧《十九楼半的夏天》的顾问工作,“我主要负责剧本、音乐、服饰及布景上的工作,简单来说,即是看完成套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