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是梦1
或许,是在某个年代无考的暮春时节,那样一个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袭人花香的微热的上午,光斑透过树荫一寸寸在脸上移动追逐。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黄鹂儿鸣啭得有些累了。身畔是棋,和茶,手中诗书被清风悄悄地吹翻过几页。那一抹曲笛的幽咽,在恬适的倦意中暧昧,融化,流走。 或许,是在某个夜凉如水的晚上,在梦中或是在记忆中都反复出现的亭子里,手握住一柄轻罗小扇,萤火虫冷冷的光萦绕在身边。扇子上绘着个美人,对着扇外薄嗔;持扇的人儿,却端起合欢杯浅尝慢饮。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声轻嗟,划过瓦蓝的光阴,也不知是出自谁心谁口。就当是纤云弄巧,清风叹明月罢了。 或许,这一切都会在片刻间如烟消散。你在船上,船在水中,不远处岸上的水榭便是戏台。那些粉墨的人们咿咿呀呀,舞刀弄棒。一桌二椅当得天圆地方,移步换景即是出将入相。须臾金戈铁马,飞沙漫野,提携玉龙为君死;须臾百鸟声喧,对镜花黄,赏心乐事谁家院。 就这样,远远地,隔着漫渺的水际,仿佛隔着那无法望穿的光阴。古往今来的悲喜剧在一幕幕上演,那些舞台上或熟悉或陌生的方言,唱念着铿锵或曼妙的句子,忽远忽近,似真似幻。便有那凝神的一瞬,在那舞台上恍惚照见了自己的影子,—— 一声胡琴,魂儿仿佛飞出了窍; 几下梆子,敲碎了时空之间封闭的门扉; ……弦索铙钹……高腔昆腔……文场武场……梆子柳子…… ……转踏唱赚……黄钟大吕……宫商角徵羽…… ……袅晴丝……西皮散板……簧调开篇……道情调……二犯江儿水…… ……海岛冰轮初转腾……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就是这一瞬,似乎听见了过往,似乎重演了前尘,似乎一瞬变作了永恒。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古典的气质情怀;每种自然的声音,也必定唱演过悲欢。 戏曲的不朽,或者说不散不灭,大约也是于此罢。 并无野心,只是因为戏曲有那么多的美,那么多值得镌刻的动人曲调。做这张专辑,不奢望还原梨园当日的繁盛,却可能尽善尽美地复演名段华章。因为方言,有人听不懂戏;因为缓慢的表情达意,也有人无暇去听戏。乐器们唱戏,却能抛却方言的隔膜,将音乐的动人之处更加玲珑生动地浮现。 从戏曲名段向器乐作品转换,可以是随心所欲地嬉玩,只用些许戏曲的元素作为点缀;也可以是分毫无改地直译,照样搬演原先的手眼身法,只不过是换了乐器的口吻。而这张专辑的立意却迥乎于此。戏曲音乐最具盛名的作曲家孟庆华应邀担任专辑的音乐编配,在专辑的整体风格上力求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即在完美展现戏曲名段的旋律美感的同时,创新性地以管弦化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语汇加以补充和升华,将难以言传的古典意境韵味和青铜质感表现得丰润玲珑而富有层次,令人不由击节而叹。 为了再现民族文化瑰宝,我们在千百年来的戏曲宝藏中,遴选出十个剧种各自最脍炙人口亦最有代表性的剧目唱段,将熟悉动听的旋律以充满新意的方式惊喜演绎。京昆川粤冀豫皖沪越,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元素使得专辑中的乐曲非但毫不冗长,而且深具独特个性。创造性地保留原剧种的特色主奏乐器,并且模拟人声唱念,当真是千人百面,趣致逼真,声口情态都令人着迷。中西结合、国乐交响化的整体编曲配器风格,使得原本单薄幼细的唱腔外观呈现出恢宏景致。每首必现的弦乐烘托,使得乐曲的抒情叙事风云翻涌,更加壮美动人。 为了不辜负这些戏曲剧目中的镇山之宝,这张专辑特意邀得国乐名手完美演绎。宋飞的二胡,在越剧《红楼梦》中清脆好奇,在川剧《荆钗记》中婉转迂回,在评剧《花为媒》中雅音相谑,在沪剧《罗汉钱》中顿挫呢喃,各各声色不同,叹为观止。张强的琵琶,在粤剧《蝴蝶夫人》中秀美温存,在豫剧《花木兰》中英姿俊朗,在黄梅戏《天仙配》中柔韧倔强。戴亚的洞箫,吹开了重重时光,将听者带进昆曲《牡丹亭》的春日迷梦之中。更荣幸邀得戏曲界的国宝大师献演,国家一级京胡演奏家张顺翔倾心操弓,出身梨园世家的“中国第一戏曲大锣”叶铁森才情轰鸣,原汁原味演绎戏曲的传神韵律。 此次录音继续瑞鸣音乐一贯的严谨制作和音乐创作理念,选在中央电视台480平米模拟录音棚,动用了数十只顶级话筒及数百万元的录音设备,由亚洲录音大师李小沛精湛录制。德国录音名厂老虎鱼的首席录音师全程负责专辑的后期制作及母版制造。 人生仿佛镜子的双面,习惯在这一面生活的你,只在偶尔的电光火石之间才能幸见自己在那一面的镜像。姿态宛然,音笑宛然,只是身着不同的衣装,伴着不同的人儿。真的,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段古典的气质情怀,都有往生那支离的情景,只在睡梦中浮现出来。就让这一段聆听的过程,作为向尘世前缘的探问,在亦真亦幻之间,将浮生的片刻织缀,将回忆与幻想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