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话筒为你读古文
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在五四时期以前的古代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是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以便用最少的字承载最多的信息量。早期的古文多用于统治阶层占卜、祭祀、发布诰文等。西汉时期,开始用纸代替竹简。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 《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孔氏古文称后者为史籀大篆。鲁恭王(公元前155~前129)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魏正始(240~248)三体石经中,首列古文,只刻成《尚书》《春秋》。 朗读者:姜林杉(姜虹),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江苏省“四名人才”“名主持人”获得者,《林杉声音杂志》主持人、播音指导,江苏省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语艺委常务副主任、普通话测试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语言表演考级考官,“全国优秀作文选”“美德少年”“小学语文课文”等刊物示范朗读者,著有《金话筒为你读——美文美诵100篇》《口才与朗诵——综合训练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