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logy
Theology(神学)奥康娜今年的新作,双版本2CD,CD1:Dublin Sessions(都柏林版本)和CD2:London Sessions(伦敦版本)。在这张专辑里确实有着很浓的宗教色彩,但我更愿意把她理解为是对人性的终极思索,及灵魂的拷问。奥康娜正在向更高的精神世界迈进……很明显唱片已超越了泛泛的流行范畴,这点从至简的伴奏也可深刻体会到。有乐友认为她是愈发坚定地朝着Celtic民谣跟宗教精神结合发展的方向奔去,同意这样的看法。 相同的11首歌通过不同的编曲和排列顺序呈献在一张CD中,简单说来,DS更显纯朴、原汁原味的民谣,LD的编曲用到更多乐器和合成效果(但并非简单的remix,或许怀念她先前风格的人会在这个版本找到稍许安慰),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乐评把此碟归为流行范畴的一个因素吧! 乍一听开篇的Something beautiful,感觉她的声音比过往更显淳厚和一丝淡淡沧桑,过往那种缥缈间夹假声的唱法消减了。相比较之前专辑的犀利和沉积的愠怒以及诸如Troy里交响乐的气势磅礴,如今的Sinead O'Connor仿若智者般将她对生活、宗教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淡淡的吉他讲故事般的告诉给听者,If You Had A Vineyard,Out Of The Depths都会领会到这股意味。特别吸引我的是她淡若自定的态度,轻吐诗句的瞬间让人融入其间,但又不同于说教,舒服好听。 全碟Sinead O'Connor操刀九首新歌,重新演绎了'We People Who Are Darker Than Blue,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来自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乐剧'Jesus Christ Superstar')和Rivers Of Babylon这三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至于不少人对这张民谣气偏重的唱片不甚满意,但Sinead O'Connor自出道就从未局限于一种流派,出其不意不如一同玩味。 毫无疑问,奥康娜的音乐轨迹也是她人生历程的写照。从出道之初的愤怒光头妹,到《不图奢望》(I Don't Want I Haven't Got)时期的骄傲青年;而后似乎进入了某种难以与外界沟通的状态(包括四次拒绝葛莱美大奖的提名);再然后,她重返都柏林学习歌剧,1994年的《Univeral Mother》(宇宙母亲),让她从偏激与易怒转为平和与博爱;1997年的EP《Gospel Oak》(福音橡树)则标志着她全面回归故土与传统;2000年的《Faith and Courage》(信心与勇气)是对亲情的回归,音乐元素也愈发世界音乐化;2002年当时号称告别专辑的《Sean-Nos Nua》更是爱尔兰民谣的颠峰之作…… 2005年奥康娜的复出,推出合作集锦《Collaborations》和向经典REGGAE作品致敬的新专辑《Throw Down Your Arms》,标志着她的已全面转向更为开阔的音乐视野,而这正是一个伟大歌者的开端。 《Theology》(神学),两个字,震撼。愤怒——博爱——乡土——归于神,多么完美的音乐路线。该专辑为双CD,分别对同一首歌曲(有10首相同)做民谣和混音的双重演绎,展示出她在颠峰之上的别样风采。她说:我希望在这个充满冲突与战争的年代创造出一块和平之地,《神学》是我个人对我们所处时代的回应。 嗯,我听到了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良知和勇气。 “神学”的几种定义: * For Induction-Deduction / 为真理作演绎或归纳的定论 * For Systematication of Truth / 为真理作系统性的定论 * For Standardiza-tion or Canonization of Truth / 为真理作定准化或正典化的定论 * For Catahetization of Truth / 为真理作教义化的定编 * For Ethicization of Truth / 为真理作伦理化的定论 *《神学政治论》是斯宾诺莎(荷兰,十七世纪)的主要著作之一,我在十多年前慕名拜读。上帝是伟大的立法者么?斯宾诺莎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上帝只说真理,而不定戒条;而信仰与理智(哲学)永远早就分家了。所以,奥康娜对这个世界个人反应,归结到神学层面,只是一种心理慰藉。沐浴在神的荣耀下(The Glory Of Jah),艺术家直面残酷世界勇气也失去了抗争的力量。 事实上,她早在上一张作品里,就已经扔掉了武器(Throw Down Your A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