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
壹 碧 涧 流 泉 贰 流 水 叁 幽 兰 肆 双 鹤 听 泉 伍: 招 隐 陆: 良 宵 引 本专辑 全是古曲使绝响百年的古曲又重放光彩;法师以优美而有气魄,高雅而不落凡尘。 壹 碧 涧 流 泉 《碧涧流泉》出自《古冈遗谱》,乐曲以清脆之音,表现出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欢快地流淌的情景,让人联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 一派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古琴曲《碧涧流泉》相传为宋代朱紫阳所作,它与其他版本所辑载的《石上流泉》有点相像,但从旋律到演奏手法,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碧涧流泉》出自《古冈遗谱》,“古冈”即古代冈州(今广东新会,清时改今名)。据传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宋朝皇室被迫从临安(今杭州)南迁福州,最后迁到冈州,1279年,冈州被破,丞相陆秀夫背负少帝赵昺在崖门投海而殁,从而结束了宋朝历史。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古琴谱。清道光年间,广东新会人黄景星辑编了《悟雪山房琴谱》,共收集有琴曲50首,其中大部分来自《古冈遗谱》。《碧涧流泉》就是其中的一首。 《碧涧流泉》是岭南琴派重要的传统曲目之一,当代琴人的演奏,基本沿袭了自清代以来传统的节奏自理和表现手法。岭南琴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生前,每逢会琴访友,必操此曲。 曲情:乐曲抒发了古人荡迹山林闲适疏放的幽趣。表现了在那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之间,爆发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细流,时急时缓。 贰 流 水 《流水》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琴曲《流水》历史悠久。明代朱权《神奇秘谱》中《高山》、《流水》的题解记载:“《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此后刊载《流水》的琴谱多达30多种,它们的基本内容和精神一脉相承,也基本保持了8段的结构。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川派琴家青城道士张孔山在原第五、六段之间加了一段,成为9段。所加的这一段也就是为琴家们所著称的 “七十二滚拂”。这一段增加了大量滚、拂的手法,模拟水流之声,形象地描绘出汪洋浩瀚、急湍奔流的气势,是全曲中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此本《流水》又被称为“七十二滚拂流水”或“大流水”。 现今琴人们所弹的《流水》大多采自张孔山的《天闻阁琴谱》。首段,起全曲水流之势,隐约暗示全曲的主题音调。二、三段用泛音写出山涧小溪潺潺、瀑布飞溅的各种泉声。四、五段表现万壑之泉由细流出山汇入洪流,并渐有汹涌之势。自六段起,水流汇入浩瀚汪洋,急流穿峡过滩,形成惊涛骇浪、奔腾难挡的气势,传达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品格。七、八段为高潮之后的余波,忽缓忽急,时放时收,渐渐平复。第九段以杳渺徐逝的气象终曲。 这首琴曲充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散发了天籁、地籁、人籁相知相合、浑然一体的气象。此曲兼有抒情性和模拟性,虚实结合、情景相融、气象高远,成为最受琴家们青睐的琴曲之一。 叁 幽 兰 《幽兰》 是至今仅存的一首用原始文字谱保留下来的琴曲。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现收录在《神奇秘谱》中的是唐人的手抄本,记谱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 (684-714) ,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原谱未署作者姓名,曲名前冠调名『碣石调』,故又名《碣石调.幽兰》。 全名《碣石调·幽兰》,古琴曲。《幽兰》是至今仅存的一首用原始文字谱保留下来的琴曲,也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据说是南朝梁代着名琴家丘明的传谱,现收录在《神奇秘谱》中的是唐人的手抄本,记谱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684-714)。原谱未署作者姓名,原曲名后注明:“一名《猗兰》”,所以有人认为《猗兰操》即《幽兰》。 此曲短小精悍,共四段:第一段是引子,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题。节奏缓慢,力度也并不强烈,表现了空谷幽兰那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表达了抑郁伤感的情绪。 肆 双 鹤 听 泉 『水中鸥鹭,山中野鹤,或息机于沙洲,或怡情于泉石,维不受人世樊龙之苦,逍遥于山水之中也......。 』 《双鹤听泉》 极有可能是宋朝石扬修创作的《猿鹤双清》 之序曲,后来改称之为《双泉引》,表现出古代文人超然出尘的清高思想。 《双鹤听泉》又名《听泉引》,在存见的琴谱中,最早出现在明末《文会堂琴谱》中。并收录在《指法汇参确解》、《琴学初津》、《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琴著中。 此曲凝炼,疏旷,有超然出尘之趣,是小曲之中的精品。此曲亦为入门琴曲之佳选。 《醒心琴谱》中《双鹤听泉》题解为:“明曲,作者不详。其曲宽转平和,音节大雅,有置身空山,涧流清韵之妙。以此曲洗涤尘嚣,安心空灵,大为妙哉。” 只是当今琴家中,弹此曲者并不很多。但此曲仍可谓是古琴小曲中的经典之作。 伍: 招 隐 琴曲《招隐》 西晋左思所作 杖策招隐士 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 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 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 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 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 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 聊欲投吾簪 琴曲《招隐》西晋左思所作。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他所写的《三都赋》在当时最具影响力,据记载因人们争相传写,一时洛阳为之纸贵。左思曾任秘书郎,并与贾谧等为当时文学团体二十四友之一,后贾谧被诛,左思退隐,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他为官,他亦辞疾不就。 《招隐》一曲,是左思见天下混浊,归隐不仕时所作。有诗云:“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耀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足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顷,聊欲投吾簪。” 此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后收于《风宣玄品》、《重修真传》、《琴苑心传全编》、《醒心琴谱》等琴著谱集中。 琴曲《招隐》西晋左思所作。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他所写的《三都赋》在当时最具影响力,据记载因人们争相传写,一时洛阳为之纸贵。左思曾任秘书郎,并与贾谧等为当时文学团体二十四友之一,后贾谧被诛,左思退隐,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他为官,他亦辞疾不就。 《招隐》一曲,是左思见天下混浊,归隐不仕时所作。有诗云:“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耀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足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顷,聊欲投吾簪。” 此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后收于《风宣玄品》、《重修真传》、《琴苑心传全编》、《醒心琴谱》等琴著谱集中。 此曲现有音像资料,有吴文光、张铜霞、戴晓莲、唐世章、伏见无家,以及家师摩尼天虹等琴家的演奏版本,均各具特色。吴文光之奇峻流畅,给人印象甚深。家师所奏之《招隐》则以和畅雅正,闲逸淡定为特点。此曲高古雅正,有道之士自可借琴以抒心中之山水,知音者亦可於弦上得闻山水之清音。 陆: 良 宵 引 《良宵引》,虞山派代表曲目,曲谱初见于1614年《松弦馆琴谱》,是明朝以来一首经典小曲,乐曲描绘月白风清、万籁俱寂的秋夜情思。此曲是《四库全书》收唯一的明代琴谱,对琴界有过较多的影响。此曲虽较短小,却有器乐化的特点,蕴含着籁静窗虚、怀人不见及尾声两鬓秋霜的情境,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赞歌。《琴学初津》谓『是曲虽小,而义有余』,『 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 古琴曲《良宵引》是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是古琴初学者经常采用的入门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松弦馆琴谱》(1614),此书是虞山派的代表琴著,为《四库全书》所收唯一的明代琴谱,在古琴界颇有影响。该曲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并收录在《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琴学初津》、《诗梦斋琴谱》、《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多部琴著谱集中。 所谓“引”,是一种文体名,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在音乐中,它是乐曲体裁之一,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曲风,有序奏之意。从题意看,这是一首描写月夜轻风,良宵雅兴的琴曲。乐曲结构精致,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是小曲之中的精品。 柒: 平 沙 落 雁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 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 三五成群, 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 亦能品焉。』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