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成功 √ 返回继续
音乐地址
下载链接
音乐ID
音乐歌词
音乐名称
音乐作者
罗大佑作品选 (黑胶)

罗大佑作品选 (黑胶)

这张唱片的名字《罗大佑作品选》,看似精选集,但是实际上是专辑,理由下文会述及。而且,当年——1982年——流行歌手称自己的唱片为“作品”也不多见。1982年也就是罗大佑和侯德健的唱片冠名为“作品”。 是的,让我们在重申一下,这张唱片的出版日期是1982年,出版公司是“果实音乐”,发行是“宝丽金”,发行地区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发行数量约2000张。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果实音乐”的老闆是张艾嘉和罗大佑,当时的黄韵玲是公司的职员之一。 说了半天,我们有必要列一下曲目: A面:童年/恋曲/错误/痴痴的等/之乎者也/鹿港小镇 B面:乡愁四韵/光阴的故事/将进酒/盲聋/催眠曲(摇篮曲)/蒲公英 我想,读者一定感到了一些不同,原因是1982年4月21日,滚石唱片发行了罗大佑的第一张演唱专辑《之乎者也》,掀起了台湾流行音乐的狂飆。可是对照同样在1982年出版的《罗大佑作品选》,我们可以在曲目上发现很多不同点: 1、《作品选》增加了两首歌《痴痴的等》和《盲聋》; 2、台湾版的《恋曲1980》在这里称为《恋曲》; 3、台湾版的《摇篮曲》在《作品选》中名为《催眠曲(摇篮曲)》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歷史事实值得注意,就是罗大佑最早演唱《痴痴的等》是在1982年,那是继1981年方正演唱之后,罗大佑的一次演唱。我们大部分人熟悉的是潘越云以及罗大佑1989年的演唱。值得注意的是,这收《痴痴的等》是和专辑《之乎者也》专辑一起录音的; 另外一个重要史实是《盲聋》,在台湾《盲聋》是专辑《未来的主人翁》中的一首歌。实际上,罗大佑在录製《之乎者也》歌曲的时候,早已经同时录製了《盲聋》,幷在1982年香港版《作品选》中公开发表。 其实,在专辑《未来的主人翁》是有过一些记载的,只是很少人注意而已。在这张专辑中,有理由认为至少有三首歌是1982年以前录製的,至少配器是1982年的,他们是《稻草人》、《盲聋》和《青春舞曲》。什么理由呢?大家都熟悉罗大佑的一个故事,就是罗大佑第一张专辑的录製,是问父亲借钱,把母带寄往日本编曲製作的。编曲者为日本人山崎垫。而由此也可以看出,台湾版的专辑《之乎者也》的10首歌曲中,山崎垫编曲的仅有5首。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当年罗大佑送往日本的母带中的歌曲,分散在第一第二张专辑中。我们现在可以回过来听《盲聋》和《稻草人》,会发现其音色和《之乎者也》完全一样。 在香港版《罗大佑作品选》使用了12首歌,而台湾版专辑《之乎者也》仅采用了10首歌,其原因还需要求(考)证。 香港版里最重要的一点是《之乎者也》一曲,台湾版中的“眼睛睁一隻,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被改成了“歌曲审查之,通不通过乎,歌曲通过者,翻版盗印也”。也就是说歌曲《之乎者也》有两个版本。 那么,究竟是哪一首为原来的版本呢?我和一些唱片界朋友讨论的时候,发现两种观点: 1、台湾版是原来的版本。理由是,罗大佑在歌词页的文案中引用了这段歌词。由于罗大佑对这两段歌词都难以割捨,因此形成了两个版本,出现在台湾和香港两地; 2、香港版是原来的版本。理由是,当年台湾的歌曲审查制度为音乐工作者普遍反对。罗大佑开始的时候用这段歌词来批判当局,是很合乎逻辑的。这也当然遭到了当局的查禁,因此罗大佑只好用了第二方案。第一方案就只好在香港出版。至于歌词页文案,当局幷没有查封。因为那不是歌曲审查部门的事情,是印刷品检查部门的事情,而被混过去了。 我比较同意后一种看法。我的理由是,《之乎者也》这歌的歌词是三部分,最前部分是“知之为知之...”比较独立,和《现象72变》的开始部分很类似;第二部分就是“剪刀等待之,清汤挂麵乎,尊师重道者,莫过如此也”,是明显指责教育制度的,“清汤挂麵”是说的台湾当时学校规定的一种髮型。第三部分在台湾版对应的是“眼睛睁一隻,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比较虚,让上文的“剪刀...”没有了呼应(我曾经为此写过文章予以批评);而香港版“歌曲审查之,通不通过乎,歌曲通过者,翻版盗印也”就和上一段对起来了。一个讲学校剪学生头髮,一是将歌曲审查的弊端。只有用了“歌曲审查之...”整个对仗就很公正,也更说得通。 但是,阴错阳差,罗大佑改后的歌词“眼睛睁一隻,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变成说双方装聋作哑了,放在歌曲审查的背景里面,令人忍俊不禁。罗大佑当年实在是捣蛋得可以。 至于到底是什么情况,我看还是有机会问罗大佑本人吧。 无论如何,这张《罗大佑作品选》是稀世珍品。由于版权署名是"果实音乐",因此罗大佑应该握有版权,只是不知道罗大佑会不会让他们以及当年录製而没有公开的歌曲给于重版。《罗大佑作品选》没有发行过CD。当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发行量很小,资料显示才几千张。20年过去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版本的重要区别。因此,很多藏家都没有收藏这张看似精选集实际为专辑的唱片。 一年半以前,有大陆网友告诉说,他们听的《之乎者也》一直是“歌曲审查”版,当时我还不相信,也为此求教很多唱片前辈,都不知道此歌。后来,本论坛有网友再次提及此事。于是,我开始正式行动,发出了“通缉令”。第一次回来的是黑胶裸片,是电臺DJ版,没有封套和歌词,甚至没有曲目。但是唱片完好。我拿著唱片去问有关厂商,被告之是1986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发行的。前不久,另外一路人马通缉来一张,很新,有完整的封套和歌词。庆幸的是,封套上清楚地写明,发行日期:1982年! 相信,这张唱片的发现,可以给我们揭开很多谜团。尤其是以我的看法,还了《之乎者也》的本来面目。那时一首无论从歌词形象使用方面,还是批判内容方面,对仗非常工整的歌词。而台湾版则是一个大佑给台湾歌曲审查制度留下的一个黑色幽默。 而《痴痴的等》,由罗大佑青涩的,缺少技巧的嗓音唱出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中的歌词也和后来的歌词略有不同,但是是很重要的不同,这将在以后讨论。关键的是,罗大佑后来的那些“哀怨”式情歌的开端竟然是来自《之乎者也》时期,对罗大佑情歌研究者来说,非常意外。 外一篇 写完了《歷史的纪录》之后,我想,何不将这张唱片重新听一遍呢,体味一下唱片的编排。这一听,我才发现我差一点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 其实,全面听这张唱片的时候,我知道了一个事实,就是当年罗大佑确实拿了这张唱片在新加坡寻求出版,最后是新加坡的宝丽金代为发行。可惜的是,由于时代久远,当事人已经记不得确切的发行日期了。 但是,当我净下心来,仔细聆听这张《罗大佑作品选》的时候,我几乎可以确认,这张《作品选》一定是早于台湾版的《之乎者也》。不过,无论如何,这张唱片是罗大佑另一张“专辑”,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 第一首歌就是《童年》,这首歌和台湾版《之乎者也》里的《童年》没有什么不同,正是这个相同,使得我几乎认为这张《作品选》只有两首歌不同。 第二首《恋曲》。这首歌的配器和《恋曲1980》没有什么不同,上次我听了这个前奏,我就将唱针提起来了。可是,这次我仔细地在听。我很吃惊,虽然歌词也是(基本)相同,但是唱法则是非常不同于《恋曲1980》。我很惊讶地发现,大佑的《恋曲》和侯德健的《恋曲80》很相似,除了“啦啦..”,其他都有些相似,或者说介于《恋曲1980》和侯版之间。但是,这首《恋曲》和《恋曲1980》相比,似乎不那么熟练,有些生涩,咬字也很硬。歌词部分有些小小改动,第一个不同,就是《1980》里唱的“今天的欢乐将是明天永恒的回忆”,在这首《恋曲》中,是“今天的欢乐将是明天创痛的回忆”;还有就是最后副歌第一句《恋曲1980》是“啦...亲爱的莫在说你我永远不分离”,在这里唱成了“亲爱的或许我们明天要分手”。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台湾版《恋曲1980》要将歌词改了一下。我们已经知道,这首歌是给张艾嘉的,这岂不是在叙述一个故事吗? 紧接著,我又有了发现。我打开了台湾版专辑《之乎者也》的歌词页,原来,《恋曲1980》的歌词正是《恋曲》的歌词,一个是“永恒”,另一个是“亲爱的或许我们明天要分手”。一直觉得这个词很明白,就没有仔细听。就是说,台湾版的《恋曲1980》的歌词写错了。 不信,大家可以看一下《之乎者也》的歌词,在播放CD,是不是我说的那样? 第三首,《错误》,和台湾版没有听出两样。 第四首,《痴痴的等》。我们都听过罗大佑1989年《情歌罗大佑》里面的版本,那是一个非常苍凉的演唱。这个版本比1989年的版本早了至少7年。这个版本的配器和后来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个配器和方正的版本配器差不多(方正版本也是罗大佑配器的)。这个版本的结尾部分,使用一系列变化的“痴痴的等”来结尾,整个歌曲在这组变化著的“痴痴的等”中渐轻而结束的。罗大佑的演唱声音上和《之乎者也》是一样的,不过好像罗大佑录音的时候有些感冒。不过,感觉虽然没有89版强烈,但是,罗大佑第一次公开发表自己演唱的情歌,确是那样的老成深沉,让我们对罗大佑的爱情故事以及情歌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总结一下,《痴痴的等》的演唱者:方正、罗大佑、潘越云、贾思乐、罗大佑和鄺美云,鄺美云是粤语歌词,歌名为《再坐一会》,也是流传很广的歌曲。 第5首,《之乎者也》,上篇已经说过歌词部分的不同。需要说明的,这个版本的配器和台湾版基本相同。演唱方面,和《恋曲》一样,吐字不如台湾版流畅,有些硬。不过,“歌曲审查之...”一段嗓音比别的句子唱来更加沙哑,有些李宗盛后期的唱法。 第6、7、8、9首,《鹿港小镇》、《乡愁四韵》、《光阴的故事》、《将进酒》,和台湾版完全一样,掠过不表。 第10首,《盲聋》,我差点以为是一样的,可是仔细听过,却是不同,或者前面两段是相同,但是后面三段肯定是不同的。歌词方面,台湾版“有人为了生存而出卖了...”,这里是“有人为了生存却出卖了...”。后面三段比台湾版的拟音更加浓重,感觉对比更加明确。想不明白,为什么罗大佑要录製两个差别不是很大的版本。不过,这里显然“而”比“却”更加符合语法,以此来推,83年台湾版应该是后来录音的。 第11首,《催眠曲(摇篮曲)》,一听就是两个版本。这首《催眠曲》从声音上来听,应该是和《恋曲》一个时段录音的。吐字也是比较生硬,有些乾涩。另外,虽然配器是一样的,但是这里的演唱声音明显略响。最后一句“轻柔的细语”,“细”和“语”之间有些强化。另外,歌词方面也有一处小小不同,台湾版的“让孩子们留下一些尘封的记忆”,在这里则是“让孩子们留下一些残破的记忆”。唉,这两个用法都很棒,看来大佑确实难以取捨了。 第12首,《蒲公英》,和台湾版是一样的。 我想,这张《罗大佑作品选》中的一些歌,罗大佑的演唱明显不如后来台湾版的演唱来得流畅。应该是最早的录音,借此我大胆猜测,这是罗大佑最初的演唱,也是最早的演唱专辑。 虽然演唱上有些生涩,但是,它却纪录了罗大佑演唱生涯的一个开始,同时,也纪录了罗大佑对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更纪录了罗大佑创作上的一些细微的变化。 (文/蓝天)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自若本站收录的无意侵犯了DJ或DJ所属公司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方式来信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删除!90听吧 

90听吧-免费MP3下载|流行DJ舞曲|抖音热门歌曲|网络热门歌曲|酷狗音乐排行 联系邮箱tamg2352@163.com

点击下载标准MP3

点击下载高品MP3

如下载音乐出现空白
换其他浏览器可解决

输入口令获取高品质无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