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色
陈悦和她的新专辑《萧色》是对原来意义上的民族音乐的一种“改良”,当我们把这个专辑小样送给一些教授时,他们有些人反映“听不懂”,他们拒绝接受这种改良后的音乐表达方式。我们推测这可能是传统审美的惯性所致,这仿佛是中国人最早看到法国大导演贝托卢奇的电影《末代皇帝》一样,我们无法接受他的作品是在描述中国。但,十几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新去欣赏这部电影时,我们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东方色彩和中国皇宫中神秘而高贵的美。因为我们的视角在接近国际。 中国音乐必须容入世界音乐的潮流,这种容入不是简单的用二胡去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用以博来洋人惊讶中错综复杂的掌声,容入世界音乐的潮流,是一种观念和对这种观念的理解力,基于这种理解力之上,对中国音乐的诠释才是中国音乐的未来! 陈悦的《萧色》没有游离的太远,我们也不用去做理论上的归并,音乐最终的目的不是出奇,而是好听! 到目前为止,年轻的陈悦已经出版了四张管乐CD专辑:《情竹》、《萧色》、《无词歌》和《乱红》,几乎每一两年就有新的笛、箫专辑问世,每个专辑都有新的理念和创意。这些专辑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和欢迎。有一位评论家在谈到《箫色》专辑时说,“陈悦的音乐风格细腻婉约,深情蕴籍,这位江南女子在演奏中那好似春光乍泄的迷人风采赋予了这样一件古董式的乐器以新鲜的生命。在陈悦的唇下,那种简单和悠长的音色,充满年轻而美丽的伤感,但同时又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气息……”现在,陈悦正在录制一张以中国各地风景和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管乐器专辑,不同于“情竹”、“无词歌”以流行乐为主,也异于 “乱红”的以即兴乐取胜;在新专辑中,会有很多原创的、及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为素材,将会把听众带入“画中乐、乐中画”的境界。 专辑的首曲《良宵》是刘天华的作品。在箫声里,一种色彩迷离、夜色的音乐意境。支离破碎的思绪反复更迭出现,心情完全笼罩在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中。后来,提琴的出现则更使得整个场景呈现醉人的效果。专辑的第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是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作品。这首歌配箫这种种古典民族乐器,更焕发出原作的色彩。这时的箫声似乎一扫平日的忧郁,洋溢着一种青春的冲动,让人耳目一新。是陈悦赋于了箫以新鲜的生命。 专辑的尾曲《思乡曲》特别值得一提。原曲是马思聪的作品,由郝维亚改编。郝维亚先后从师陈远林,吴祖强等教授,于1999年9月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学位。他用超乎寻常的音乐语汇重新解析着中国的传统旋律,将中国的传统民乐加以现代的含义。年轻、个性化,又有丰富的电子化色彩,融入了新音乐成份。陈悦在演奏中那好似春光乍泄的迷人风采,更将郝维亚的改编意图体现得淋漓尽致。专辑中另一首《梅》则是郝维亚的作品,曲子展现了温和、深沉、富于歌唱性的特点。这张专辑共有十一只曲子,总体感觉是一张不错的专辑。该专辑对民乐又有了新的开拓和注释,却又没有游离得太远。想信该专辑的创意一定不是追求多么出奇,重要的是音乐的好听。 《箫色》的箫音色较柔和,低音深沉,弱奏时最具特色,加入现代NEW AGE电子化色彩后,吹奏中国传统民族乐曲更显其魅力。陈悦的音乐风格细腻婉约、深情蕴籍。这位江南女子在演奏中那好似春光乍泄的迷人风采,赋予了这样一件古董式的乐器以新鲜的生命。 在陈悦的唇下,那种简单和悠长的音色,充满年轻而美丽的伤感,但同时又洋溢着一种青春的行动,让闻者焕然一新。 《良宵》,一段色彩迷离,深夜阑珊的音乐意境,支离破碎的思绪反复更迭出现。 心情完全笼罩在一种似梦非梦的幻觉之中,提琴的出现使得整个场景出现醉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