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成功 √ 返回继续
音乐地址
下载链接
音乐ID
音乐歌词
音乐名称
音乐作者
当前位置:首页 >> 骇客武林 >> 骇客武林《《罗盘与风向标》 卞恒沁解读》[MP3_LRC]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40]你好, [00:01.06]欢迎每天听本书, [00:02.66]本期给你解读的书叫罗盘与风向标。 [00:07.00]这是一本写外交的书。 [00:09.44]谈到外交啊, [00:10.50]我每天听本书, [00:11.46]为你解读过很多书, [00:13.14]比如基辛格的大外交和世界秩序, [00:16.41]那都是关于国际外交战略的名著。 [00:19.48]和这些大部头相比, [00:21.29]今天的这本书关注点没那么大, [00:23.57]但却恰恰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 [00:26.64]这是一位美国一线外交官写的书, [00:29.59]他描述了美国的职业外交官是怎样工作的, [00:33.13]他们怎样分析复杂的局势, [00:35.62]又怎样给出决策建议。 [00:38.18]换句话说, [00:39.24]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机会, [00:41.82]可以窥探职业外交官这个群体的运作逻辑。 [00:46.38]而且, [00:47.32]美国的职业外交官制度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外交官队伍。 [00:53.90]你可能要问了, [00:55.47]我干嘛要了解一线外交官的工作呢? [00:58.35]他们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01:01.30]看了这本书啊, [01:02.54]我不得不说, [01:03.47]如果不了解这个群体, [01:05.24]我们甚至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 [01:08.94]这话怎么讲呢? [01:10.08]我慢慢来说。 [01:12.32]在我们的印象中, [01:13.61]外交都是大人物的游戏, [01:15.93]也只有大人物才能改变世界格局。 [01:19.14]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1:21.04]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01:22.76]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是谁引爆了呢? [01:26.64]很多人都认为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01:29.56]他曾经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 [01:32.38]号召西方国家一起来反对苏联。 [01:35.44]但是历史上有一个人被称作冷战之父, [01:40.22]这个人既不是丘吉尔, [01:41.71]也不是杜鲁门或者****, [01:43.91]而就是一名一线的外交官。 [01:46.25]他叫乔治凯南, [01:48.41]他曾经担任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高级官员。 [01:52.02]他在苏联工作期间, [01:53.67]给美国政府发了长达8000字的电报, [01:56.92]主张遏制苏联的势力。 [01:59.17]这种主张被美国采纳以后, [02:01.51]冷战也就开始了。 [02:03.46]你看, [02:04.25]改变世界的未必都是大战略家, [02:07.25]有时候一个普通的职业外交官也可以做到。 [02:12.14]但是, [02:12.87]别看外交官这么牛, [02:14.31]他们也面临着很大的职业风险。 [02:17.26]你可能会觉得这种风险主要来自战争或者国际对抗。 [02:22.12]但这本书的作者却说, [02:23.96]外交官的职业风险主要来自国内。 [02:28.02]刚才说的乔治凯南就被这种国内风险给坑了, [02:31.81]结果后半生怀才不遇, [02:33.85]过得很不如意。 [02:35.78]所以作者提出了两个概念, [02:38.16]也就是这本书的书名罗盘与风向标。 [02:42.09]这说的其实是美国外交官当中存在的两种人格, [02:46.50]罗盘型的外交官希望自己能够为政策制定指明方向。 [02:51.94]风向标型的外交官, [02:53.48]他们总是跟着国内的政策风向走。 [02:56.76]宗主认为啊, [02:57.75]一个外交官要平衡好罗盘和风向标这两种人格, [03:02.92]才可能避开风险, [03:04.60]取得成功。 [03:06.62]这本书的作者叫雷蒙德史密斯, [03:09.20]在外交领域工作了几十年, [03:11.49]他本人还曾经担任美国驻苏联使馆的高级外交官。 [03:15.76]这本书就是他自己外交工作的经验之谈。 [03:19.90]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带你了解作者笔下美国的职业外交官。 [03:25.56]1美国外交官是怎样提出政策建议的? [03:31.22]为什么说美国外交官的职业风险主要来自国内? [03:35.49]他们又怎样规避风险? [03:37.98]3这种职业风险又反映了美国职业外交官制度的哪些特征? [03:44.46]我们先来看第一点, [03:45.97]美国的外交官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给国内提供外交决策建议。 [03:51.96]所以我就跟你讲一讲他们的建议是怎样提出的。 [03:56.44]你肯定有过给别人提建议的经历, [03:59.30]提建议的前提是对信息的掌握, [04:02.48]这样你的建议才有说服力。 [04:04.98]美国的外交官也是这样, [04:06.79]要想提出建议, [04:08.10]就要先搜集信息。 [04:10.50]但是, [04:11.10]外交官面临一个难题, [04:12.73]那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 [04:15.04]外交官只能从公开信息中寻找蛛丝马迹, [04:18.97]而不能主动去刺探所在国的国家机密。 [04:22.90]这是外交官和情报员的主要区别。 [04:26.38]真正的外交官只能从公开的消息中去发现情况。 [04:31.01]这些公开消息可能是报纸杂志上的报道, [04:34.10]也可能是政府官员的公开讲话, [04:36.59]也包括学者的观点和普通民众的议论。 [04:40.58]换句话说, [04:41.79]外交官搜集信息, [04:43.50]本质上是从已知的信息中发现未知的信息, [04:47.82]甚至是对未来做出预测。 [04:51.10]这里就不得不说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外交官, [04:54.89]他叫谢伟思。 [04:56.96]从1941年到1945年, [04:59.46]他在美国驻华使馆工作了4年, [05:02.46]先后担任过三等和二等秘书。 [05:05.54]这个人的职位并不是很高, [05:07.77]但他的故事非常传奇, [05:10.44]因为他就曾经对中国的未来做出了精准的预测。 [05:15.18]1944年, [05:17.02]谢维斯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 [05:19.68]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形势。 [05:21.91]请注意啊, [05:22.99]这是1944年, [05:25.06]离抗日战争结束还有一年。 [05:27.82]在这份报告里, [05:29.03]谢维斯做出了两点预测。 [05:31.86]第一, [05:32.80]在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以后, [05:35.23]中国很可能爆发内战。 [05:38.06]第二, [05:38.97]国民党存在严重的弱点, [05:41.28]在未来的内战中, [05:42.62]国民党很可能会成为失败者。 [05:46.52]谢思的这两点预测在后来全部变成了事实, [05:50.82]这简直是外交史上的神来之笔。 [05:53.98]那么, [05:54.80]谢维斯为什么能做出这么精确的预测呢? [05:58.98]谢思的成功预测来自他对信息的充分搜集和掌握。 [06:04.44]在中国期间, [06:05.44]谢维思在美国驻华大使高斯的授意下, [06:08.44]对四川、 [06:09.43]甘肃、 [06:10.21]青海、 [06:10.99]陕西和河南5个省进行了实地考察, [06:14.35]甚至还来到陕北。 [06:16.40]在考察途中, [06:17.78]他经常深入到中国的农村, [06:19.86]和当地人同吃同住, [06:21.81]搜集各种信息。 [06:23.76]对于中国未来的预测, [06:25.42]归根结底来自他在考察中的所见所闻。 [06:29.50]但光有考察还不够, [06:31.82]谢维斯能够从所见所闻中提炼出精确的预测, [06:35.69]还因为他拥有一个特别突出的能力, [06:38.36]叫见微知著, [06:40.22]或者说以小见大。 [06:43.44]谢维思是怎样以小见大的呢? [06:46.24]他在中国考察期间, [06:47.64]一直留心观察国民党在墙上刷的标语。 [06:51.34]从看似平平无奇的标语中, [06:53.71]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06:55.70]国民党对人民缺乏号召力, [06:58.56]他的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07:01.62]他是怎样做出这种判断的呢? [07:04.38]谢维斯说, [07:05.62]他在一个小村庄里看到了这样的标语, [07:08.68]完成国防科学建设运动。 [07:11.80]这句话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来说都有点儿费解, [07:15.38]更不要说普通农民了。 [07:17.45]这说明国民党根本不打算对老百姓解释他们的政策。 [07:22.64]他还看到了禁止种植***的标语, [07:25.38]看上去杀气腾腾, [07:27.48]众***者杀无赦。 [07:30.02]这说明国民党对民众实行的是高压统治, [07:33.78]根本不打算对民众进行教育。 [07:37.04]更有意思的是, [07:38.55]某些标语使用的字体很明显在模仿英文的花体字, [07:43.26]故意把笔画都写得歪歪扭扭的, [07:45.81]甚至一些受过教育的人都不懂。 [07:48.50]这种现象在四川很常见, [07:51.33]在西北地区并不多见。 [07:53.67]要知道, [07:54.60]抗战期间, [07:55.62]四川是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07:58.17]而西北地区并不在国民党的有效管理之下。 [08:02.02]这说明国民党政府比较熟悉西方文化, [08:05.96]对中国老百姓却很疏远, [08:08.09]根本不在意他们的感受。 [08:11.18]谢维斯还从标语里看出, [08:13.19]国民党当时正面临比较严重的危机, [08:16.89]因为标语里反复强调的内容, [08:19.23]恰恰是国民党正在面临的问题。 [08:22.10]比如他看到拥护****府的标语经常出现, [08:26.70]说明中国的地方势力仍然很强大。 [08:29.91]另外, [08:30.81]****府的军队不扰民这样的标语也很常见, [08:35.40]这说明国民党军队的军纪不好, [08:38.34]国民党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08:41.48]总之, [08:42.17]国民党并不能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 [08:45.09]他的统治正面临危机。 [08:48.48]谢伟思能够从细节中发现丰富的信息, [08:52.03]这让他的同事也感到佩服。 [08:54.46]经常陪谢司考察的另一名外交官就对他做过这样的评价。 [08:59.30]谢维斯在中国的一条街上随便走走, [09:02.18]根据人们穿的衣服、 [09:03.66]锅里正在煮的食物, [09:05.28]就可以分析出当地的社会结构。 [09:09.18]谢思还在1944年获得机会去延安访问, [09:12.88]考察了***根据地。 [09:14.68]他注意到, [09:15.73]城里看不到什么警卫, [09:17.59]山上没有戒备森严的碉堡, [09:19.99]说明土匪问题在根据地并不严重, [09:23.53]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难得的。 [09:26.78]他还看到一群人排着队走在路上, [09:29.58]上去一问, [09:30.32]才知道他们刚刚应征参加***党的军队。 [09:34.22]这时, [09:34.71]他注意到, [09:35.36]这批人的后面并没有人负责武装押送, [09:38.73]说明这些人真的是自愿参军, [09:41.49]这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情况完全不同。 [09:44.86]同时, [09:45.53]他还注意到, [09:46.70]即使是帮他挑担子的苦力, [09:48.95]闲下来的时候也在看报纸。 [09:51.53]这说明***党对根据地的人民进行了良好的教育。 [09:57.04]更有意思的是, [09:58.37]谢维斯还从几件小事儿看出, [10:00.64]国民党对于***党抱有很深的敌意。 [10:04.06]一个军狮庭的官员跟谢维思聊天时说, [10:07.55]他们手下有3个囚犯, [10:09.07]都是新四军的士兵, [10:10.91]他们唯一的罪名就是信仰******。 [10:14.42]还有一名国民党官员告诉他, [10:16.62]本来要运给八路军的药品受到重重阻挠, [10:19.98]最后没能运到目的地。 [10:22.36]他从中感觉到, [10:23.99]虽然抗日战争仍在进行, [10:25.97]但国民党对于***党的敌意却越来越强, [10:29.63]这种敌意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 [10:32.21]很可能引发两党之间的内战。 [10:35.72]总之, [10:36.50]谢维思对于******之间的认识, [10:39.33]很多都来自这种以小见大的观察, [10:42.60]这是他能够做出精确预测的主要原因。 [10:46.24]以小见大是外交官的必备素质, [10:49.40]这种素质需要两种能力作为支撑。 [10:52.82]第一种是文化感受力, [10:55.17]也就是外交官能够将自己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 [10:59.19]像当地人一样去思考问题。 [11:02.12]这里可以再举一个例子, [11:04.05]1985年3月10日, [11:06.27]美联社的一名记者在吃晚饭的时候, [11:08.67]和往常一样, [11:09.63]打开收音机, [11:10.80]收听莫斯科电台的轻音乐。 [11:13.18]但播出的却是忧郁的古典音乐。 [11:16.10]他调到其他频道, [11:17.51]发现所有电台播放的都是一样的音乐。 [11:21.24]他知道, [11:22.03]在****去世以后播放古典音乐, [11:25.15]这是苏联的惯例。 [11:27.08]同时, [11:27.54]他还知道当时的苏联****切尔年科身体不太好。 [11:32.16]所以他立刻做出了一个判断, [11:34.36]切尔年科去世了, [11:36.22]并且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国内。 [11:39.34]13个小时以后, [11:40.91]苏联媒体才正式公布了这个消息。 [11:44.22]这个案例的主角虽然不是外交官, [11:46.89]但却是关于文化感受力的一个绝佳案例。 [11:50.92]第二种是联想和抽象的能力。 [11:54.40]外交官获得的大多是一些比较琐碎的信息, [11:58.01]他要通过联想把这些信息拼接起来, [12:01.10]抽象出重要的认知。 [12:03.62]谢维斯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12:05.76]他发现四川地区的国民党标语喜欢模仿英文的花体字, [12:10.38]西北地区的标语却没有类似现象, [12:13.05]于是联想到四川地区是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12:16.65]并且抽象出了国民党政府和一般民众比较疏远这个认知。 [12:22.36]他通过这种方式, [12:23.84]不断丰富对国民党政权的认识, [12:26.60]最终获得了一个结论, [12:28.37]国民党的统治正面临严重的危机。 [12:32.38]不过, [12:33.44]有了以小见大的本事, [12:35.21]还不能说就是一名合格的外交官, [12:37.94]因为某些新闻记者和学者也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 [12:42.26]一名外交官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时候, [12:45.00]还应该把这些信息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 [12:49.52]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12:51.36]某个国家发生了一场***, [12:53.40]如果让外交官来分析, [12:55.20]他不仅会关注这场***发生的时间、 [12:57.93]地点、 [12:58.62]工人的诉求、 [12:59.82]企业主的回应, [13:00.93]以及***的原因和后果, [13:03.30]还要注意这场***是否可能危及本国在该国的利益。 [13:08.36]比如, [13:09.06]***会不会造成这个国家的政府倒台? [13:11.94]本国要不要预先做准备? [13:14.31]政府***会对什么产业造成冲击? [13:17.34]这对本国是否会有影响? [13:19.68]这次***暴露出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13:22.62]这个问题在将来是否可能引发新的麻烦? [13:26.52]你看, [13:27.49]外交官脑子里始终有一根弦儿, [13:30.07]不管考虑什么问题, [13:31.84]都围绕这根弦儿在转, [13:33.79]那就是这件事儿跟他所在国家的利益有什么联系? [13:39.28]他追求的是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13:41.99]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 [13:44.44]前面说的谢维斯, [13:46.01]他对于中国局势的观察, [13:47.87]最终也是服务于一个大的问题, [13:49.88]意识美国应该如何调整对华政策? [13:54.76]在报告中, [13:55.87]他最后提出了一项具体的政策建议, [13:58.70]美国应当以对华援助为条件, [14:01.34]逼迫蒋介石和***党建立联合政府。 [14:05.16]如果美国无条件的对蒋介石提供援助, [14:08.20]美国可能在蒋介石输掉内战以后失去整个中国。 [14:13.68]但可惜的是, [14:15.04]谢维斯的建议并没有被美国政府采纳。 [14:19.22]谢维斯拥有出众的外交才华, [14:21.87]但他的命运却很坎坷, [14:24.15]给他带来厄运的并不是国家之间的战争, [14:27.21]而是来自他国内的政治风险。 [14:29.97]他的命运是美国外交官的一个缩影, [14:33.33]所有的美国外交官都要面临这样的职业风险。 [14:36.98]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 [14:39.15]外交官最大的职业风险来自哪里? [14:43.68]美国外交官要面临的职业风险是, [14:46.13]他提出的建议可能和国内的政治风向不一致。 [14:50.72]如果他坚持自己的意见, [14:52.52]就可能遭遇挫折, [14:54.21]在特殊时期还可能遭到迫害。 [14:57.42]谢维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5:00.10]1945年罗斯福总统去世以后, [15:02.78]美国的政治风向开始转变, [15:05.42]极端***的****右翼势力开始抬头。 [15:09.17]同年6月, [15:10.00]发生了著名的美亚案件。 [15:12.70]美亚是一家杂志, [15:14.45]美国的美, [15:15.26]亚洲的亚。 [15:16.61]这本杂志主要关注美国的亚洲政策, [15:19.40]杂志的主编名叫贾非。 [15:22.02]贾菲偶然认识了谢维思, [15:24.31]就向他请教中国问题。 [15:26.32]谢维思就把自己在延安期间写的报告借给贾菲看, [15:30.73]谁知这给他招来了横祸。 [15:33.58]美国联邦调查局早就怀疑贾菲是苏联间谍, [15:37.19]就搜查了美亚杂志社, [15:39.17]结果呢, [15:39.89]搜出了谢伟斯的报告。 [15:42.12]6月6日, [15:43.02]谢伟思和贾飞一起被捕。 [15:45.88]其实, [15:46.54]在当时的美国, [15:47.84]外交官和媒体之间交换信息是很常见的事儿, [15:52.16]谢维斯借给贾菲的报告也不是什么国家机密, [15:55.91]但在当时的政治风向下, [15:57.86]这件事情还是闹得沸沸扬扬。 [16:00.68]甚至延安解放日报上也发表了****亲笔撰写的社论, [16:04.66]将这一案件看作是******的分水岭。 [16:08.76]谢维斯最后被判无罪, [16:10.60]恢复了自由, [16:11.74]但美国的右翼势力并不肯放过他。 [16:14.92]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16:17.29]美国政府被指责丢失了中国, [16:19.94]急需寻找一个替罪羊。 [16:22.22]谢思当时正在新西兰, [16:24.05]被紧急叫了回来, [16:25.52]接受忠诚度审查。 [16:27.72]所谓忠诚度审查, [16:29.13]是杜鲁门政府从1947年起开始进行的一项活动, [16:33.37]审查的主要内容是有没有受到******思想的影响。 [16:37.96]忠诚度审查在当时已经发展到了荒谬的地步, [16:41.75]就连竞选美国小姐的候选人都必须陈述他们对马克思的看法。 [16:47.16]谢维思最后被审查确定为忠诚度值得怀疑, [16:51.70]国务卿艾奇逊马上开除了他。 [16:54.94]维斯的外交官生涯就这样被断送了。 [16:58.13]到了1957年, [16:59.45]谢维斯虽然获得了***, [17:01.34]但他已经很难再有所作为了。 [17:04.64]谢维斯的遭遇说明美国外交官的职业生涯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17:10.32]那就是国内的政治风向。 [17:13.22]谢维斯虽然才华出众, [17:14.96]但正好赶上国内右翼势力抬头, [17:17.49]他的政策建议和国内的政治风向刚好是反着来的, [17:21.81]于是他变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17:25.40]你可能觉得谢维斯的案例比较极端, [17:27.89]不一定具有代表性。 [17:29.43]不要紧, [17:30.03]我再给你讲一个更有名的人, [17:32.10]他就是今天音频开头提到的乔治凯南。 [17:36.24]乔治凯南因为8000字电报被称为冷战之父。 [17:40.39]2005年他去世的时候, [17:42.24]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同时在头版登出他的黑白照片, [17:47.26]评价他是冷战时代的顶级战略家。 [17:51.46]然而, [17:52.34]这样一位顶级战略家, [17:54.05]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17:56.18]乔治凯南一直自称是华盛顿外交圈的局外人, [18:00.11]一度躲进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 [18:03.06]待了一阵儿以后, [18:04.09]他就去问国务卿杜勒斯, [18:06.01]能不能帮自己重新安排工作。 [18:08.50]杜勒斯冷冷地回了他一句, [18:10.72]没有位子给你。 [18:12.58]凯南只好又回到了大学。 [18:15.16]从凯南留下的日记来看, [18:17.12]他经常抱怨政府决策层不尊重他的思想, [18:20.54]不采纳他的建议。 [18:22.43]比如在1962年, [18:23.84]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18:25.73]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 [18:28.07]肯尼迪总统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都没想起来咨询一下身为苏联问题专家的凯南, [18:34.43]这让他觉得非常郁闷。 [18:37.16]那么, [18:37.70]乔治凯南为什么怀才不遇呢? [18:40.05]因为他的政策建议也经常和国内的政策风向唱反调。 [18:45.02]凯南虽然主张遏制苏联, [18:47.34]但他所谓的遏制指的是在政治上遏制, [18:50.37]而不是在军事上遏制。 [18:53.10]具体说来, [18:54.10]凯南认为, [18:54.88]遏制苏联的主要途径是避免和苏联的武力对抗, [18:58.75]利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19:01.06]逐步瓦解社会主义阵营, [19:03.16]再利用苏联的国内矛盾, [19:05.05]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19:07.96]但是, [19:08.54]美国政府出台的遏制政策却是和苏联玩起了军备竞赛, [19:13.28]还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扶持代理人, [19:16.10]和苏联打起了代理人战争。 [19:19.00]凯南认为, [19:19.97]美国政府误解了他的思想。 [19:22.68]到1999年, [19:24.07]凯南在接受采访的时候, [19:25.93]批评美国政府到处输出***制度的做法是做事不过脑子, [19:31.00]虚荣讨人嫌。 [19:33.18]他的这种态度当然不讨决策层的喜欢。 [19:36.94]所以凯南的老领导哈里曼就评价凯南这个人很了解苏联, [19:41.87]但却不了解美国。 [19:44.68]你看, [19:45.80]谢维思和乔治凯南都很有才华, [19:48.44]却都因为和国内政治风向唱反调, [19:51.29]长期郁郁不得志。 [19:53.50]针对这种现象, [19:54.88]作者提出了罗盘和风向标这两个概念, [19:58.58]对美国的青年外交官们提出了诚恳的告诫。 [20:03.00]在作者看来, [20:04.39]美国的职业外交官身上存在一组特殊的矛盾, [20:08.35]他们是一线的外交人员, [20:10.51]比国内决策层更了解情况, [20:13.42]所以本能的想要为决策层指明方向。 [20:16.60]但另一方面, [20:17.66]他们从属于国内的官僚体系, [20:19.79]他们必须要服从决策层的命令。 [20:22.98]这种矛盾导致美国职业外交官当中出现了两种人格, [20:27.67]一种人格是罗盘, [20:29.17]他们坚持自己的方向, [20:31.18]并希望能为国内决策层指引方向。 [20:34.32]另一种人格是风向标, [20:36.64]他们会事先观察决策层的政治风向, [20:39.37]然后主动迎合。 [20:41.76]在作者看来, [20:43.06]一名职业外交官要想取得成功, [20:45.72]就要平衡好罗盘和风向标这两种人格。 [20:49.84]既要保护好内心的罗盘, [20:51.92]不要放弃自己的方向, [20:53.78]也要利用好风向标, [20:55.46]规划好航线。 [20:57.23]如果政治风向和内心罗盘的方向不一致, [21:01.04]就应该先绕开刮风的海域, [21:03.59]然后继续沿着罗盘的方向前进。 [21:07.04]换句话说, [21:08.19]职业外交官既要坚持理想, [21:10.53]又要灵活的与现实妥协。 [21:14.04]作者在这里举了一个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 [21:17.80]***, [21:18.79]戈尔巴乔夫正在推动苏联的改革。 [21:21.62]美国外交决策层仍然认为戈尔巴乔夫只是做个样子欺骗西方, [21:26.99]同时在苏联国内争取人民的支持。 [21:29.72]等局势稳定下来, [21:31.06]他就会带领苏联继续和美国争夺霸权。 [21:34.72]但作者当时所在的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却认为, [21:38.5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真的可能引起苏联内部的巨变, [21:42.77]他也真的是想和西方对话, [21:45.20]争取西方的支持。 [21:47.34]同时, [21:48.00]使馆的官员们也知道, [21:49.54]如果跟国内决策层唱反调, [21:52.06]很可能吃不了兜着走。 [21:54.32]所以, [21:54.84]使馆官员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21:57.81]他们努力促成了美苏最高****在华盛顿的对话, [22:01.83]让戈尔巴乔夫自己说服了美国的决策层, [22:05.34]使他们相信苏联的改革是真心实意的。 [22:09.32]于是, [22:10.05]美国及时调整了对苏联的战略, [22:12.36]推动了苏联的解体。 [22:15.16]这个案例成功演示了一名美国外交官应该怎样平衡好罗盘和风向标这两种人格。 [22:22.62]其实啊, [22:23.38]罗盘和风向标不仅是两种人格, [22:26.29]还反映了美国职业外交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22:30.82]那接下来我就带你看一看这个特征到底是什么? [22:35.30]这个特征用简单的话说就是美国外交系统内部有两拨人, [22:40.20]一拨叫职业外交官, [22:42.45]他们是通过严格的考试进入外交部门的, [22:45.33]他们终身从事外交工作, [22:47.52]除非辞职或者被开除, [22:49.53]一般不会改变职业。 [22:51.78]而另一拨呢, [22:52.90]叫政治任命官员, [22:54.61]是总统直接任命的官员, [22:57.04]他们在美国外交系统中一般担任高级职位, [23:00.16]比如国务卿、 [23:01.23]副国务卿、 [23:02.04]助理国务卿以及驻外使馆的大使。 [23:05.30]但这两拨人经常闹矛盾。 [23:08.10]职业外交官人数比较多, [23:09.93]是****的中坚力量, [23:11.56]他们觉得自己更熟悉外交事务, [23:13.93]更有资格对外交决策发表意见。 [23:17.28]而政治任命官员呢, [23:19.00]人数比较少, [23:20.17]但职位却比较高, [23:21.79]是职业外交官的上级领导, [23:24.10]但却没有职业外交官的崇高素养, [23:26.71]有的甚至是因为和总统私交良好, [23:29.65]甚至是为总统选举出过钱出过力的人, [23:32.96]所以职业外交官当然不服气了。 [23:36.48]同时, [23:37.32]政治任命的外交官员呢? [23:38.92]他们看待职业外交官也觉得不顺眼, [23:41.98]他们觉得有些职业外交官总是倚老卖老, [23:45.58]不把上级领导放在眼里。 [23:48.04]前面提到乔治凯南去找国务卿杜勒斯帮他安排工作, [23:52.13]杜勒斯直接拒绝了他, [23:54.14]就是因为杜勒斯很不喜欢他。 [23:56.92]这两拨人的矛盾, [23:58.40]经常会惹出麻烦。 [24:00.6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4:02.21]美国的对华政策出现严重失误就与此有关。 [24:06.60]1944年, [24:07.75]美国总统杜鲁门派赫尔利担任驻华大使, [24:11.17]这个人的作风非常粗暴, [24:13.24]曾经把谢维斯叫过去警告一番, [24:15.82]说你最好给我老实点儿。 [24:18.13]赫尔利坚定的支持国民党政府, [24:20.86]只要是不利于国民党的报告, [24:22.66]他都拒绝发回国内。 [24:24.72]最终, [24:25.30]美国政府误判中国形势, [24:27.61]赫尔利要负很大的责任。 [24:30.66]说到这里, [24:31.42]你可能会说, [24:32.29]问题这么大, [24:33.31]美国就不能把这套制度改掉吗? [24:36.06]还真改不了, [24:37.57]因为这套制度背后有一定的必然性, [24:40.42]那就是职业外交官确实都很专业, [24:43.18]但他们的领导必须由总统来任命。 [24:46.48]如果不这么干, [24:47.65]国务卿之类的官员都让职业外交官来当, [24:50.53]那美国****就成了职业外交官的***王国, [24:54.28]总统以后就别想干预外交事务了。 [24:58.06]而且, [24:58.84]这两拨人的矛盾不是外交部门独有的, [25:01.85]也不是美国独有的。 [25:03.80]在西方国家的大多数政府部门都存在类似现象。 [25:08.14]这种现象就是西方政治中的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别, [25:12.83]也就是被任命或者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和拥有专业知识、 [25:17.42]处理具体事务的公务员之间的矛盾。 [25:20.62]美国****里政治任命官员和职业外交官的矛盾, [25:24.38]本质上就是政务官和事务官的矛盾。 [25:27.89]美国外交官面临的职业风险, [25:30.23]其实就是这种制度缺陷造成的结果。 [25:34.72]好的, [25:35.36]关于这本书, [25:36.11]我想讲的就这些了, [25:37.54]我总结一下我的讲述。 [25:39.46]一理解职业外交官的工作逻辑。 [25:42.29]他们身上最重要的职业特点是具有见微知著或者以小见大的能力, [25:48.32]这是职业外交官最出色的本领。 [25:51.38]二有两个因素会影响职业。 [25:54.02]外交官要规避这种职业风险, [25:56.45]他们需要平衡好罗盘和风向标这两种人格, [26:00.39]也就是既要守住内心的方向, [26:02.48]又要对国内的政治风向保持关注。 [26:05.84]三罗盘和风向标的矛盾是美国职业外交官制度的一个影子, [26:11.43]折射了职业外交官和政治任命官员之间的矛盾。 [26:15.45]这个矛盾是西方政治分工的常态, [26:18.51]它有合理的部分, [26:19.70]但也伴随着严重的缺陷。 [26:22.90]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26:25.04]你还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 [26:27.26]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部文稿和脑图。 [26:30.56]恭喜你, [26:31.44]又听完了一本书。 

LRC动态歌词下载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40]你好,
[00:01.06]欢迎每天听本书,
[00:02.66]本期给你解读的书叫罗盘与风向标。
[00:07.00]这是一本写外交的书。
[00:09.44]谈到外交啊,
[00:10.50]我每天听本书,
[00:11.46]为你解读过很多书,
[00:13.14]比如基辛格的大外交和世界秩序,
[00:16.41]那都是关于国际外交战略的名著。
[00:19.48]和这些大部头相比,
[00:21.29]今天的这本书关注点没那么大,
[00:23.57]但却恰恰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
[00:26.64]这是一位美国一线外交官写的书,
[00:29.59]他描述了美国的职业外交官是怎样工作的,
[00:33.13]他们怎样分析复杂的局势,
[00:35.62]又怎样给出决策建议。
[00:38.18]换句话说,
[00:39.24]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机会,
[00:41.82]可以窥探职业外交官这个群体的运作逻辑。
[00:46.38]而且,
[00:47.32]美国的职业外交官制度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外交官队伍。
[00:53.90]你可能要问了,
[00:55.47]我干嘛要了解一线外交官的工作呢?
[00:58.35]他们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01:01.30]看了这本书啊,
[01:02.54]我不得不说,
[01:03.47]如果不了解这个群体,
[01:05.24]我们甚至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
[01:08.94]这话怎么讲呢?
[01:10.08]我慢慢来说。
[01:12.32]在我们的印象中,
[01:13.61]外交都是大人物的游戏,
[01:15.93]也只有大人物才能改变世界格局。
[01:19.14]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1:21.04]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01:22.76]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是谁引爆了呢?
[01:26.64]很多人都认为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01:29.56]他曾经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
[01:32.38]号召西方国家一起来反对苏联。
[01:35.44]但是历史上有一个人被称作冷战之父,
[01:40.22]这个人既不是丘吉尔,
[01:41.71]也不是杜鲁门或者****,
[01:43.91]而就是一名一线的外交官。
[01:46.25]他叫乔治凯南,
[01:48.41]他曾经担任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高级官员。
[01:52.02]他在苏联工作期间,
[01:53.67]给美国政府发了长达8000字的电报,
[01:56.92]主张遏制苏联的势力。
[01:59.17]这种主张被美国采纳以后,
[02:01.51]冷战也就开始了。
[02:03.46]你看,
[02:04.25]改变世界的未必都是大战略家,
[02:07.25]有时候一个普通的职业外交官也可以做到。
[02:12.14]但是,
[02:12.87]别看外交官这么牛,
[02:14.31]他们也面临着很大的职业风险。
[02:17.26]你可能会觉得这种风险主要来自战争或者国际对抗。
[02:22.12]但这本书的作者却说,
[02:23.96]外交官的职业风险主要来自国内。
[02:28.02]刚才说的乔治凯南就被这种国内风险给坑了,
[02:31.81]结果后半生怀才不遇,
[02:33.85]过得很不如意。
[02:35.78]所以作者提出了两个概念,
[02:38.16]也就是这本书的书名罗盘与风向标。
[02:42.09]这说的其实是美国外交官当中存在的两种人格,
[02:46.50]罗盘型的外交官希望自己能够为政策制定指明方向。
[02:51.94]风向标型的外交官,
[02:53.48]他们总是跟着国内的政策风向走。
[02:56.76]宗主认为啊,
[02:57.75]一个外交官要平衡好罗盘和风向标这两种人格,
[03:02.92]才可能避开风险,
[03:04.60]取得成功。
[03:06.62]这本书的作者叫雷蒙德史密斯,
[03:09.20]在外交领域工作了几十年,
[03:11.49]他本人还曾经担任美国驻苏联使馆的高级外交官。
[03:15.76]这本书就是他自己外交工作的经验之谈。
[03:19.90]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带你了解作者笔下美国的职业外交官。
[03:25.56]1美国外交官是怎样提出政策建议的?
[03:31.22]为什么说美国外交官的职业风险主要来自国内?
[03:35.49]他们又怎样规避风险?
[03:37.98]3这种职业风险又反映了美国职业外交官制度的哪些特征?
[03:44.46]我们先来看第一点,
[03:45.97]美国的外交官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给国内提供外交决策建议。
[03:51.96]所以我就跟你讲一讲他们的建议是怎样提出的。
[03:56.44]你肯定有过给别人提建议的经历,
[03:59.30]提建议的前提是对信息的掌握,
[04:02.48]这样你的建议才有说服力。
[04:04.98]美国的外交官也是这样,
[04:06.79]要想提出建议,
[04:08.10]就要先搜集信息。
[04:10.50]但是,
[04:11.10]外交官面临一个难题,
[04:12.73]那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
[04:15.04]外交官只能从公开信息中寻找蛛丝马迹,
[04:18.97]而不能主动去刺探所在国的国家机密。
[04:22.90]这是外交官和情报员的主要区别。
[04:26.38]真正的外交官只能从公开的消息中去发现情况。
[04:31.01]这些公开消息可能是报纸杂志上的报道,
[04:34.10]也可能是政府官员的公开讲话,
[04:36.59]也包括学者的观点和普通民众的议论。
[04:40.58]换句话说,
[04:41.79]外交官搜集信息,
[04:43.50]本质上是从已知的信息中发现未知的信息,
[04:47.82]甚至是对未来做出预测。
[04:51.10]这里就不得不说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外交官,
[04:54.89]他叫谢伟思。
[04:56.96]从1941年到1945年,
[04:59.46]他在美国驻华使馆工作了4年,
[05:02.46]先后担任过三等和二等秘书。
[05:05.54]这个人的职位并不是很高,
[05:07.77]但他的故事非常传奇,
[05:10.44]因为他就曾经对中国的未来做出了精准的预测。
[05:15.18]1944年,
[05:17.02]谢维斯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
[05:19.68]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形势。
[05:21.91]请注意啊,
[05:22.99]这是1944年,
[05:25.06]离抗日战争结束还有一年。
[05:27.82]在这份报告里,
[05:29.03]谢维斯做出了两点预测。
[05:31.86]第一,
[05:32.80]在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以后,
[05:35.23]中国很可能爆发内战。
[05:38.06]第二,
[05:38.97]国民党存在严重的弱点,
[05:41.28]在未来的内战中,
[05:42.62]国民党很可能会成为失败者。
[05:46.52]谢思的这两点预测在后来全部变成了事实,
[05:50.82]这简直是外交史上的神来之笔。
[05:53.98]那么,
[05:54.80]谢维斯为什么能做出这么精确的预测呢?
[05:58.98]谢思的成功预测来自他对信息的充分搜集和掌握。
[06:04.44]在中国期间,
[06:05.44]谢维思在美国驻华大使高斯的授意下,
[06:08.44]对四川、
[06:09.43]甘肃、
[06:10.21]青海、
[06:10.99]陕西和河南5个省进行了实地考察,
[06:14.35]甚至还来到陕北。
[06:16.40]在考察途中,
[06:17.78]他经常深入到中国的农村,
[06:19.86]和当地人同吃同住,
[06:21.81]搜集各种信息。
[06:23.76]对于中国未来的预测,
[06:25.42]归根结底来自他在考察中的所见所闻。
[06:29.50]但光有考察还不够,
[06:31.82]谢维斯能够从所见所闻中提炼出精确的预测,
[06:35.69]还因为他拥有一个特别突出的能力,
[06:38.36]叫见微知著,
[06:40.22]或者说以小见大。
[06:43.44]谢维思是怎样以小见大的呢?
[06:46.24]他在中国考察期间,
[06:47.64]一直留心观察国民党在墙上刷的标语。
[06:51.34]从看似平平无奇的标语中,
[06:53.71]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06:55.70]国民党对人民缺乏号召力,
[06:58.56]他的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07:01.62]他是怎样做出这种判断的呢?
[07:04.38]谢维斯说,
[07:05.62]他在一个小村庄里看到了这样的标语,
[07:08.68]完成国防科学建设运动。
[07:11.80]这句话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来说都有点儿费解,
[07:15.38]更不要说普通农民了。
[07:17.45]这说明国民党根本不打算对老百姓解释他们的政策。
[07:22.64]他还看到了禁止种植***的标语,
[07:25.38]看上去杀气腾腾,
[07:27.48]众***者杀无赦。
[07:30.02]这说明国民党对民众实行的是高压统治,
[07:33.78]根本不打算对民众进行教育。
[07:37.04]更有意思的是,
[07:38.55]某些标语使用的字体很明显在模仿英文的花体字,
[07:43.26]故意把笔画都写得歪歪扭扭的,
[07:45.81]甚至一些受过教育的人都不懂。
[07:48.50]这种现象在四川很常见,
[07:51.33]在西北地区并不多见。
[07:53.67]要知道,
[07:54.60]抗战期间,
[07:55.62]四川是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07:58.17]而西北地区并不在国民党的有效管理之下。
[08:02.02]这说明国民党政府比较熟悉西方文化,
[08:05.96]对中国老百姓却很疏远,
[08:08.09]根本不在意他们的感受。
[08:11.18]谢维斯还从标语里看出,
[08:13.19]国民党当时正面临比较严重的危机,
[08:16.89]因为标语里反复强调的内容,
[08:19.23]恰恰是国民党正在面临的问题。
[08:22.10]比如他看到拥护****府的标语经常出现,
[08:26.70]说明中国的地方势力仍然很强大。
[08:29.91]另外,
[08:30.81]****府的军队不扰民这样的标语也很常见,
[08:35.40]这说明国民党军队的军纪不好,
[08:38.34]国民党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08:41.48]总之,
[08:42.17]国民党并不能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
[08:45.09]他的统治正面临危机。
[08:48.48]谢伟思能够从细节中发现丰富的信息,
[08:52.03]这让他的同事也感到佩服。
[08:54.46]经常陪谢司考察的另一名外交官就对他做过这样的评价。
[08:59.30]谢维斯在中国的一条街上随便走走,
[09:02.18]根据人们穿的衣服、
[09:03.66]锅里正在煮的食物,
[09:05.28]就可以分析出当地的社会结构。
[09:09.18]谢思还在1944年获得机会去延安访问,
[09:12.88]考察了***根据地。
[09:14.68]他注意到,
[09:15.73]城里看不到什么警卫,
[09:17.59]山上没有戒备森严的碉堡,
[09:19.99]说明土匪问题在根据地并不严重,
[09:23.53]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难得的。
[09:26.78]他还看到一群人排着队走在路上,
[09:29.58]上去一问,
[09:30.32]才知道他们刚刚应征参加***党的军队。
[09:34.22]这时,
[09:34.71]他注意到,
[09:35.36]这批人的后面并没有人负责武装押送,
[09:38.73]说明这些人真的是自愿参军,
[09:41.49]这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情况完全不同。
[09:44.86]同时,
[09:45.53]他还注意到,
[09:46.70]即使是帮他挑担子的苦力,
[09:48.95]闲下来的时候也在看报纸。
[09:51.53]这说明***党对根据地的人民进行了良好的教育。
[09:57.04]更有意思的是,
[09:58.37]谢维斯还从几件小事儿看出,
[10:00.64]国民党对于***党抱有很深的敌意。
[10:04.06]一个军狮庭的官员跟谢维思聊天时说,
[10:07.55]他们手下有3个囚犯,
[10:09.07]都是新四军的士兵,
[10:10.91]他们唯一的罪名就是信仰******。
[10:14.42]还有一名国民党官员告诉他,
[10:16.62]本来要运给八路军的药品受到重重阻挠,
[10:19.98]最后没能运到目的地。
[10:22.36]他从中感觉到,
[10:23.99]虽然抗日战争仍在进行,
[10:25.97]但国民党对于***党的敌意却越来越强,
[10:29.63]这种敌意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
[10:32.21]很可能引发两党之间的内战。
[10:35.72]总之,
[10:36.50]谢维思对于******之间的认识,
[10:39.33]很多都来自这种以小见大的观察,
[10:42.60]这是他能够做出精确预测的主要原因。
[10:46.24]以小见大是外交官的必备素质,
[10:49.40]这种素质需要两种能力作为支撑。
[10:52.82]第一种是文化感受力,
[10:55.17]也就是外交官能够将自己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
[10:59.19]像当地人一样去思考问题。
[11:02.12]这里可以再举一个例子,
[11:04.05]1985年3月10日,
[11:06.27]美联社的一名记者在吃晚饭的时候,
[11:08.67]和往常一样,
[11:09.63]打开收音机,
[11:10.80]收听莫斯科电台的轻音乐。
[11:13.18]但播出的却是忧郁的古典音乐。
[11:16.10]他调到其他频道,
[11:17.51]发现所有电台播放的都是一样的音乐。
[11:21.24]他知道,
[11:22.03]在****去世以后播放古典音乐,
[11:25.15]这是苏联的惯例。
[11:27.08]同时,
[11:27.54]他还知道当时的苏联****切尔年科身体不太好。
[11:32.16]所以他立刻做出了一个判断,
[11:34.36]切尔年科去世了,
[11:36.22]并且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国内。
[11:39.34]13个小时以后,
[11:40.91]苏联媒体才正式公布了这个消息。
[11:44.22]这个案例的主角虽然不是外交官,
[11:46.89]但却是关于文化感受力的一个绝佳案例。
[11:50.92]第二种是联想和抽象的能力。
[11:54.40]外交官获得的大多是一些比较琐碎的信息,
[11:58.01]他要通过联想把这些信息拼接起来,
[12:01.10]抽象出重要的认知。
[12:03.62]谢维斯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12:05.76]他发现四川地区的国民党标语喜欢模仿英文的花体字,
[12:10.38]西北地区的标语却没有类似现象,
[12:13.05]于是联想到四川地区是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12:16.65]并且抽象出了国民党政府和一般民众比较疏远这个认知。
[12:22.36]他通过这种方式,
[12:23.84]不断丰富对国民党政权的认识,
[12:26.60]最终获得了一个结论,
[12:28.37]国民党的统治正面临严重的危机。
[12:32.38]不过,
[12:33.44]有了以小见大的本事,
[12:35.21]还不能说就是一名合格的外交官,
[12:37.94]因为某些新闻记者和学者也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
[12:42.26]一名外交官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时候,
[12:45.00]还应该把这些信息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
[12:49.52]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12:51.36]某个国家发生了一场***,
[12:53.40]如果让外交官来分析,
[12:55.20]他不仅会关注这场***发生的时间、
[12:57.93]地点、
[12:58.62]工人的诉求、
[12:59.82]企业主的回应,
[13:00.93]以及***的原因和后果,
[13:03.30]还要注意这场***是否可能危及本国在该国的利益。
[13:08.36]比如,
[13:09.06]***会不会造成这个国家的政府倒台?
[13:11.94]本国要不要预先做准备?
[13:14.31]政府***会对什么产业造成冲击?
[13:17.34]这对本国是否会有影响?
[13:19.68]这次***暴露出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13:22.62]这个问题在将来是否可能引发新的麻烦?
[13:26.52]你看,
[13:27.49]外交官脑子里始终有一根弦儿,
[13:30.07]不管考虑什么问题,
[13:31.84]都围绕这根弦儿在转,
[13:33.79]那就是这件事儿跟他所在国家的利益有什么联系?
[13:39.28]他追求的是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13:41.99]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
[13:44.44]前面说的谢维斯,
[13:46.01]他对于中国局势的观察,
[13:47.87]最终也是服务于一个大的问题,
[13:49.88]意识美国应该如何调整对华政策?
[13:54.76]在报告中,
[13:55.87]他最后提出了一项具体的政策建议,
[13:58.70]美国应当以对华援助为条件,
[14:01.34]逼迫蒋介石和***党建立联合政府。
[14:05.16]如果美国无条件的对蒋介石提供援助,
[14:08.20]美国可能在蒋介石输掉内战以后失去整个中国。
[14:13.68]但可惜的是,
[14:15.04]谢维斯的建议并没有被美国政府采纳。
[14:19.22]谢维斯拥有出众的外交才华,
[14:21.87]但他的命运却很坎坷,
[14:24.15]给他带来厄运的并不是国家之间的战争,
[14:27.21]而是来自他国内的政治风险。
[14:29.97]他的命运是美国外交官的一个缩影,
[14:33.33]所有的美国外交官都要面临这样的职业风险。
[14:36.98]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
[14:39.15]外交官最大的职业风险来自哪里?
[14:43.68]美国外交官要面临的职业风险是,
[14:46.13]他提出的建议可能和国内的政治风向不一致。
[14:50.72]如果他坚持自己的意见,
[14:52.52]就可能遭遇挫折,
[14:54.21]在特殊时期还可能遭到迫害。
[14:57.42]谢维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5:00.10]1945年罗斯福总统去世以后,
[15:02.78]美国的政治风向开始转变,
[15:05.42]极端***的****右翼势力开始抬头。
[15:09.17]同年6月,
[15:10.00]发生了著名的美亚案件。
[15:12.70]美亚是一家杂志,
[15:14.45]美国的美,
[15:15.26]亚洲的亚。
[15:16.61]这本杂志主要关注美国的亚洲政策,
[15:19.40]杂志的主编名叫贾非。
[15:22.02]贾菲偶然认识了谢维思,
[15:24.31]就向他请教中国问题。
[15:26.32]谢维思就把自己在延安期间写的报告借给贾菲看,
[15:30.73]谁知这给他招来了横祸。
[15:33.58]美国联邦调查局早就怀疑贾菲是苏联间谍,
[15:37.19]就搜查了美亚杂志社,
[15:39.17]结果呢,
[15:39.89]搜出了谢伟斯的报告。
[15:42.12]6月6日,
[15:43.02]谢伟思和贾飞一起被捕。
[15:45.88]其实,
[15:46.54]在当时的美国,
[15:47.84]外交官和媒体之间交换信息是很常见的事儿,
[15:52.16]谢维斯借给贾菲的报告也不是什么国家机密,
[15:55.91]但在当时的政治风向下,
[15:57.86]这件事情还是闹得沸沸扬扬。
[16:00.68]甚至延安解放日报上也发表了****亲笔撰写的社论,
[16:04.66]将这一案件看作是******的分水岭。
[16:08.76]谢维斯最后被判无罪,
[16:10.60]恢复了自由,
[16:11.74]但美国的右翼势力并不肯放过他。
[16:14.92]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16:17.29]美国政府被指责丢失了中国,
[16:19.94]急需寻找一个替罪羊。
[16:22.22]谢思当时正在新西兰,
[16:24.05]被紧急叫了回来,
[16:25.52]接受忠诚度审查。
[16:27.72]所谓忠诚度审查,
[16:29.13]是杜鲁门政府从1947年起开始进行的一项活动,
[16:33.37]审查的主要内容是有没有受到******思想的影响。
[16:37.96]忠诚度审查在当时已经发展到了荒谬的地步,
[16:41.75]就连竞选美国小姐的候选人都必须陈述他们对马克思的看法。
[16:47.16]谢维思最后被审查确定为忠诚度值得怀疑,
[16:51.70]国务卿艾奇逊马上开除了他。
[16:54.94]维斯的外交官生涯就这样被断送了。
[16:58.13]到了1957年,
[16:59.45]谢维斯虽然获得了***,
[17:01.34]但他已经很难再有所作为了。
[17:04.64]谢维斯的遭遇说明美国外交官的职业生涯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17:10.32]那就是国内的政治风向。
[17:13.22]谢维斯虽然才华出众,
[17:14.96]但正好赶上国内右翼势力抬头,
[17:17.49]他的政策建议和国内的政治风向刚好是反着来的,
[17:21.81]于是他变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17:25.40]你可能觉得谢维斯的案例比较极端,
[17:27.89]不一定具有代表性。
[17:29.43]不要紧,
[17:30.03]我再给你讲一个更有名的人,
[17:32.10]他就是今天音频开头提到的乔治凯南。
[17:36.24]乔治凯南因为8000字电报被称为冷战之父。
[17:40.39]2005年他去世的时候,
[17:42.24]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同时在头版登出他的黑白照片,
[17:47.26]评价他是冷战时代的顶级战略家。
[17:51.46]然而,
[17:52.34]这样一位顶级战略家,
[17:54.05]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17:56.18]乔治凯南一直自称是华盛顿外交圈的局外人,
[18:00.11]一度躲进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
[18:03.06]待了一阵儿以后,
[18:04.09]他就去问国务卿杜勒斯,
[18:06.01]能不能帮自己重新安排工作。
[18:08.50]杜勒斯冷冷地回了他一句,
[18:10.72]没有位子给你。
[18:12.58]凯南只好又回到了大学。
[18:15.16]从凯南留下的日记来看,
[18:17.12]他经常抱怨政府决策层不尊重他的思想,
[18:20.54]不采纳他的建议。
[18:22.43]比如在1962年,
[18:23.84]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18:25.73]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
[18:28.07]肯尼迪总统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都没想起来咨询一下身为苏联问题专家的凯南,
[18:34.43]这让他觉得非常郁闷。
[18:37.16]那么,
[18:37.70]乔治凯南为什么怀才不遇呢?
[18:40.05]因为他的政策建议也经常和国内的政策风向唱反调。
[18:45.02]凯南虽然主张遏制苏联,
[18:47.34]但他所谓的遏制指的是在政治上遏制,
[18:50.37]而不是在军事上遏制。
[18:53.10]具体说来,
[18:54.10]凯南认为,
[18:54.88]遏制苏联的主要途径是避免和苏联的武力对抗,
[18:58.75]利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19:01.06]逐步瓦解社会主义阵营,
[19:03.16]再利用苏联的国内矛盾,
[19:05.05]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19:07.96]但是,
[19:08.54]美国政府出台的遏制政策却是和苏联玩起了军备竞赛,
[19:13.28]还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扶持代理人,
[19:16.10]和苏联打起了代理人战争。
[19:19.00]凯南认为,
[19:19.97]美国政府误解了他的思想。
[19:22.68]到1999年,
[19:24.07]凯南在接受采访的时候,
[19:25.93]批评美国政府到处输出***制度的做法是做事不过脑子,
[19:31.00]虚荣讨人嫌。
[19:33.18]他的这种态度当然不讨决策层的喜欢。
[19:36.94]所以凯南的老领导哈里曼就评价凯南这个人很了解苏联,
[19:41.87]但却不了解美国。
[19:44.68]你看,
[19:45.80]谢维思和乔治凯南都很有才华,
[19:48.44]却都因为和国内政治风向唱反调,
[19:51.29]长期郁郁不得志。
[19:53.50]针对这种现象,
[19:54.88]作者提出了罗盘和风向标这两个概念,
[19:58.58]对美国的青年外交官们提出了诚恳的告诫。
[20:03.00]在作者看来,
[20:04.39]美国的职业外交官身上存在一组特殊的矛盾,
[20:08.35]他们是一线的外交人员,
[20:10.51]比国内决策层更了解情况,
[20:13.42]所以本能的想要为决策层指明方向。
[20:16.60]但另一方面,
[20:17.66]他们从属于国内的官僚体系,
[20:19.79]他们必须要服从决策层的命令。
[20:22.98]这种矛盾导致美国职业外交官当中出现了两种人格,
[20:27.67]一种人格是罗盘,
[20:29.17]他们坚持自己的方向,
[20:31.18]并希望能为国内决策层指引方向。
[20:34.32]另一种人格是风向标,
[20:36.64]他们会事先观察决策层的政治风向,
[20:39.37]然后主动迎合。
[20:41.76]在作者看来,
[20:43.06]一名职业外交官要想取得成功,
[20:45.72]就要平衡好罗盘和风向标这两种人格。
[20:49.84]既要保护好内心的罗盘,
[20:51.92]不要放弃自己的方向,
[20:53.78]也要利用好风向标,
[20:55.46]规划好航线。
[20:57.23]如果政治风向和内心罗盘的方向不一致,
[21:01.04]就应该先绕开刮风的海域,
[21:03.59]然后继续沿着罗盘的方向前进。
[21:07.04]换句话说,
[21:08.19]职业外交官既要坚持理想,
[21:10.53]又要灵活的与现实妥协。
[21:14.04]作者在这里举了一个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
[21:17.80]***,
[21:18.79]戈尔巴乔夫正在推动苏联的改革。
[21:21.62]美国外交决策层仍然认为戈尔巴乔夫只是做个样子欺骗西方,
[21:26.99]同时在苏联国内争取人民的支持。
[21:29.72]等局势稳定下来,
[21:31.06]他就会带领苏联继续和美国争夺霸权。
[21:34.72]但作者当时所在的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却认为,
[21:38.5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真的可能引起苏联内部的巨变,
[21:42.77]他也真的是想和西方对话,
[21:45.20]争取西方的支持。
[21:47.34]同时,
[21:48.00]使馆的官员们也知道,
[21:49.54]如果跟国内决策层唱反调,
[21:52.06]很可能吃不了兜着走。
[21:54.32]所以,
[21:54.84]使馆官员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21:57.81]他们努力促成了美苏最高****在华盛顿的对话,
[22:01.83]让戈尔巴乔夫自己说服了美国的决策层,
[22:05.34]使他们相信苏联的改革是真心实意的。
[22:09.32]于是,
[22:10.05]美国及时调整了对苏联的战略,
[22:12.36]推动了苏联的解体。
[22:15.16]这个案例成功演示了一名美国外交官应该怎样平衡好罗盘和风向标这两种人格。
[22:22.62]其实啊,
[22:23.38]罗盘和风向标不仅是两种人格,
[22:26.29]还反映了美国职业外交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22:30.82]那接下来我就带你看一看这个特征到底是什么?
[22:35.30]这个特征用简单的话说就是美国外交系统内部有两拨人,
[22:40.20]一拨叫职业外交官,
[22:42.45]他们是通过严格的考试进入外交部门的,
[22:45.33]他们终身从事外交工作,
[22:47.52]除非辞职或者被开除,
[22:49.53]一般不会改变职业。
[22:51.78]而另一拨呢,
[22:52.90]叫政治任命官员,
[22:54.61]是总统直接任命的官员,
[22:57.04]他们在美国外交系统中一般担任高级职位,
[23:00.16]比如国务卿、
[23:01.23]副国务卿、
[23:02.04]助理国务卿以及驻外使馆的大使。
[23:05.30]但这两拨人经常闹矛盾。
[23:08.10]职业外交官人数比较多,
[23:09.93]是****的中坚力量,
[23:11.56]他们觉得自己更熟悉外交事务,
[23:13.93]更有资格对外交决策发表意见。
[23:17.28]而政治任命官员呢,
[23:19.00]人数比较少,
[23:20.17]但职位却比较高,
[23:21.79]是职业外交官的上级领导,
[23:24.10]但却没有职业外交官的崇高素养,
[23:26.71]有的甚至是因为和总统私交良好,
[23:29.65]甚至是为总统选举出过钱出过力的人,
[23:32.96]所以职业外交官当然不服气了。
[23:36.48]同时,
[23:37.32]政治任命的外交官员呢?
[23:38.92]他们看待职业外交官也觉得不顺眼,
[23:41.98]他们觉得有些职业外交官总是倚老卖老,
[23:45.58]不把上级领导放在眼里。
[23:48.04]前面提到乔治凯南去找国务卿杜勒斯帮他安排工作,
[23:52.13]杜勒斯直接拒绝了他,
[23:54.14]就是因为杜勒斯很不喜欢他。
[23:56.92]这两拨人的矛盾,
[23:58.40]经常会惹出麻烦。
[24:00.6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4:02.21]美国的对华政策出现严重失误就与此有关。
[24:06.60]1944年,
[24:07.75]美国总统杜鲁门派赫尔利担任驻华大使,
[24:11.17]这个人的作风非常粗暴,
[24:13.24]曾经把谢维斯叫过去警告一番,
[24:15.82]说你最好给我老实点儿。
[24:18.13]赫尔利坚定的支持国民党政府,
[24:20.86]只要是不利于国民党的报告,
[24:22.66]他都拒绝发回国内。
[24:24.72]最终,
[24:25.30]美国政府误判中国形势,
[24:27.61]赫尔利要负很大的责任。
[24:30.66]说到这里,
[24:31.42]你可能会说,
[24:32.29]问题这么大,
[24:33.31]美国就不能把这套制度改掉吗?
[24:36.06]还真改不了,
[24:37.57]因为这套制度背后有一定的必然性,
[24:40.42]那就是职业外交官确实都很专业,
[24:43.18]但他们的领导必须由总统来任命。
[24:46.48]如果不这么干,
[24:47.65]国务卿之类的官员都让职业外交官来当,
[24:50.53]那美国****就成了职业外交官的***王国,
[24:54.28]总统以后就别想干预外交事务了。
[24:58.06]而且,
[24:58.84]这两拨人的矛盾不是外交部门独有的,
[25:01.85]也不是美国独有的。
[25:03.80]在西方国家的大多数政府部门都存在类似现象。
[25:08.14]这种现象就是西方政治中的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别,
[25:12.83]也就是被任命或者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和拥有专业知识、
[25:17.42]处理具体事务的公务员之间的矛盾。
[25:20.62]美国****里政治任命官员和职业外交官的矛盾,
[25:24.38]本质上就是政务官和事务官的矛盾。
[25:27.89]美国外交官面临的职业风险,
[25:30.23]其实就是这种制度缺陷造成的结果。
[25:34.72]好的,
[25:35.36]关于这本书,
[25:36.11]我想讲的就这些了,
[25:37.54]我总结一下我的讲述。
[25:39.46]一理解职业外交官的工作逻辑。
[25:42.29]他们身上最重要的职业特点是具有见微知著或者以小见大的能力,
[25:48.32]这是职业外交官最出色的本领。
[25:51.38]二有两个因素会影响职业。
[25:54.02]外交官要规避这种职业风险,
[25:56.45]他们需要平衡好罗盘和风向标这两种人格,
[26:00.39]也就是既要守住内心的方向,
[26:02.48]又要对国内的政治风向保持关注。
[26:05.84]三罗盘和风向标的矛盾是美国职业外交官制度的一个影子,
[26:11.43]折射了职业外交官和政治任命官员之间的矛盾。
[26:15.45]这个矛盾是西方政治分工的常态,
[26:18.51]它有合理的部分,
[26:19.70]但也伴随着严重的缺陷。
[26:22.90]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26:25.04]你还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
[26:27.26]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部文稿和脑图。
[26:30.56]恭喜你,
[26:31.44]又听完了一本书。

更新时间:2022-06-16 所属语言: 所属歌手:骇客武林 所属专辑:每天读一本好书

温馨提示: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版权均属于各音乐门户,如果无意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我们

推荐音乐

最新歌单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自若本站收录的无意侵犯了DJ或DJ所属公司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方式来信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删除!90听吧 

90听吧-免费MP3下载|流行DJ舞曲|抖音热门歌曲|网络热门歌曲|酷狗音乐排行 联系邮箱tamg235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