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成功 √ 返回继续
音乐地址
下载链接
音乐ID
音乐歌词
音乐名称
音乐作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博格660 >> 博格660《1104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MP3_LRC]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79]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要解读的这本书叫做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 [00:07.08]它就又变了。 [00:08.47]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12.8万字, [00:11.01]我会用大约27分钟的时间说一说这本书的精髓, [00:15.22]用39条哲学金句揭示生命的意义。 [00:18.76]我们一块儿来思考如何尽可能活出最棒的人生。 [00:23.94]我们先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00:26.14]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收拾那些压箱底的陈年物件, [00:30.55]忽然呢, [00:31.05]他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破旧的笔记本, [00:34.15]封面上写着京剧的字样, [00:36.85]那是他二三十岁的时候随手摘抄的一些哲学家讲过的名言。 [00:41.56]当时呢, [00:42.12]他希望那些伟大的哲学家能够启迪自己, [00:45.16]找到生命的意义。 [00:47.16]到了古稀之年, [00:48.51]他尝遍了生活的各种滋味, [00:50.47]仍然没有搞清楚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00:54.01]甚至都说不清楚意义这个词本身有没有意义。 [00:58.48]但是呢, [00:58.98]他还是决定把那些年轻时收集的金句整理出来。 [01:02.80]这位老人就是本书的作者丹尼尔克莱恩。 [01:08.14]丹尼尔克莱恩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01:11.56]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 [01:13.58]写过20几本书。 [01:15.32]他的作品大多数都跟哲学思考有关系, [01:18.74]而且他的文风轻松幽默, [01:20.78]经常能把烧脑的哲学问题讲得诙谐有趣。 [01:24.74]比如他写的一本畅销书的名字, [01:26.99]当年呢, [01:27.61]曾经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第一名的, [01:30.68]叫柏拉图和鸭嘴兽一块儿去酒吧。 [01:35.12]哲学书很少有这么起名的哈, [01:37.31]就像20世纪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说的, [01:40.94]越是严肃的哲学命题, [01:42.79]越能调侃的像段子一样。 [01:45.86]丹尼尔克莱恩一直有个愿望, [01:48.30]就是把那些高深的哲学知识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01:53.08]他认为, [01:53.81]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提出的真知灼见, [01:56.84]要是淹没在晦涩的哲学术语里, [01:59.50]那就太可惜了。 [02:01.74]这些音频要讲的这本书呢, [02:03.52]有一个长长的名字, [02:05.65]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 [02:07.69]它就又变了。 [02:09.46]这句话是美国神学家莱茵霍尔德尼泊尔说的, [02:13.57]也是作者摘抄的金句里的最后一句。 [02:16.87]这本书呢, [02:17.71]就以作者摘抄的39个哲学金句为目录, [02:21.46]思考了很多重要的哲学命题, [02:24.13]比如生与死, [02:25.72]爱与孤独、 [02:26.80]道德与伦理、 [02:28.00]存在与意义等等。 [02:30.30]这39个金句来源于2000多年以来的39个哲学家, [02:35.47]从伊比鸠鲁到尼采, [02:37.33]从叔本华到萨特, [02:39.01]涉及到享乐主义、 [02:40.77]存在主义、 [02:41.58]经验主义、 [02:42.33]功利主义等等众多哲学流派。 [02:45.20]作者在这些金句里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困惑, [02:49.38]当然了, [02:50.03]也体现了思考本身的乐趣。 [02:53.14]讲完了这本书的作者和基本情况, [02:55.75]这些音频, [02:56.36]我会从这些金句里提炼出3个哲学命题来跟你一起探讨。 [03:01.76]请注意啊, [03:02.57]是探讨, [03:03.59]不是解答。 [03:05.12]借用哲学家罗素的话来说, [03:07.04]那些有确定答案的命题已经交给科学了, [03:10.70]剩下的那些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 [03:13.37]我们给它起名叫做哲学。 [03:16.14]现在呢? [03:16.90]我们来看一看这3个命题。 [03:19.54]第一个命题, [03:21.05]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03:23.33]用技术手段获取快乐值得追求吗? [03:27.16]第二个命题, [03:28.73]道德是一种更聪明的自私自利吗? [03:32.03]在我们的基因里, [03:33.13]到底有没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03:36.38]第3个命题, [03:38.16]生命的意义究竟存在吗? [03:41.01]如果存在, [03:41.94]我们可能自主的决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吗? [03:46.52]好, [03:47.29]让我们先来聊一聊第一个命题, [03:50.16]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03:52.47]用技术手段获取快乐, [03:54.36]值得追求吗? [03:56.58]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呢, [03:58.38]我们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 [04:00.43]怎么来定义快乐? [04:02.77]一般来说呢, [04:03.70]关于快乐的定义, [04:04.96]哲学家有两种主流的观点。 [04:07.57]第一种观点认为快乐是平和宁静的状态, [04:11.95]没有痛苦、 [04:13.05]恐惧和焦虑, [04:15.10]心灵的宁静胜过那些短暂的快乐。 [04:18.56]第二种观点认为, [04:20.40]快乐是狂放不羁的状态, [04:22.71]是无拘无束, [04:23.94]及时行乐, [04:25.53]这反映出对原始和本能的崇尚, [04:28.17]对于理性和道德的厌恶。 [04:30.87]诶, [04:31.16]我们不妨这么概括哈。 [04:32.91]第一种观点说, [04:34.23]快乐是平和宁静的状态, [04:36.36]快乐这个词呢, [04:37.23]更接近于幸福, [04:38.94]他重视快乐的稳定性和恒久性。 [04:42.30]第二种观点说, [04:43.62]快乐是狂放不羁的状态。 [04:46.18]快乐的定义更接近于快感, [04:48.80]他更在意快乐的直接性和及时性。 [04:52.34]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两个观点。 [04:54.92]如果我们把快乐定义为幸福, [04:57.57]那么获得快乐的途径是什么呢? [05:00.78]哲学家告诉我们, [05:02.04]要考虑后果, [05:03.30]节制自己的原始欲望。 [05:05.58]比如, [05:06.08]不要总是渴求那些我们现在没有的东西, [05:08.94]这样就会抵消我们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 [05:12.14]也就影响了我们享受幸福生活。 [05:15.32]就像作者引用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的金句, [05:18.93]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 [05:23.34]要知道, [05:24.18]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 [05:28.11]所以我们不能够无休止的放大我们的欲望, [05:31.41]贪得无厌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05:34.62]举个例子, [05:36.00]偷情能够满足一时的欲望, [05:38.61]但如果考虑你的负罪感和安排偷情的麻烦, [05:42.24]那么这些后果足以抵消一时的快乐, [05:45.09]那是划不来的。 [05:46.64]而且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 [05:48.84]欲望是一个无底洞, [05:50.79]即便你满足了一个新的欲望, [05:53.13]马上就会回到原点, [05:55.11]因为你又开始渴望别的东西, [05:57.72]那么你永远都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06:01.17]说到底, [06:01.92]眼光要放长远, [06:03.78]人无远虑, [06:04.86]必有近忧。 [06:06.76]我们再来举个例子, [06:08.63]农业文明兴起以后呢, [06:10.09]人们为了在冬天能够有粮食吃, [06:12.50]春天就开始辛苦耕耘了, [06:14.33]这是为了未来的丰收而忍受现在的辛苦。 [06:17.78]而跟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呢, [06:19.82]就是打猎, [06:21.29]打猎是一种即兴的行为, [06:22.97]不需要等很久就会有收获。 [06:25.90]把快乐定义为幸福的这一派, [06:28.07]建议我们为了未来的幸福, [06:30.13]要忍受现在的苦闷。 [06:32.78]那么, [06:33.48]如果我们把快乐定义为快感呢? [06:36.03]那么获得快乐的方式就截然不同了。 [06:38.91]人们应该抛开理性和道德的束缚, [06:41.63]及时行乐, [06:42.69]而且呢, [06:43.25]不应该遭到任何谴责。 [06:45.78]在这里, [06:46.56]作者也引用了一句哲学金句, [06:48.91]是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提补说的, [06:51.70]生活的艺术在于及时行乐, [06:54.16]而最强烈的快乐不是知识上的, [06:56.98]也并不总是道德的。 [06:59.32]这种观点听起来不太理智啊, [07:01.91]但是为什么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呢? [07:05.04]刚才说过了, [07:06.34]这反映出人们打心底里就不愿意压抑自己的欲望。 [07:11.16]一个典型的例子呢, [07:12.60]是喝酒, [07:14.14]通过喝酒获得的快乐是暂时的。 [07:17.22]酒文化几乎在每一种文明里都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07:21.49]我们通常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严谨守秩序的, [07:25.60]但是呢, [07:26.08]他们也会在啤酒节上尽情放纵。 [07:29.18]日本男人一般是含蓄内敛的, [07:31.98]他们也会在下班之后去居酒屋里买醉。 [07:35.38]人们喜爱酒, [07:37.20]其实就是对沉闷生活的反叛。 [07:40.17]喝酒的生活呢, [07:41.16]可能没有隐患, [07:42.29]可能会造成危险的后果, [07:44.31]但是管他呢, [07:45.54]今朝有酒今朝醉。 [07:48.90]再举一个例子, [07:50.44]我们呢, [07:50.89]可能都会有同感, [07:52.06]有一种现象叫做为将来而打算。 [07:55.57]这本书的作者说自己已经老了, [07:58.39]忽然发现一辈子都是为了接下来做什么而打算。 [08:03.28]其实仔细想一想, [08:04.69]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状态吗? [08:07.54]童年时为了长大而打算, [08:09.95]上学时为了毕业而打算, [08:12.20]毕业了为了找到好工作而打算, [08:14.96]然后呢, [08:15.53]为了结婚养孩子打算, [08:18.14]直到在各种打算中活了大半生, [08:20.69]发现快乐永远在将来, [08:22.91]眼前永远是痛苦, [08:24.71]然后觉得遗憾, [08:26.06]觉得后悔。 [08:28.14]的确, [08:29.29]眼光长远是理性的, [08:31.54]但同时也是苦闷的, [08:33.34]因为总得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甘愿现在受罪。 [08:37.76]追求长远的快乐, [08:39.36]往往得牺牲眼前的快乐, [08:42.24]可是只顾一时爽快, [08:44.13]早晚又得承担后果。 [08:46.38]眼光长远和当下冲动的对立贯穿整个哲学史, [08:50.85]直到今天也没有争出个高低。 [08:54.48]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08:56.83]其实我们很难给出定论。 [08:58.81]不过无论怎么定义快乐, [09:01.09]我们可以确认的是, [09:02.53]快乐总归是一种好的感觉, [09:04.96]我们好像没有理由拒绝追求快乐。 [09:08.83]如果快乐是生活追求的目标, [09:11.47]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一些实际的方法让更多人获得快乐呢? [09:16.48]比如, [09:17.08]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09:19.00]快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了。 [09:23.12]英国享乐主义哲学家戴维皮尔斯就说了这么一句金句, [09:27.93]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将会终结所有拥有感知力的生物的痛苦, [09:33.69]它不但具有工具理性, [09:35.58]而且还是道德义务。 [09:38.36]说到这儿呢, [09:39.24]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09:41.07]是来自哈佛大学的体验机实验。 [09:44.20]这个实验提出, [09:45.43]如果有一台机器可以提供给你任何你想要的快乐体验, [09:49.72]只要把你的大脑插上电极, [09:51.62]就可以通过机器刺激获得快乐。 [09:54.29]你会感觉你正在品尝顶级美味的食物, [09:57.80]或者是读一本伟大的小说, [09:59.96]或者认识一位知心的朋友。 [10:02.87]当然了, [10:03.65]这个过程会让你感觉到这些事物是真实发生的, [10:07.54]你不会意识到自己只是被通了电啊。 [10:10.36]如果真有这样一台机器, [10:12.47]你会选择连上它吗? [10:15.53]结果, [10:16.43]大部分参与实验的人都不想连上机器, [10:19.91]他们宁愿自己亲身经历那些事儿, [10:22.34]而不是仅仅获得一种感觉。 [10:25.28]诶, [10:25.91]这个实验就说明, [10:27.17]我们其实不仅关心快乐的结果, [10:29.87]还要关心快乐的理由。 [10:31.94]我们不仅希望得到快乐的感觉, [10:34.34]我们还希望快乐的过程是真实发生的, [10:37.55]而不是被他人操纵设计的。 [10:40.52]小白鼠就不会关心这些事儿, [10:42.96]他们丝毫不介意自己的快乐是人为诱导的。 [10:46.38]在实验室里, [10:47.61]小白鼠们因为颅内刺激而得到快感, [10:50.91]他们可以沉浸在这种人造快感里, [10:53.37]不吃不睡, [10:54.36]直到昏死过去。 [10:56.98]当然, [10:58.07]除了插上电极, [10:59.21]还有一种选择呢, [11:00.40]是药物。 [11:02.24]近些年啊, [11:02.98]有关置换药的研究也很多, [11:05.78]也就是让人出现幻觉的药。 [11:08.51]既然****患者可以通过药物缓解痛苦, [11:12.32]那么普通人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吃药来改善自己的感受呢? [11:17.54]大多数人认为用药物手段来改变自己的感受, [11:21.20]这是一种不诚实的选择, [11:23.60]因为这就默认了我的快乐只是一种可以被随意更改和控制的东西。 [11:28.52]那么, [11:28.98]这种快乐又有什么价值呢? [11:31.17]我们恐怕很难接受把这样的快乐当作生活的目标。 [11:36.51]这就是这本书的第一个命题。 [11:38.79]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11:41.16]人造快乐值得追求吗? [11:44.02]简单回顾一下, [11:45.95]快乐分为两种, [11:47.26]一种接近于幸福, [11:49.01]强调快乐的稳定和恒久, [11:51.59]一种接近于快感, [11:53.45]强调快乐的直接性。 [11:55.76]不管我们怎样定义快乐, [11:57.52]我们都希望快乐的过程是真实发生的, [12:00.50]而不是被他人控制的。 [12:02.69]用技术手段制造快乐不是我们愿意追求的事情。 [12:08.58]说完快乐, [12:09.63]我们再来聊一聊这本书的第二个哲学命题, [12:12.37]道德是一种更聪明的自私自利吗? [12:15.82]在我们的基因里, [12:16.89]到底有没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12:20.29]这本书告诉我们, [12:21.55]人们做好事的动机往往是自私自利的。 [12:24.76]我们基因里存在利他主义成分, [12:27.58]但是往往只限于自己的家人和族群范围内, [12:30.88]很难扩展到其他人群。 [12:34.00]道德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 [12:36.83]虽然东西方哲学对于道德的理解有些不同, [12:40.16]但是本质上都认为道德是一种利他的行为。 [12:44.81]那么问题来了, [12:46.43]抛开那些道德律的教导, [12:48.41]人们不禁会问了, [12:49.91]我为什么要对别人好呢? [12:52.19]或者说得俗一点, [12:53.60]对别人行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2:57.72]这本书中关于道德的出发点有这样三种解释。 [13:02.30]第一种解释, [13:03.36]用中国的古话来说, [13:04.86]就是己所不欲, [13:06.53]勿施于人。 [13:08.22]西方哲学里呢, [13:09.21]也有类似的观点, [13:10.72]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 [13:12.49]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13:14.95]这种观点教导说, [13:16.30]你对别人好, [13:17.41]别人也会对你好。 [13:18.97]如果大家都遵守己所不欲, [13:21.03]勿施于人这样的准则, [13:22.75]那么你的付出就会收到相等的回报。 [13:26.22]但是, [13:27.00]这种解释把道德说成了一种交易行为, [13:29.89]它隐含的显然是自立的出发点。 [13:33.48]作者引用英国哲学家约翰斯托尔特穆勒的金句来总结这个观点, [13:39.16]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 [13:41.20]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和要爱邻居如同自己, [13:46.03]构成了功利主义道德的完美典范。 [13:49.94]第二种解释是, [13:51.75]行善是为了获得庇佑, [13:53.79]为了来生获得幸福, [13:56.22]或者说的更赤裸一点, [13:57.60]就是为了取悦神, [13:59.46]上帝或者是佛祖。 [14:02.04]有一个现象, [14:03.58]很多宗教信徒做好事, [14:05.74]在祈祷的时候呢, [14:06.90]都会许愿, [14:08.02]比如我救济了穷人, [14:10.06]请保佑我全家平安吧。 [14:12.07]这显然是从自立出发的。 [14:14.88]第三种解释是, [14:16.54]行善本身就是回报, [14:18.55]能够获得一种满足感, [14:20.25]成为一个好人, [14:21.46]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14:24.25]道德本身就是幸福的行为, [14:26.68]任何奖赏也不能与行善时感受到的那种美妙回报相比。 [14:31.39]也就是说, [14:32.29]道德让行善的人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14:35.77]这本质上呢, [14:36.66]是一种道德享乐主义, [14:38.62]为了获得幸福快乐而去做道德的事情, [14:41.56]那么他的出发点不也是自立的吗? [14:45.40]所以说呀, [14:46.28]归根结底, [14:47.27]无论哪一种解释, [14:49.10]道德的出发点都是自立的, [14:51.74]从利己的动力出发, [14:53.36]做出利他的行为, [14:55.31]可以说道德是一种更明智的自理。 [14:59.54]不过, [15:00.39]如果把道德完全说成是利己的, [15:02.79]好像又跟我们的直觉认识有矛盾, [15:06.15]那么到底哪里不对呢? [15:08.38]在我们的经验里, [15:09.71]我们对于自己的家人, [15:11.39]本能的是无私付出的, [15:13.55]这种付出既不是为了实际利益的回报, [15:16.97]好像也不是为了某种道德的满足感。 [15:19.94]比如父母对自己的孩子, [15:22.13]可以说是不惜牺牲自己的。 [15:24.82]有些交情很深的朋友, [15:26.84]确实可以为对方两肋插刀, [15:30.05]这种利他的行为又该怎么解释呢? [15:33.74]有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 [15:36.24]每个人确实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利他倾向, [15:40.50]这种利他主义呢, [15:41.64]可以说是嵌入到基因里面的。 [15:45.12]最早的善来源于母爱。 [15:47.91]人类为了繁衍生存, [15:49.65]对于毫无谋生能力的小婴儿要无私的抚养, [15:54.03]这种舐犊之情不仅人类具有, [15:56.46]动物也有。 [15:57.80]但是, [15:58.22]人类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16:00.00]就是人类是群居的、 [16:02.04]相互协作的群体。 [16:04.05]在原始社会, [16:05.19]迫于生存的压力, [16:06.69]同一个族群的人们必须团结起来, [16:09.18]互相照应, [16:10.32]从而形成了一种邻里互助、 [16:12.60]亲友互助的生存模式。 [16:14.94]这种模式能够确保我们人类繁衍存活下来。 [16:19.44]那么, [16:19.92]按照物竞天择、 [16:21.24]适者生存的原则, [16:22.77]在千万年的进化里, [16:24.45]我们就把这个有利于生存的特征写进了自己的基因里, [16:28.95]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有一种毫不利己、 [16:32.34]专门利人的内心直觉。 [16:35.00]只不过这种利他主义我们会本能的用在自己的家人和族群里, [16:39.62]而很少用到其他的人群。 [16:41.82]比如美国哲学家约书亚格林的金句是这样说的。 [16:46.38]关心自己和周围一小群人可以帮助我们生存下去。 [16:51.70]实际上, [16:52.45]关心其他人群、 [16:53.95]竞争对象对我们的生存帮不上什么忙。 [16:57.64]如果真要这样, [16:58.81]我们对他们的态度也该是负面的才对, [17:01.84]因为我们是在和他们争夺资源。 [17:05.18]所以, [17:05.87]我们通过进化得来的对自己族群的利他本能, [17:09.30]跟我们对其他群体的利己行为经常发生冲突。 [17:14.94]说到这儿, [17:15.73]我给你再补充一点哈, [17:17.59]中国儒家和墨家思想里关于道德伦理的著名争论就是爱有差别还是无差别。 [17:25.81]儒家思想认为呢, [17:27.13]一个人对于他人的爱是有亲疏远近的, [17:30.04]必然是先爱自己的父母兄弟, [17:32.47]在慢慢扩展到外人, [17:34.75]这种差别不仅合情合理, [17:36.91]而且应该发扬。 [17:38.71]所以呢, [17:39.46]儒家的道德总是把孝悌放在首位, [17:42.67]认为这才是最大的善。 [17:44.82]有了孝悌, [17:45.79]才能培养其他的道德。 [17:48.19]而墨家强调兼爱, [17:50.86]倡导人们应该无差别的爱天下所有人。 [17:54.90]这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博爱思想啊。 [17:58.20]从我们前面讲的来看, [17:59.98]爱有差别确实是更符合真实的人性。 [18:03.85]利他主义总是先用在家人和族群范围内, [18:07.30]所以呢, [18:07.99]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18:10.06]也符合我们的人性。 [18:12.28]就好像美国哲学家约书亚格林说的, [18:15.22]我当然知道我花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钱, [18:18.46]如果用在远方那些挨饿的孩子身上会更有意义, [18:22.30]但我就是不打算这么做。 [18:25.00]这就是这本书的第二个命题。 [18:27.16]我们来总结一下, [18:28.76]道德的出发点往往是自立的, [18:31.22]造成的结果是利他的。 [18:33.44]我们的基因里有利他倾向, [18:35.63]只不过总是用在自己的家人、 [18:37.87]好友身上。 [18:39.96]说完道德, [18:40.87]我们再来聊一聊这本书的第三个哲学命题, [18:43.87]生命的意义究竟存在吗? [18:46.39]如果存在, [18:47.29]我们可能自主的决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吗? [18:51.40]生命的意义, [18:52.16]说白了就是为什么活着, [18:54.11]为什么这样活着而不是那样活着。 [18:57.40]那么, [18:58.16]怎么寻找生命的意义呢? [19:00.56]哈姆雷特有一句著名的独白, [19:02.66]生存还是毁灭, [19:04.13]这是个问题。 [19:05.82]生与死啊, [19:06.90]是哲学最大的悖论。 [19:08.88]孔子有句名言, [19:10.30]谓之生焉之死, [19:12.82]其实呢, [19:13.27]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19:15.28]谓之死, [19:16.18]焉知生。 [19:17.74]想要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 [19:19.85]不可能回避死亡这个问题。 [19:22.64]作者引用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金句告诉我们, [19:26.28]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 [19:28.62]那就是自杀。 [19:30.24]判断生命是否值得继续, [19:32.22]就相当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19:35.40]思考自杀, [19:36.49]也就是回答为什么继续活下去的问题, [19:39.46]活下去的理由就是生命的意义。 [19:43.06]这里呢, [19:43.76]给你举个例子, [19:44.66]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 [19:47.15]作者有个朋友是一位父亲, [19:49.25]他的女儿20几岁的时候自杀了, [19:51.89]自杀之前女孩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19:55.28]拒绝看心理医生, [19:56.72]也没有说为什么自杀。 [19:59.02]这位父亲呢? [20:00.01]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20:01.67]离家出走了很多年, [20:03.32]最后终于接受了现实。 [20:06.20]当他回家以后, [20:07.24]他告诉作者说自己想明白了。 [20:09.83]他说, [20:10.52]我当然希望我的女儿还活着, [20:12.77]但是我更希望她能找到活着的理由。 [20:16.84]为什么思考自杀可以让人找到活着的终极理由呢? [20:22.37]也许这就像我们常说的, [20:24.02]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20:26.45]面对失去能够让我们发现拥有的价值吧。 [20:30.70]作家史铁生在伤残之后, [20:32.90]曾经痛苦的思考自杀的问题, [20:35.21]直到最后他领悟到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情, [20:40.34]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情, [20:44.09]于是终于可以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 [20:48.38]正如意大利哲学家贾科莫莱奥帕尔迪的亲句所说, [20:52.56]大自然以其惯常的善意注定了人直到完全失去了活着的理由之时, [20:58.62]才懂得该如何生活, [21:00.81]直到无力在享受鲜活的快乐之时, [21:03.75]才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 [21:07.16]如果说思考自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还觉得太遥远, [21:10.86]那么也可以想一想, [21:12.48]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主动去感受一些濒死体验。 [21:17.58]举个例子, [21:18.81]很多人喜欢从悬崖上蹦极跳下来, [21:21.77]或者是以危险的速度飙车。 [21:24.22]这些极限游戏呢? [21:25.70]让我们体验到对死亡的高度警觉, [21:28.70]在感受完这种危险的濒死体验之后, [21:31.34]我们才能感到自己正在活着。 [21:34.44]这本书指出, [21:35.65]我们之所以会这么做, [21:37.41]潜意识里是为了确认我们活着的事实。 [21:40.78]可以说, [21:41.53]直面死亡是我们安心的活在当下的唯一方式。 [21:46.84]如果说生命的意义存在, [21:48.95]那我们是不是有能力选择自己生命的意义呢? [21:52.58]这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 [21:54.41]它牵涉到人是不是有自由意志, [21:57.14]什么是可知的和不可知的等等一系列说不清的问题, [22:01.34]我们如果陷进去, [22:02.57]很可能会走向虚无主义。 [22:04.91]所以呢, [22:05.47]我们暂且从通俗的视角来聊一聊, [22:08.54]我们的人生选择有多大程度是被外界影响的。 [22:13.84]这本书告诉我们, [22:15.71]其实我们的思想受到的控制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22:20.30]众多的政治、 [22:21.67]宗教、 [22:22.30]教育、 [22:22.72]权威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我们秩序和规则, [22:26.78]让我们在脑海里形成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22:30.26]当我们意识到被各种权威植入了思想, [22:33.17]我们就想要摆脱, [22:34.82]但是呢, [22:35.42]又会在反对权威的过程中走向了另一种墨守成规。 [22:39.86]比如你说你反对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生活, [22:44.07]但是呢, [22:44.54]你又天天穿着扎染T恤, [22:46.46]像嬉皮士一样生活, [22:48.00]还不允许别人来批评, [22:49.95]那岂不是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教条啊? [22:53.10]但是, [22:54.10]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在盲从和抵制之间摇摆, [22:58.45]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 [23:01.33]那就是像尼采说的, [23:03.07]寻找真实的自我。 [23:05.56]途径是什么呢? [23:07.64]就是培养自由***的意志。 [23:10.04]不可以靠神或权威来解读自己, [23:13.13]也不要一味否定权威, [23:15.17]而是抛开那些成见, [23:16.82]一层又一层的探究自我。 [23:19.64]这本书的作者指出, [23:21.33]寻找真实的自我是个无底洞, [23:24.24]每当你揭开一层, [23:25.80]以为发现了真实的自己, [23:27.69]又会意识到下面还有一层。 [23:30.63]这可能是穷尽一生都很难完成的任务, [23:33.78]但是我们需要持久的去做, [23:36.09]每探究一层, [23:37.23]就有多一层的意义。 [23:38.91]就好像胡适先生的名言, [23:40.77]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23:45.74]这本书呢, [23:46.76]还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观点, [23:48.66]说生命无意义, [23:50.27]或者生命的意义不能由我自己把握, [23:53.19]多半是给自己胡作非为找一个正当的理由。 [23:56.98]英国哲学家赫胥黎曾说, [23:59.15]无意义这一哲学本质上是自由、 [24:02.03]解放性和政治的工具。 [24:04.61]他甚至更生动的形容说, [24:06.44]无意义就是一扇通往色域卧室的大门。 [24:10.98]既然生命都没有意义, [24:12.87]或者即便有意义我也把握不了, [24:15.85]那么我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 [24:17.82]胡作非为呢? [24:19.57]世界上再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 [24:21.91]没有什么可评判的价值, [24:23.92]那么人类所有的恶行都有了十分正当的理由。 [24:29.02]举个例子。 [24:30.52]美国的谋杀案在庭审的时候, [24:32.63]嫌疑人经常会抬出这样的说辞, [24:35.42]请想一想我童年受过的巨大创伤吧, [24:38.48]是那样的成长经历逼迫我犯罪的。 [24:41.50]有的嫌疑人, [24:42.44]他甚至说是魔鬼指使我这么做的。 [24:45.71]还有的嫌疑人更奇葩, [24:48.02]旧金山一起谋杀案的嫌疑人说是自己吃的奶油蛋糕里那些糖分让他枪杀了受害者。 [24:55.44]显然啊, [24:56.22]把罪行归咎到那些不可控的力量, [24:58.66]声明自己无法主导自己的行为, [25:01.09]本质上是为了给自己的罪行开脱。 [25:04.90]从这一点上来说呢, [25:06.18]即便我们不做形而上学的研究, [25:08.53]仅仅是从功利和实用的角度, [25:11.02]我们也必须承认生命有意义, [25:13.69]生命的意义能够被我们寻找和创造。 [25:17.17]因为只有承认个体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主导权, [25:20.92]才能让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25:24.50]作者在这里也引用了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名言, [25:29.40]我的第一个自由意志行动将会是相信自由意志。 [25:33.87]那些宣扬人生如梦、 [25:35.34]人生如戏的人, [25:36.52]大多是想在现实中逃避属于他们的责任的。 [25:40.78]所以, [25:41.39]作者在书的末尾总结说, [25:43.28]他越来越深信不疑的一点就是, [25:45.80]每个人都有能力、 [25:47.12]有意识去选择自己为什么而活。 [25:50.39]比起随波逐流的生活, [25:52.31]理性的思考和选择, [25:54.17]并且勇敢承担起自己生命的意义, [25:57.02]会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 [26:00.88]好了, [26:01.79]讲到这儿, [26:02.48]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说的差不多了, [26:04.85]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这期音频为你分享的内容, [26:08.54]有三个重要的哲学命题。 [26:10.94]第一个命题, [26:12.26]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26:14.57]人造快乐值得追求吗? [26:17.39]这本书告诉我们, [26:18.71]快乐有两种, [26:19.91]一种是持久和平静的幸福, [26:22.19]一种是直接和狂放的快感。 [26:25.04]不论你认为哪一种是真正的快乐, [26:27.47]你都希望快乐的过程是真实发生的, [26:30.41]而不是人为操纵的, [26:32.48]人造快乐注定无法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26:37.06]第二个命题, [26:38.69]道德是一种更聪明的自私自利吗? [26:41.84]在我们的基因里, [26:42.92]到底有没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26:45.70]这本书提出, [26:47.18]道德的出发点往往是自立的, [26:49.67]或是为了利益回报, [26:51.11]或是为了情感满足。 [26:53.06]但我们的基因里确实存在利他主义的成分, [26:56.66]只不过这种利他主义我们总是留给家人、 [26:59.95]好友, [27:00.56]很少用在其他人身上。 [27:03.48]第3个命题, [27:04.96]生命的意义究竟存在吗? [27:07.60]如果存在, [27:08.47]我们可能自主的决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吗? [27:12.26]这本书告诉我们, [27:13.68]生与死的问题是最严肃的哲学问题。 [27:17.07]想要了解生命的意义, [27:18.81]唯一的必经途径是思考。 [27:21.08]死亡无意义往往是逃避人生的借口。 [27:25.59]事实上, [27:26.24]我们能够主导自己生命的意义, [27:28.50]而且必须主导。 [27:31.94]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27:33.87]为你准备的笔记本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 [27:37.71]恭喜你, [27:38.55]又听完了一本书。 

LRC动态歌词下载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79]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要解读的这本书叫做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
[00:07.08]它就又变了。
[00:08.47]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12.8万字,
[00:11.01]我会用大约27分钟的时间说一说这本书的精髓,
[00:15.22]用39条哲学金句揭示生命的意义。
[00:18.76]我们一块儿来思考如何尽可能活出最棒的人生。
[00:23.94]我们先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00:26.14]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收拾那些压箱底的陈年物件,
[00:30.55]忽然呢,
[00:31.05]他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破旧的笔记本,
[00:34.15]封面上写着京剧的字样,
[00:36.85]那是他二三十岁的时候随手摘抄的一些哲学家讲过的名言。
[00:41.56]当时呢,
[00:42.12]他希望那些伟大的哲学家能够启迪自己,
[00:45.16]找到生命的意义。
[00:47.16]到了古稀之年,
[00:48.51]他尝遍了生活的各种滋味,
[00:50.47]仍然没有搞清楚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00:54.01]甚至都说不清楚意义这个词本身有没有意义。
[00:58.48]但是呢,
[00:58.98]他还是决定把那些年轻时收集的金句整理出来。
[01:02.80]这位老人就是本书的作者丹尼尔克莱恩。
[01:08.14]丹尼尔克莱恩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01:11.56]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
[01:13.58]写过20几本书。
[01:15.32]他的作品大多数都跟哲学思考有关系,
[01:18.74]而且他的文风轻松幽默,
[01:20.78]经常能把烧脑的哲学问题讲得诙谐有趣。
[01:24.74]比如他写的一本畅销书的名字,
[01:26.99]当年呢,
[01:27.61]曾经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第一名的,
[01:30.68]叫柏拉图和鸭嘴兽一块儿去酒吧。
[01:35.12]哲学书很少有这么起名的哈,
[01:37.31]就像20世纪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说的,
[01:40.94]越是严肃的哲学命题,
[01:42.79]越能调侃的像段子一样。
[01:45.86]丹尼尔克莱恩一直有个愿望,
[01:48.30]就是把那些高深的哲学知识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01:53.08]他认为,
[01:53.81]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提出的真知灼见,
[01:56.84]要是淹没在晦涩的哲学术语里,
[01:59.50]那就太可惜了。
[02:01.74]这些音频要讲的这本书呢,
[02:03.52]有一个长长的名字,
[02:05.65]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
[02:07.69]它就又变了。
[02:09.46]这句话是美国神学家莱茵霍尔德尼泊尔说的,
[02:13.57]也是作者摘抄的金句里的最后一句。
[02:16.87]这本书呢,
[02:17.71]就以作者摘抄的39个哲学金句为目录,
[02:21.46]思考了很多重要的哲学命题,
[02:24.13]比如生与死,
[02:25.72]爱与孤独、
[02:26.80]道德与伦理、
[02:28.00]存在与意义等等。
[02:30.30]这39个金句来源于2000多年以来的39个哲学家,
[02:35.47]从伊比鸠鲁到尼采,
[02:37.33]从叔本华到萨特,
[02:39.01]涉及到享乐主义、
[02:40.77]存在主义、
[02:41.58]经验主义、
[02:42.33]功利主义等等众多哲学流派。
[02:45.20]作者在这些金句里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困惑,
[02:49.38]当然了,
[02:50.03]也体现了思考本身的乐趣。
[02:53.14]讲完了这本书的作者和基本情况,
[02:55.75]这些音频,
[02:56.36]我会从这些金句里提炼出3个哲学命题来跟你一起探讨。
[03:01.76]请注意啊,
[03:02.57]是探讨,
[03:03.59]不是解答。
[03:05.12]借用哲学家罗素的话来说,
[03:07.04]那些有确定答案的命题已经交给科学了,
[03:10.70]剩下的那些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
[03:13.37]我们给它起名叫做哲学。
[03:16.14]现在呢?
[03:16.90]我们来看一看这3个命题。
[03:19.54]第一个命题,
[03:21.05]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03:23.33]用技术手段获取快乐值得追求吗?
[03:27.16]第二个命题,
[03:28.73]道德是一种更聪明的自私自利吗?
[03:32.03]在我们的基因里,
[03:33.13]到底有没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03:36.38]第3个命题,
[03:38.16]生命的意义究竟存在吗?
[03:41.01]如果存在,
[03:41.94]我们可能自主的决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吗?
[03:46.52]好,
[03:47.29]让我们先来聊一聊第一个命题,
[03:50.16]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03:52.47]用技术手段获取快乐,
[03:54.36]值得追求吗?
[03:56.58]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呢,
[03:58.38]我们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
[04:00.43]怎么来定义快乐?
[04:02.77]一般来说呢,
[04:03.70]关于快乐的定义,
[04:04.96]哲学家有两种主流的观点。
[04:07.57]第一种观点认为快乐是平和宁静的状态,
[04:11.95]没有痛苦、
[04:13.05]恐惧和焦虑,
[04:15.10]心灵的宁静胜过那些短暂的快乐。
[04:18.56]第二种观点认为,
[04:20.40]快乐是狂放不羁的状态,
[04:22.71]是无拘无束,
[04:23.94]及时行乐,
[04:25.53]这反映出对原始和本能的崇尚,
[04:28.17]对于理性和道德的厌恶。
[04:30.87]诶,
[04:31.16]我们不妨这么概括哈。
[04:32.91]第一种观点说,
[04:34.23]快乐是平和宁静的状态,
[04:36.36]快乐这个词呢,
[04:37.23]更接近于幸福,
[04:38.94]他重视快乐的稳定性和恒久性。
[04:42.30]第二种观点说,
[04:43.62]快乐是狂放不羁的状态。
[04:46.18]快乐的定义更接近于快感,
[04:48.80]他更在意快乐的直接性和及时性。
[04:52.34]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两个观点。
[04:54.92]如果我们把快乐定义为幸福,
[04:57.57]那么获得快乐的途径是什么呢?
[05:00.78]哲学家告诉我们,
[05:02.04]要考虑后果,
[05:03.30]节制自己的原始欲望。
[05:05.58]比如,
[05:06.08]不要总是渴求那些我们现在没有的东西,
[05:08.94]这样就会抵消我们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
[05:12.14]也就影响了我们享受幸福生活。
[05:15.32]就像作者引用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的金句,
[05:18.93]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
[05:23.34]要知道,
[05:24.18]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
[05:28.11]所以我们不能够无休止的放大我们的欲望,
[05:31.41]贪得无厌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05:34.62]举个例子,
[05:36.00]偷情能够满足一时的欲望,
[05:38.61]但如果考虑你的负罪感和安排偷情的麻烦,
[05:42.24]那么这些后果足以抵消一时的快乐,
[05:45.09]那是划不来的。
[05:46.64]而且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
[05:48.84]欲望是一个无底洞,
[05:50.79]即便你满足了一个新的欲望,
[05:53.13]马上就会回到原点,
[05:55.11]因为你又开始渴望别的东西,
[05:57.72]那么你永远都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06:01.17]说到底,
[06:01.92]眼光要放长远,
[06:03.78]人无远虑,
[06:04.86]必有近忧。
[06:06.76]我们再来举个例子,
[06:08.63]农业文明兴起以后呢,
[06:10.09]人们为了在冬天能够有粮食吃,
[06:12.50]春天就开始辛苦耕耘了,
[06:14.33]这是为了未来的丰收而忍受现在的辛苦。
[06:17.78]而跟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呢,
[06:19.82]就是打猎,
[06:21.29]打猎是一种即兴的行为,
[06:22.97]不需要等很久就会有收获。
[06:25.90]把快乐定义为幸福的这一派,
[06:28.07]建议我们为了未来的幸福,
[06:30.13]要忍受现在的苦闷。
[06:32.78]那么,
[06:33.48]如果我们把快乐定义为快感呢?
[06:36.03]那么获得快乐的方式就截然不同了。
[06:38.91]人们应该抛开理性和道德的束缚,
[06:41.63]及时行乐,
[06:42.69]而且呢,
[06:43.25]不应该遭到任何谴责。
[06:45.78]在这里,
[06:46.56]作者也引用了一句哲学金句,
[06:48.91]是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提补说的,
[06:51.70]生活的艺术在于及时行乐,
[06:54.16]而最强烈的快乐不是知识上的,
[06:56.98]也并不总是道德的。
[06:59.32]这种观点听起来不太理智啊,
[07:01.91]但是为什么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呢?
[07:05.04]刚才说过了,
[07:06.34]这反映出人们打心底里就不愿意压抑自己的欲望。
[07:11.16]一个典型的例子呢,
[07:12.60]是喝酒,
[07:14.14]通过喝酒获得的快乐是暂时的。
[07:17.22]酒文化几乎在每一种文明里都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07:21.49]我们通常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严谨守秩序的,
[07:25.60]但是呢,
[07:26.08]他们也会在啤酒节上尽情放纵。
[07:29.18]日本男人一般是含蓄内敛的,
[07:31.98]他们也会在下班之后去居酒屋里买醉。
[07:35.38]人们喜爱酒,
[07:37.20]其实就是对沉闷生活的反叛。
[07:40.17]喝酒的生活呢,
[07:41.16]可能没有隐患,
[07:42.29]可能会造成危险的后果,
[07:44.31]但是管他呢,
[07:45.54]今朝有酒今朝醉。
[07:48.90]再举一个例子,
[07:50.44]我们呢,
[07:50.89]可能都会有同感,
[07:52.06]有一种现象叫做为将来而打算。
[07:55.57]这本书的作者说自己已经老了,
[07:58.39]忽然发现一辈子都是为了接下来做什么而打算。
[08:03.28]其实仔细想一想,
[08:04.69]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状态吗?
[08:07.54]童年时为了长大而打算,
[08:09.95]上学时为了毕业而打算,
[08:12.20]毕业了为了找到好工作而打算,
[08:14.96]然后呢,
[08:15.53]为了结婚养孩子打算,
[08:18.14]直到在各种打算中活了大半生,
[08:20.69]发现快乐永远在将来,
[08:22.91]眼前永远是痛苦,
[08:24.71]然后觉得遗憾,
[08:26.06]觉得后悔。
[08:28.14]的确,
[08:29.29]眼光长远是理性的,
[08:31.54]但同时也是苦闷的,
[08:33.34]因为总得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甘愿现在受罪。
[08:37.76]追求长远的快乐,
[08:39.36]往往得牺牲眼前的快乐,
[08:42.24]可是只顾一时爽快,
[08:44.13]早晚又得承担后果。
[08:46.38]眼光长远和当下冲动的对立贯穿整个哲学史,
[08:50.85]直到今天也没有争出个高低。
[08:54.48]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08:56.83]其实我们很难给出定论。
[08:58.81]不过无论怎么定义快乐,
[09:01.09]我们可以确认的是,
[09:02.53]快乐总归是一种好的感觉,
[09:04.96]我们好像没有理由拒绝追求快乐。
[09:08.83]如果快乐是生活追求的目标,
[09:11.47]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一些实际的方法让更多人获得快乐呢?
[09:16.48]比如,
[09:17.08]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09:19.00]快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了。
[09:23.12]英国享乐主义哲学家戴维皮尔斯就说了这么一句金句,
[09:27.93]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将会终结所有拥有感知力的生物的痛苦,
[09:33.69]它不但具有工具理性,
[09:35.58]而且还是道德义务。
[09:38.36]说到这儿呢,
[09:39.24]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09:41.07]是来自哈佛大学的体验机实验。
[09:44.20]这个实验提出,
[09:45.43]如果有一台机器可以提供给你任何你想要的快乐体验,
[09:49.72]只要把你的大脑插上电极,
[09:51.62]就可以通过机器刺激获得快乐。
[09:54.29]你会感觉你正在品尝顶级美味的食物,
[09:57.80]或者是读一本伟大的小说,
[09:59.96]或者认识一位知心的朋友。
[10:02.87]当然了,
[10:03.65]这个过程会让你感觉到这些事物是真实发生的,
[10:07.54]你不会意识到自己只是被通了电啊。
[10:10.36]如果真有这样一台机器,
[10:12.47]你会选择连上它吗?
[10:15.53]结果,
[10:16.43]大部分参与实验的人都不想连上机器,
[10:19.91]他们宁愿自己亲身经历那些事儿,
[10:22.34]而不是仅仅获得一种感觉。
[10:25.28]诶,
[10:25.91]这个实验就说明,
[10:27.17]我们其实不仅关心快乐的结果,
[10:29.87]还要关心快乐的理由。
[10:31.94]我们不仅希望得到快乐的感觉,
[10:34.34]我们还希望快乐的过程是真实发生的,
[10:37.55]而不是被他人操纵设计的。
[10:40.52]小白鼠就不会关心这些事儿,
[10:42.96]他们丝毫不介意自己的快乐是人为诱导的。
[10:46.38]在实验室里,
[10:47.61]小白鼠们因为颅内刺激而得到快感,
[10:50.91]他们可以沉浸在这种人造快感里,
[10:53.37]不吃不睡,
[10:54.36]直到昏死过去。
[10:56.98]当然,
[10:58.07]除了插上电极,
[10:59.21]还有一种选择呢,
[11:00.40]是药物。
[11:02.24]近些年啊,
[11:02.98]有关置换药的研究也很多,
[11:05.78]也就是让人出现幻觉的药。
[11:08.51]既然****患者可以通过药物缓解痛苦,
[11:12.32]那么普通人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吃药来改善自己的感受呢?
[11:17.54]大多数人认为用药物手段来改变自己的感受,
[11:21.20]这是一种不诚实的选择,
[11:23.60]因为这就默认了我的快乐只是一种可以被随意更改和控制的东西。
[11:28.52]那么,
[11:28.98]这种快乐又有什么价值呢?
[11:31.17]我们恐怕很难接受把这样的快乐当作生活的目标。
[11:36.51]这就是这本书的第一个命题。
[11:38.79]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11:41.16]人造快乐值得追求吗?
[11:44.02]简单回顾一下,
[11:45.95]快乐分为两种,
[11:47.26]一种接近于幸福,
[11:49.01]强调快乐的稳定和恒久,
[11:51.59]一种接近于快感,
[11:53.45]强调快乐的直接性。
[11:55.76]不管我们怎样定义快乐,
[11:57.52]我们都希望快乐的过程是真实发生的,
[12:00.50]而不是被他人控制的。
[12:02.69]用技术手段制造快乐不是我们愿意追求的事情。
[12:08.58]说完快乐,
[12:09.63]我们再来聊一聊这本书的第二个哲学命题,
[12:12.37]道德是一种更聪明的自私自利吗?
[12:15.82]在我们的基因里,
[12:16.89]到底有没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12:20.29]这本书告诉我们,
[12:21.55]人们做好事的动机往往是自私自利的。
[12:24.76]我们基因里存在利他主义成分,
[12:27.58]但是往往只限于自己的家人和族群范围内,
[12:30.88]很难扩展到其他人群。
[12:34.00]道德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
[12:36.83]虽然东西方哲学对于道德的理解有些不同,
[12:40.16]但是本质上都认为道德是一种利他的行为。
[12:44.81]那么问题来了,
[12:46.43]抛开那些道德律的教导,
[12:48.41]人们不禁会问了,
[12:49.91]我为什么要对别人好呢?
[12:52.19]或者说得俗一点,
[12:53.60]对别人行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2:57.72]这本书中关于道德的出发点有这样三种解释。
[13:02.30]第一种解释,
[13:03.36]用中国的古话来说,
[13:04.86]就是己所不欲,
[13:06.53]勿施于人。
[13:08.22]西方哲学里呢,
[13:09.21]也有类似的观点,
[13:10.72]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
[13:12.49]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13:14.95]这种观点教导说,
[13:16.30]你对别人好,
[13:17.41]别人也会对你好。
[13:18.97]如果大家都遵守己所不欲,
[13:21.03]勿施于人这样的准则,
[13:22.75]那么你的付出就会收到相等的回报。
[13:26.22]但是,
[13:27.00]这种解释把道德说成了一种交易行为,
[13:29.89]它隐含的显然是自立的出发点。
[13:33.48]作者引用英国哲学家约翰斯托尔特穆勒的金句来总结这个观点,
[13:39.16]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
[13:41.20]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和要爱邻居如同自己,
[13:46.03]构成了功利主义道德的完美典范。
[13:49.94]第二种解释是,
[13:51.75]行善是为了获得庇佑,
[13:53.79]为了来生获得幸福,
[13:56.22]或者说的更赤裸一点,
[13:57.60]就是为了取悦神,
[13:59.46]上帝或者是佛祖。
[14:02.04]有一个现象,
[14:03.58]很多宗教信徒做好事,
[14:05.74]在祈祷的时候呢,
[14:06.90]都会许愿,
[14:08.02]比如我救济了穷人,
[14:10.06]请保佑我全家平安吧。
[14:12.07]这显然是从自立出发的。
[14:14.88]第三种解释是,
[14:16.54]行善本身就是回报,
[14:18.55]能够获得一种满足感,
[14:20.25]成为一个好人,
[14:21.46]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14:24.25]道德本身就是幸福的行为,
[14:26.68]任何奖赏也不能与行善时感受到的那种美妙回报相比。
[14:31.39]也就是说,
[14:32.29]道德让行善的人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14:35.77]这本质上呢,
[14:36.66]是一种道德享乐主义,
[14:38.62]为了获得幸福快乐而去做道德的事情,
[14:41.56]那么他的出发点不也是自立的吗?
[14:45.40]所以说呀,
[14:46.28]归根结底,
[14:47.27]无论哪一种解释,
[14:49.10]道德的出发点都是自立的,
[14:51.74]从利己的动力出发,
[14:53.36]做出利他的行为,
[14:55.31]可以说道德是一种更明智的自理。
[14:59.54]不过,
[15:00.39]如果把道德完全说成是利己的,
[15:02.79]好像又跟我们的直觉认识有矛盾,
[15:06.15]那么到底哪里不对呢?
[15:08.38]在我们的经验里,
[15:09.71]我们对于自己的家人,
[15:11.39]本能的是无私付出的,
[15:13.55]这种付出既不是为了实际利益的回报,
[15:16.97]好像也不是为了某种道德的满足感。
[15:19.94]比如父母对自己的孩子,
[15:22.13]可以说是不惜牺牲自己的。
[15:24.82]有些交情很深的朋友,
[15:26.84]确实可以为对方两肋插刀,
[15:30.05]这种利他的行为又该怎么解释呢?
[15:33.74]有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
[15:36.24]每个人确实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利他倾向,
[15:40.50]这种利他主义呢,
[15:41.64]可以说是嵌入到基因里面的。
[15:45.12]最早的善来源于母爱。
[15:47.91]人类为了繁衍生存,
[15:49.65]对于毫无谋生能力的小婴儿要无私的抚养,
[15:54.03]这种舐犊之情不仅人类具有,
[15:56.46]动物也有。
[15:57.80]但是,
[15:58.22]人类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16:00.00]就是人类是群居的、
[16:02.04]相互协作的群体。
[16:04.05]在原始社会,
[16:05.19]迫于生存的压力,
[16:06.69]同一个族群的人们必须团结起来,
[16:09.18]互相照应,
[16:10.32]从而形成了一种邻里互助、
[16:12.60]亲友互助的生存模式。
[16:14.94]这种模式能够确保我们人类繁衍存活下来。
[16:19.44]那么,
[16:19.92]按照物竞天择、
[16:21.24]适者生存的原则,
[16:22.77]在千万年的进化里,
[16:24.45]我们就把这个有利于生存的特征写进了自己的基因里,
[16:28.95]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有一种毫不利己、
[16:32.34]专门利人的内心直觉。
[16:35.00]只不过这种利他主义我们会本能的用在自己的家人和族群里,
[16:39.62]而很少用到其他的人群。
[16:41.82]比如美国哲学家约书亚格林的金句是这样说的。
[16:46.38]关心自己和周围一小群人可以帮助我们生存下去。
[16:51.70]实际上,
[16:52.45]关心其他人群、
[16:53.95]竞争对象对我们的生存帮不上什么忙。
[16:57.64]如果真要这样,
[16:58.81]我们对他们的态度也该是负面的才对,
[17:01.84]因为我们是在和他们争夺资源。
[17:05.18]所以,
[17:05.87]我们通过进化得来的对自己族群的利他本能,
[17:09.30]跟我们对其他群体的利己行为经常发生冲突。
[17:14.94]说到这儿,
[17:15.73]我给你再补充一点哈,
[17:17.59]中国儒家和墨家思想里关于道德伦理的著名争论就是爱有差别还是无差别。
[17:25.81]儒家思想认为呢,
[17:27.13]一个人对于他人的爱是有亲疏远近的,
[17:30.04]必然是先爱自己的父母兄弟,
[17:32.47]在慢慢扩展到外人,
[17:34.75]这种差别不仅合情合理,
[17:36.91]而且应该发扬。
[17:38.71]所以呢,
[17:39.46]儒家的道德总是把孝悌放在首位,
[17:42.67]认为这才是最大的善。
[17:44.82]有了孝悌,
[17:45.79]才能培养其他的道德。
[17:48.19]而墨家强调兼爱,
[17:50.86]倡导人们应该无差别的爱天下所有人。
[17:54.90]这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博爱思想啊。
[17:58.20]从我们前面讲的来看,
[17:59.98]爱有差别确实是更符合真实的人性。
[18:03.85]利他主义总是先用在家人和族群范围内,
[18:07.30]所以呢,
[18:07.99]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18:10.06]也符合我们的人性。
[18:12.28]就好像美国哲学家约书亚格林说的,
[18:15.22]我当然知道我花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钱,
[18:18.46]如果用在远方那些挨饿的孩子身上会更有意义,
[18:22.30]但我就是不打算这么做。
[18:25.00]这就是这本书的第二个命题。
[18:27.16]我们来总结一下,
[18:28.76]道德的出发点往往是自立的,
[18:31.22]造成的结果是利他的。
[18:33.44]我们的基因里有利他倾向,
[18:35.63]只不过总是用在自己的家人、
[18:37.87]好友身上。
[18:39.96]说完道德,
[18:40.87]我们再来聊一聊这本书的第三个哲学命题,
[18:43.87]生命的意义究竟存在吗?
[18:46.39]如果存在,
[18:47.29]我们可能自主的决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吗?
[18:51.40]生命的意义,
[18:52.16]说白了就是为什么活着,
[18:54.11]为什么这样活着而不是那样活着。
[18:57.40]那么,
[18:58.16]怎么寻找生命的意义呢?
[19:00.56]哈姆雷特有一句著名的独白,
[19:02.66]生存还是毁灭,
[19:04.13]这是个问题。
[19:05.82]生与死啊,
[19:06.90]是哲学最大的悖论。
[19:08.88]孔子有句名言,
[19:10.30]谓之生焉之死,
[19:12.82]其实呢,
[19:13.27]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19:15.28]谓之死,
[19:16.18]焉知生。
[19:17.74]想要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
[19:19.85]不可能回避死亡这个问题。
[19:22.64]作者引用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金句告诉我们,
[19:26.28]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
[19:28.62]那就是自杀。
[19:30.24]判断生命是否值得继续,
[19:32.22]就相当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19:35.40]思考自杀,
[19:36.49]也就是回答为什么继续活下去的问题,
[19:39.46]活下去的理由就是生命的意义。
[19:43.06]这里呢,
[19:43.76]给你举个例子,
[19:44.66]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
[19:47.15]作者有个朋友是一位父亲,
[19:49.25]他的女儿20几岁的时候自杀了,
[19:51.89]自杀之前女孩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19:55.28]拒绝看心理医生,
[19:56.72]也没有说为什么自杀。
[19:59.02]这位父亲呢?
[20:00.01]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20:01.67]离家出走了很多年,
[20:03.32]最后终于接受了现实。
[20:06.20]当他回家以后,
[20:07.24]他告诉作者说自己想明白了。
[20:09.83]他说,
[20:10.52]我当然希望我的女儿还活着,
[20:12.77]但是我更希望她能找到活着的理由。
[20:16.84]为什么思考自杀可以让人找到活着的终极理由呢?
[20:22.37]也许这就像我们常说的,
[20:24.02]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20:26.45]面对失去能够让我们发现拥有的价值吧。
[20:30.70]作家史铁生在伤残之后,
[20:32.90]曾经痛苦的思考自杀的问题,
[20:35.21]直到最后他领悟到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情,
[20:40.34]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情,
[20:44.09]于是终于可以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
[20:48.38]正如意大利哲学家贾科莫莱奥帕尔迪的亲句所说,
[20:52.56]大自然以其惯常的善意注定了人直到完全失去了活着的理由之时,
[20:58.62]才懂得该如何生活,
[21:00.81]直到无力在享受鲜活的快乐之时,
[21:03.75]才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
[21:07.16]如果说思考自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还觉得太遥远,
[21:10.86]那么也可以想一想,
[21:12.48]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主动去感受一些濒死体验。
[21:17.58]举个例子,
[21:18.81]很多人喜欢从悬崖上蹦极跳下来,
[21:21.77]或者是以危险的速度飙车。
[21:24.22]这些极限游戏呢?
[21:25.70]让我们体验到对死亡的高度警觉,
[21:28.70]在感受完这种危险的濒死体验之后,
[21:31.34]我们才能感到自己正在活着。
[21:34.44]这本书指出,
[21:35.65]我们之所以会这么做,
[21:37.41]潜意识里是为了确认我们活着的事实。
[21:40.78]可以说,
[21:41.53]直面死亡是我们安心的活在当下的唯一方式。
[21:46.84]如果说生命的意义存在,
[21:48.95]那我们是不是有能力选择自己生命的意义呢?
[21:52.58]这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
[21:54.41]它牵涉到人是不是有自由意志,
[21:57.14]什么是可知的和不可知的等等一系列说不清的问题,
[22:01.34]我们如果陷进去,
[22:02.57]很可能会走向虚无主义。
[22:04.91]所以呢,
[22:05.47]我们暂且从通俗的视角来聊一聊,
[22:08.54]我们的人生选择有多大程度是被外界影响的。
[22:13.84]这本书告诉我们,
[22:15.71]其实我们的思想受到的控制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22:20.30]众多的政治、
[22:21.67]宗教、
[22:22.30]教育、
[22:22.72]权威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我们秩序和规则,
[22:26.78]让我们在脑海里形成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22:30.26]当我们意识到被各种权威植入了思想,
[22:33.17]我们就想要摆脱,
[22:34.82]但是呢,
[22:35.42]又会在反对权威的过程中走向了另一种墨守成规。
[22:39.86]比如你说你反对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生活,
[22:44.07]但是呢,
[22:44.54]你又天天穿着扎染T恤,
[22:46.46]像嬉皮士一样生活,
[22:48.00]还不允许别人来批评,
[22:49.95]那岂不是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教条啊?
[22:53.10]但是,
[22:54.10]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在盲从和抵制之间摇摆,
[22:58.45]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
[23:01.33]那就是像尼采说的,
[23:03.07]寻找真实的自我。
[23:05.56]途径是什么呢?
[23:07.64]就是培养自由***的意志。
[23:10.04]不可以靠神或权威来解读自己,
[23:13.13]也不要一味否定权威,
[23:15.17]而是抛开那些成见,
[23:16.82]一层又一层的探究自我。
[23:19.64]这本书的作者指出,
[23:21.33]寻找真实的自我是个无底洞,
[23:24.24]每当你揭开一层,
[23:25.80]以为发现了真实的自己,
[23:27.69]又会意识到下面还有一层。
[23:30.63]这可能是穷尽一生都很难完成的任务,
[23:33.78]但是我们需要持久的去做,
[23:36.09]每探究一层,
[23:37.23]就有多一层的意义。
[23:38.91]就好像胡适先生的名言,
[23:40.77]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23:45.74]这本书呢,
[23:46.76]还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观点,
[23:48.66]说生命无意义,
[23:50.27]或者生命的意义不能由我自己把握,
[23:53.19]多半是给自己胡作非为找一个正当的理由。
[23:56.98]英国哲学家赫胥黎曾说,
[23:59.15]无意义这一哲学本质上是自由、
[24:02.03]解放性和政治的工具。
[24:04.61]他甚至更生动的形容说,
[24:06.44]无意义就是一扇通往色域卧室的大门。
[24:10.98]既然生命都没有意义,
[24:12.87]或者即便有意义我也把握不了,
[24:15.85]那么我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
[24:17.82]胡作非为呢?
[24:19.57]世界上再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
[24:21.91]没有什么可评判的价值,
[24:23.92]那么人类所有的恶行都有了十分正当的理由。
[24:29.02]举个例子。
[24:30.52]美国的谋杀案在庭审的时候,
[24:32.63]嫌疑人经常会抬出这样的说辞,
[24:35.42]请想一想我童年受过的巨大创伤吧,
[24:38.48]是那样的成长经历逼迫我犯罪的。
[24:41.50]有的嫌疑人,
[24:42.44]他甚至说是魔鬼指使我这么做的。
[24:45.71]还有的嫌疑人更奇葩,
[24:48.02]旧金山一起谋杀案的嫌疑人说是自己吃的奶油蛋糕里那些糖分让他枪杀了受害者。
[24:55.44]显然啊,
[24:56.22]把罪行归咎到那些不可控的力量,
[24:58.66]声明自己无法主导自己的行为,
[25:01.09]本质上是为了给自己的罪行开脱。
[25:04.90]从这一点上来说呢,
[25:06.18]即便我们不做形而上学的研究,
[25:08.53]仅仅是从功利和实用的角度,
[25:11.02]我们也必须承认生命有意义,
[25:13.69]生命的意义能够被我们寻找和创造。
[25:17.17]因为只有承认个体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主导权,
[25:20.92]才能让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25:24.50]作者在这里也引用了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名言,
[25:29.40]我的第一个自由意志行动将会是相信自由意志。
[25:33.87]那些宣扬人生如梦、
[25:35.34]人生如戏的人,
[25:36.52]大多是想在现实中逃避属于他们的责任的。
[25:40.78]所以,
[25:41.39]作者在书的末尾总结说,
[25:43.28]他越来越深信不疑的一点就是,
[25:45.80]每个人都有能力、
[25:47.12]有意识去选择自己为什么而活。
[25:50.39]比起随波逐流的生活,
[25:52.31]理性的思考和选择,
[25:54.17]并且勇敢承担起自己生命的意义,
[25:57.02]会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
[26:00.88]好了,
[26:01.79]讲到这儿,
[26:02.48]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说的差不多了,
[26:04.85]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这期音频为你分享的内容,
[26:08.54]有三个重要的哲学命题。
[26:10.94]第一个命题,
[26:12.26]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26:14.57]人造快乐值得追求吗?
[26:17.39]这本书告诉我们,
[26:18.71]快乐有两种,
[26:19.91]一种是持久和平静的幸福,
[26:22.19]一种是直接和狂放的快感。
[26:25.04]不论你认为哪一种是真正的快乐,
[26:27.47]你都希望快乐的过程是真实发生的,
[26:30.41]而不是人为操纵的,
[26:32.48]人造快乐注定无法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26:37.06]第二个命题,
[26:38.69]道德是一种更聪明的自私自利吗?
[26:41.84]在我们的基因里,
[26:42.92]到底有没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26:45.70]这本书提出,
[26:47.18]道德的出发点往往是自立的,
[26:49.67]或是为了利益回报,
[26:51.11]或是为了情感满足。
[26:53.06]但我们的基因里确实存在利他主义的成分,
[26:56.66]只不过这种利他主义我们总是留给家人、
[26:59.95]好友,
[27:00.56]很少用在其他人身上。
[27:03.48]第3个命题,
[27:04.96]生命的意义究竟存在吗?
[27:07.60]如果存在,
[27:08.47]我们可能自主的决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吗?
[27:12.26]这本书告诉我们,
[27:13.68]生与死的问题是最严肃的哲学问题。
[27:17.07]想要了解生命的意义,
[27:18.81]唯一的必经途径是思考。
[27:21.08]死亡无意义往往是逃避人生的借口。
[27:25.59]事实上,
[27:26.24]我们能够主导自己生命的意义,
[27:28.50]而且必须主导。
[27:31.94]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27:33.87]为你准备的笔记本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
[27:37.71]恭喜你,
[27:38.55]又听完了一本书。

更新时间:2023-05-25 所属语言: 所属歌手:博格660 所属专辑:好书精读

温馨提示: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版权均属于各音乐门户,如果无意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我们

推荐音乐

最新歌单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自若本站收录的无意侵犯了DJ或DJ所属公司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方式来信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删除!90听吧 

90听吧-免费MP3下载|流行DJ舞曲|抖音热门歌曲|网络热门歌曲|酷狗音乐排行 联系邮箱tamg235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