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成功 √ 返回继续
音乐地址
下载链接
音乐ID
音乐歌词
音乐名称
音乐作者
当前位置:首页 >> 骇客武林 >> 骇客武林《中国哲学简史》[MP3_LRC]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28]你好, [00:00.89]欢迎每天听本书。 [00:02.39]今天为你解读的是中国哲学简史, [00:05.81]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2万字, [00:08.14]我会用大约34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00:13.06]冯友兰先生是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00:17.51]以及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00:21.36]很多人对哲学类的书都会产生一种误解, [00:25.27]以为哲学类的书呢, [00:26.71]都会说的比较深, [00:28.18]很难理解透彻。 [00:29.98]但是, [00:30.47]冯友兰先生的这本哲学简史是个例外。 [00:34.16]这本书被称为中国哲学的最佳入门书。 [00:38.36]入门书并不是说这本书的内容说得很浅啊, [00:42.03]而是说呢, [00:42.84]冯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了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00:47.79]浓缩了中国哲学的精华。 [00:50.50]那你肯定就会问了, [00:52.01]4500多年的中国哲学思想文化, [00:54.55]冯友兰先生只用了区区20多万字就能解释清楚吗? [00:59.22]虽然说只有20多万字, [01:01.48]但是字字都是精华。 [01:04.26]冯友兰从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中, [01:06.79]讲解了诸子百家哲学流派的兴衰发展, [01:10.63]又从孔孟老庄的哲学思想的继承发展, [01:13.87]最后上升到探讨中国哲学精神。 [01:18.02]所以说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是中国哲学史, [01:21.93]但是呢, [01:22.62]其实也是中国文化史。 [01:25.32]因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就是这些圣人的经典。 [01:29.90]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就起源于那里, [01:32.85]那里有中国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大智慧。 [01:36.33]因此, [01:36.92]我们说这本书也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并不为过。 [01:41.82]那么, [01:42.37]在冯友兰看来, [01:43.42]中国哲学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01:47.12]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呢? [01:49.86]今天给你讲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01:56.16]我们来说一说这本书的作者冯友兰先生。 [01:59.41]冯先生的哲学著作是20世纪中国学术经典, [02:03.16]他也因此被称为世纪哲人。 [02:06.50]1946年, [02:07.64]冯先生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邀请赴美讲学, [02:11.67]讲授中国哲学史, [02:13.47]之后将讲稿整理成中国哲学简史。 [02:18.26]这本书一经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 [02:22.11]就成为了西方人了解中国哲学的入门书。 [02:26.30]关于这本书, [02:27.60]冯先生也有自己的评价, [02:29.67]他说, [02:30.69]小史也, [02:31.86]非徒巨著之劫略, [02:34.17]姓名学派之清单也。 [02:36.90]披油画图, [02:38.59]小景之中, [02:39.85]形神自足。 [02:41.86]意思就是说呢, [02:43.18]这本书只能算是小的史学作品, [02:45.82]不像大的史学作品那样把姓名和学派都列出来, [02:50.42]就像画一幅小图, [02:51.98]画面虽然小, [02:53.15]但是形态和神韵都不缺。 [02:56.02]中国哲学简史虽然篇幅有限, [02:58.66]却打通了中国哲学的脉络, [03:00.74]充满了睿智与哲思。 [03:04.68]接下来, [03:05.50]我会从社会背景、 [03:07.06]哲学思想、 [03:08.11]哲学精神这三个重点来给你介绍冯友兰先生给我们梳理的中国哲学。 [03:15.02]先来看看第一个内容, [03:16.73]社会背景。 [03:18.12]我们会从经济、 [03:19.53]政治、 [03:20.12]中国佛学、 [03:21.09]西方哲学这四个方面来分别讲述他们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03:26.86]第一个方面是经济背景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03:30.90]冯先生认为, [03:31.84]哲学是人们进行反思的产物, [03:34.24]人在思考的时候, [03:35.49]经常会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 [03:38.08]在特定的环境里, [03:39.37]人就会用特定的方式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03:43.12]同样的, [03:43.88]想要了解中国哲学, [03:45.32]也要首先看看它所产生的环境。 [03:48.64]古代的中国人靠农业为生, [03:51.32]在农业国, [03:52.25]土地就是财富的根本。 [03:54.41]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03:56.02]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策都是围绕土地来进行利用和分配的。 [04:01.86]在中国哲学家的思想里, [04:03.55]也有本末之分。 [04:05.36]本呢是指农业, [04:07.08]而墨是指商业。 [04:09.10]农业关系到生产, [04:10.78]商业只关系到交换。 [04:13.42]在交换之前必须要有生产, [04:16.10]所以当时的社会和经济都重本轻末。 [04:20.34]古代中国社会有4个传统的阶级啊, [04:23.10]分别是士、 [04:24.58]农、 [04:25.16]工、 [04:25.74]商。 [04:26.77]从排名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出, [04:28.96]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 [04:31.03]地位最高的是虽然不种地, [04:33.22]但是呢, [04:33.82]他们的命运跟土地是紧密相连的, [04:36.91]收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04:39.88]所以他们对宇宙的反应, [04:41.66]对生活的看法, [04:42.80]从本质上来说呢, [04:44.02]也是对农业的反应和看法, [04:46.31]加上他们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04:48.38]他们就会通过文学或者艺术的形式来表达。 [04:51.98]比如说哲学文集吕氏春秋里有一篇名叫上农的文章, [04:56.25]就对比了商人和农民的生活方式。 [04:59.19]文章里说, [05:00.09]农民很朴实, [05:01.38]容易使唤, [05:02.34]他们的土地财产不容易搬运, [05:04.50]所以不会弃家逃跑。 [05:06.78]商人很狡诈, [05:08.77]很难使唤, [05:09.82]他们的财产容易搬运, [05:11.62]所以经常弃家不顾。 [05:13.98]因此啊, [05:14.61]我们可以看出, [05:15.58]那时候人们的基本态度就是农业比商业要重要, [05:20.80]农民也比商人要高尚。 [05:24.42]农业对中国哲学的启发, [05:26.28]主要表现在对自然规律的感悟。 [05:28.98]易传里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05:31.76]日往则月来, [05:34.02]月往则日来, [05:35.88]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05:39.76]寒往则暑来, [05:42.14]暑往则寒来, [05:43.88]寒暑相推而遂成焉。 [05:47.78]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呢, [05:49.59]每天太阳下山之后, [05:51.02]月亮就会升起来, [05:52.32]等到月亮消失了, [05:53.60]太阳呢, [05:54.23]就会出来了, [05:55.26]太阳和月亮的替换带来了明天。 [05:58.42]冬天走了, [05:59.57]夏天就来了, [06:00.68]夏天走了, [06:01.76]冬天又会出现。 [06:03.35]冬夏交替, [06:04.36]预示着岁月变迁。 [06:06.64]你看这段话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很大的。 [06:09.94]比如说老子哲学和易经里都提到一个主要论点, [06:14.2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事物发展到一定的极端, [06:18.11]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06:20.04]这段话还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 [06:23.65]儒家和道家把物太过, [06:26.23]也就是不要太过变成了一种精神信仰。 [06:29.60]不过, [06:30.23]冯先生也指出, [06:31.28]农民的眼界也限制了中国哲学方法论的发展。 [06:35.44]一般来说呢, [06:36.29]人会通过两种方式得出概念, [06:38.45]一种是通过直觉, [06:39.95]另一种呢是通过假设。 [06:41.96]通过直觉得出的概念就是直接领悟的东西。 [06:45.75]在中国, [06:46.43]农民对土地和庄稼的看法都是他们直接领悟的。 [06:50.64]中国的哲学家呢, [06:52.08]也顺延了农民的看法, [06:53.94]把对事物的直接领悟作为哲学的出发点, [06:57.18]并且坚信不疑。 [06:59.00]这种方法论的限制一直延续到西方哲学的传入才被打破。 [07:04.30]第二个方面是政治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07:08.52]首先, [07:09.30]政治大环境的变化孕育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哲学家。 [07:13.57]公元前10世纪, [07:14.74]当时的社会由周王朝管理, [07:17.26]他是天下各国的共主。 [07:19.56]公主啊, [07:20.05]也就是共同的主人。 [07:21.84]周王又把土地分给贵族和将领, [07:24.82]也就是封土建国。 [07:27.28]我们今天说的封建, [07:28.84]其实也是来源于这里。 [07:30.82]直到公元前221年, [07:33.20]封土建国制度被秦始皇正式废除了。 [07:36.62]一些贵族和官员流落到民间, [07:39.05]他们就靠专门的才能或技艺吃饭。 [07:42.36]这些人呢? [07:43.36]在给别人传授学术, [07:45.13]就变成了职业教师。 [07:47.30]冯先生认为, [07:48.50]百家争鸣中的家就是从这些人当中产生的。 [07:52.92]比如说儒家的鼻祖是文人雅士, [07:55.81]而道家的鼻祖呢, [07:57.25]是隐士, [07:58.57]墨家的鼻祖是武士, [08:00.85]名家的鼻祖是搞辩论的。 [08:03.52]阴阳家的鼻祖是道士, [08:05.81]法家的鼻祖是搞法术的, [08:08.09]这个法术不是巫术啊, [08:09.68]是宣扬治国大法的意思。 [08:12.54]第二, [08:13.27]各个哲学流派的兴衰也随着政治的起伏而起伏。 [08:17.74]秦朝靠法家的治国思想征服了六国, [08:20.93]可惜好景不长, [08:22.34]没多久就被汉朝取代了。 [08:24.65]汉朝皇帝很反感法家思想, [08:26.81]在建国初期就废除了秦朝的严苛法律, [08:30.44]开始推崇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 [08:33.29]这是为什么呢? [08:34.55]按照道家的政治哲学的说法, [08:36.80]合格的君王就是尽量少管闲事儿。 [08:39.96]这恰恰是汉初的统治者需要的, [08:42.55]因为秦朝灭国, [08:44.02]就是统治者管的太多了。 [08:46.62]可是等到汉朝的元气恢复以后, [08:49.45]道家哲学就不合适了。 [08:51.22]这个时候, [08:52.00]统治者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儒家哲学, [08:55.21]因为儒家哲学有不少关于仁爱和礼仪的知识, [08:58.63]统治者们需要用它来明确阶级差异, [09:01.56]维持社会秩序。 [09:03.26]到了汉武帝时期, [09:04.67]为了统一国家的政治和思想, [09:06.81]汉武帝确定了儒家思想的绝对统治地位。 [09:10.56]冯先生认为, [09:11.46]这期间董仲舒功不可没, [09:13.89]因为他不仅创建了考试制度, [09:16.08]专考儒家经典, [09:17.43]来巩固儒家思想的地位, [09:19.65]还为当时的社会新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09:23.74]他发展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09:27.35]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 [09:30.41]父为子纲, [09:31.97]夫为妻纲。 [09:33.44]也就是说, [09:34.31]臣子要服从君王, [09:35.87]子女要服从父母, [09:37.12]而妻子呢, [09:37.88]要服从丈夫。 [09:39.28]五常指的是仁、 [09:41.01]义、 [09:41.35]礼、 [09:41.65]智、 [09:41.96]信这五个字, [09:43.25]分别是然后的仁、 [09:44.79]义气的义、 [09:45.89]礼貌的礼、 [09:46.85]智慧的智、 [09:47.86]信任的信。 [09:49.42]这5个字的意思分别是同情心、 [09:52.58]恭敬、 [09:53.51]懂得羞耻、 [09:54.47]明辨是非以及中性。 [09:57.48]这当中啊, [09:58.50]五常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10:04.88]我们再来看看董仲舒的这段话, [10:07.83]天生之以孝悌, [10:09.78]地养之以衣食, [10:11.64]人诚之以礼乐, [10:13.65]三者相为手足, [10:15.45]何以成体, [10:16.83]不可一无也。 [10:18.96]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 [10:21.22]人在天地间成长, [10:22.99]上天赋予人道德品质, [10:25.33]大地供给人类吃的和穿的, [10:28.00]人在通过学习成就自己, [10:30.25]三者缺一不可。 [10:31.88]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就是, [10:33.63]人需要通过文化和文明的洗礼, [10:36.33]才能成就一个高尚的人。 [10:38.66]三纲五常就是文化与文明的根本。 [10:41.88]汉代以后, [10:42.64]儒家的统治地位也基本一直延续了下去。 [10:46.28]这第三个方面就是佛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10:50.44]在5世纪佛教传入中国, [10:52.49]也对哲学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10:55.07]那个时候的佛学大师, [10:56.44]包括印度来的旧摩罗什都在使用鸠摩罗什, [11:00.65]都在使用旧摩螺石, [11:02.66]都在使用旧摩螺石, [11:04.67]都在使用自然环境中多的多的食物, [11:07.61]旧摩螺石都在使用自然环境中多的多的食, [11:11.69]旧摩螺石都在使用自然环境中多的多的食物。 [11:16.00]参与这个话题讨论的哲学家们就形成了新儒家。 [11:19.88]新儒家又根据这个争论的结果分成了两个学派。 [11:24.02]新学学派认为, [11:25.23]世间万物就是由宇宙的心创造的。 [11:28.44]新学代表王守仁的观念是, [11:30.75]宇宙是一个精神的整体, [11:32.97]心是宇宙存在的原因, [11:34.89]也是理存在的基础。 [11:37.26]通过认识本心, [11:38.65]再将本心与宇宙合为一体, [11:41.41]这种认识在冯先生看来是禅宗的积蓄。 [11:44.96]理学学派认为, [11:46.29]世间万物不是由宇宙的心创造的, [11:49.05]而是由气组成的。 [11:51.26]理学代表朱熹认为, [11:52.98]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11:55.80]这就是礼仪。 [11:57.44]比理先存在的是气, [11:59.72]气是个体事物形成的原因, [12:01.95]通过认识事物的本质, [12:03.56]然后再慢慢的观察事物的美。 [12:05.94]在冯先生看来, [12:07.05]这是顿悟的一种形式。 [12:09.78]第四个方面是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12:14.56]20世纪初, [12:15.70]第一批西方哲学来到了中国, [12:17.66]其中就有杜威和罗素, [12:19.79]他们讲的都是自己的哲学, [12:21.65]虽然给学生们开了眼界, [12:23.48]但涵盖的知识面太窄了。 [12:26.06]了解一门哲学, [12:27.32]要了解他所赞成和反对的各种观点, [12:30.15]否则就不能真正的理解他。 [12:32.43]因此呢, [12:33.12]在冯先生看来, [12:34.19]这段时期风行的西方哲学, [12:36.48]最多只能算是在中国的西方哲学, [12:39.32]不能发展成中国哲学的一部分。 [12:41.94]但是, [12:42.43]西方哲学给中国哲学带来了逻辑分析方法。 [12:46.26]在这之前, [12:47.56]佛家和道家都在用一种负的方法思考问题, [12:51.67]这个负呢, [12:52.53]是负面的负。 [12:54.14]富的方法就是试图消除区别, [12:56.97]告诉我们它的对象不是什么。 [12:59.80]比如在老子和庄子里, [13:01.76]并没有说出道到底是什么, [13:04.03]只说了它不是什么, [13:05.66]这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13:07.88]逻辑分析方法与负的方法相反, [13:10.59]是正的方法。 [13:11.76]他试图做出区别, [13:13.22]告诉我们它的对象是什么。 [13:15.82]在冯先生看来, [13:17.03]用逻辑分析方法来分析古代的哲学观念也是一种进步。 [13:21.56]比如说, [13:22.04]冯先生用逻辑分析方法来解释墨家的辩论法。 [13:26.24]墨经里有一句对故的解释, [13:28.62]故呢, [13:29.12]就是故意的故。 [13:31.46]所得而后成也。 [13:33.48]意思就是说, [13:34.50]某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叫做缘故。 [13:38.18]他们把这个故分成了大故和小故。 [13:41.98]大故有之必然, [13:43.88]无之必不染, [13:45.92]小故有之不必染, [13:47.87]无之必不染。 [13:50.32]按照现代逻辑学的翻译, [13:52.10]大故就是必要充分条件, [13:54.38]而小故呢, [13:55.46]就是必要条件。 [13:57.48]但墨家并没有看出充分条件, [13:59.83]也就是有之必然, [14:01.75]无知或然或不然。 [14:04.60]因此, [14:04.97]冯先生认为, [14:05.65]只有在现代建立新的逻辑学, [14:07.78]才能完善中国的哲学体系。 [14:10.68]好, [14:11.26]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一个内容, [14:13.66]经济政治背景, [14:15.16]佛学、 [14:16.03]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14:18.55]我们来总结一下啊。 [14:20.23]冯先生认为, [14:21.13]经济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早期哲学家最直观的感悟都来自于对农业的看法和反应, [14:28.24]继而延伸到对自然规律的讨论。 [14:30.80]政治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君主决策, [14:36.78]都能影响各个哲学流派的兴衰和发展。 [14:40.32]佛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 [14:45.06]产生了禅宗, [14:46.21]并且贡献了宇宙的新的观念。 [14:48.94]中国哲学家将宇宙的心继续讨论下去, [14:52.36]就形成了新儒家。 [14:54.26]西方哲学的传入, [14:55.61]不仅让中国人开了眼界, [14:57.45]还给中国的哲学研究带来了逻辑分析方法。 [15:02.08]我们再开头说, [15:03.34]冯先生认为哲学是人们反思的产物, [15:06.35]前面说的第一部分是影响这种反思的社会环境和种种因素, [15:11.45]那接下来呢, [15:12.38]我们就来说说这种反思本身, [15:14.93]也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15:18.96]冯先生把中国哲学思想分成两个方向, [15:22.75]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 [15:24.73]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介绍。 [15:26.98]第一个是历史哲学的发展轨迹。 [15:30.22]说到历史哲学的起源, [15:32.66]我们得从阴阳家的五行说起。 [15:35.46]五行我们都知道哈, [15:37.27]水火木金土。 [15:39.22]关于五行最早的记载文献呢, [15:41.42]来自洪范, [15:42.92]洪水的红, [15:44.00]范伟的范。 [15:45.30]但冯先生认为, [15:46.57]弘范里记载的五行观念还比较粗糙, [15:50.08]因为只涉及到具体代表的事物, [15:52.72]还没有上升到抽象的概念。 [15:55.24]冯先生认为, [15:56.32]阴阳家的第二篇文献月令, [15:58.58]也就是月亮的月、 [15:59.93]命令的令, [16:01.13]对五行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16:03.59]月令其实是一本历书, [16:05.57]主要是告诉人们每月应该根据自然规律做什么事情。 [16:10.00]在这篇文献里面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 [16:13.55]因为夏天热能让人联想到火, [16:16.25]所以呢, [16:16.91]火代表夏季和南方。 [16:19.42]冬天冰雪连天, [16:21.29]冰让人联想到水, [16:23.30]所以水代表冬季和北方。 [16:26.64]春天万物生长, [16:28.33]新树发芽, [16:29.47]所以木代表春季和东方。 [16:32.64]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16:34.69]一片金黄, [16:35.71]所以金代表秋季和西方。 [16:39.16]土是五行的中心, [16:41.12]处在夏秋交替的位置。 [16:43.52]阴阳家从时间和空间上解释完了五行之后, [16:47.06]又把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呢理了一遍。 [16:50.82]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 [16:54.04]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呢, [16:56.38]也排列出来了。 [16:57.98]木生火, [16:59.30]火生土, [17:00.87]土生金, [17:02.06]金生水, [17:03.84]水又生木。 [17:05.32]然后, [17:06.08]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根据五行相生相克, [17:09.86]创建了新的历史哲学, [17:11.75]他用五行时间上的更替来解释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变化。 [17:16.94]比如说他认为皇帝代表五行中的土, [17:20.43]被代表木的夏朝灭国。 [17:22.88]代表墓的夏朝呢? [17:24.20]被代表金的商朝灭国? [17:26.86]代表金的商朝被代表火的周朝灭国。 [17:30.68]代表火的周朝又将被代表水的朝代灭国。 [17:35.10]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循环。 [17:37.34]邹衍的观点对后世人的影响很大, [17:40.17]直到辛亥革命, [17:41.43]皇帝的正式头衔仍然是奉天承运皇帝。 [17:45.42]这里的奉天承运呢, [17:46.79]就是按照五行更替的规律来转运。 [17:50.08]对于邹衍的观点, [17:51.55]董仲舒提出了意义, [17:53.30]他认为朝代的更替是根据三统啊, [17:56.81]就是统治的统, [17:58.10]根据三统的顺序来运行的。 [18:00.95]哪三桶呢? [18:01.97]黑桶、 [18:02.53]白桶和赤筒, [18:04.16]赤就是赤色的赤。 [18:06.66]用颜色来表示不同的社会组织, [18:09.22]在古代还是很常见的。 [18:11.05]比如说满族的八旗制度, [18:13.33]有正黄、 [18:14.14]正白、 [18:14.89]正红、 [18:15.51]正蓝、 [18:16.36]镶黄、 [18:17.01]镶白、 [18:17.77]镶红、 [18:18.37]镶蓝这8种。 [18:20.08]为什么要坚持三统说呢? [18:22.28]董仲舒的理由是, [18:23.54]新的君王建立新的朝代, [18:25.31]是因为他受命于天, [18:27.29]所以他得再做出一些新的改变, [18:29.74]比如说迁都、 [18:30.95]改国号、 [18:31.85]换衣服的颜色。 [18:33.52]房先生认为三筒说的观点有点牵强, [18:36.95]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 [18:38.78]所以呢, [18:39.35]并不能取代邹衍的五行更替说。 [18:42.62]到了法家, [18:43.80]历史哲学又有了新的进展。 [18:46.29]法家哲学家认为, [18:47.49]虽然一年又一年的重复季节变化, [18:50.10]但是人们总要从过去的经验里总结出教训, [18:53.64]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前看。 [18:55.86]然后呢, [18:56.64]他们就创立了历史退化论, [18:59.64]认为人类的黄金时代在过去, [19:02.01]想要拯救未来, [19:03.05]就得掀起复古的运动。 [19:05.32]冯先生认为, [19:06.44]这种观点进步的地方在于, [19:08.57]法家的哲学家已经认识到了时代发展产生的变化, [19:12.71]他们想要做出改变。 [19:14.60]明确这种观点的就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19:18.99]他提出, [19:19.89]是以圣人不其修古不法, [19:22.52]常可论事之事, [19:24.69]以美之辈。 [19:26.16]意思就是说呢, [19:27.64]不要墨守成规, [19:29.19]要结合当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9:32.32]冯先生认为, [19:33.29]这是历史哲学中早期革命思想的萌芽。 [19:37.06]说完了历史哲学, [19:38.60]我们来说第二个政治哲学的发展轨迹。 [19:42.70]冯先生认为, [19:43.96]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主要在讨论两个方面, [19:47.39]国家起源和治国之道。 [19:50.60]最早讨论国家起源的哲学家是墨子。 [19:53.88]墨子啊, [19:54.44]我们都知道他是墨家的代表人物。 [19:56.87]主要观点是兼爱, [19:58.68]就是说爱人不分阶级差异。 [20:01.86]那么, [20:02.29]墨子是怎么看待国家起源的呢? [20:04.78]他认为, [20:05.41]在国家建立之前, [20:06.76]人们都是处于一种没有组织的涣散状态, [20:10.03]上天为了改变这种状态, [20:11.64]就创建了国君和国家。 [20:14.02]也就是说, [20:14.84]是上天创建了国家, [20:17.09]国君就是天子, [20:18.65]他具有绝对的权威。 [20:20.78]国军的权威表现在他可以根据统一的标准来实行政治制裁, [20:25.95]强制人们改变涣散的状态。 [20:28.44]当人们变得有秩序以后, [20:30.28]国君在推行兼爱, [20:32.14]这个就是墨子提出的治国之道。 [20:35.00]冯先生认为, [20:36.14]墨子的国家起源论能反映出墨子时代政治局面的混乱, [20:40.50]墨子希望可以通过一种强制手段来实现统一。 [20:44.50]墨子的治国之道在通过强制的手段强调服从和纪律, [20:49.31]这也是发展了墨家的职业道德, [20:51.56]因为呢, [20:52.18]早期墨家来源于武士。 [20:55.18]按照墨子的说法, [20:56.56]国家会出现, [20:57.55]是因为它有存在的必要, [20:59.21]可以改变混乱的现状。 [21:01.54]跟墨子的观点不同, [21:03.29]孟子认为国家肯定会出现, [21:05.63]因为它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21:08.36]是人伦的产物。 [21:10.06]那么, [21:10.37]如何引导社会关系往良性的方向发展呢? [21:13.67]得需要一个精神领袖来管理国家。 [21:16.60]在儒家的政治哲学观念里, [21:18.65]只有圣人才是真正的君王, [21:21.32]因为圣人拥有最高的精神成就。 [21:24.14]当一个圣人当了君王, [21:25.70]他的治国之道就是王道。 [21:28.38]什么是王道呢? [21:29.71]就是用道德来教育老百姓, [21:31.98]治理国家。 [21:33.30]怎么实行王道呢? [21:35.22]谨庠序之教, [21:36.97]申之以孝悌之矣。 [21:39.14]君王在自己的国度里给老百姓普及教育, [21:42.21]让他们懂得人伦的道理。 [21:44.49]冯先生认为, [21:45.45]孟子推崇的治国之道, [21:46.94]其实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21:48.75]只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1:53.00]道家学派也支持圣人当君王, [21:56.28]但他们提倡无为而治, [21:58.74]君王不需要做太多事情, [22:00.47]只需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22:02.46]做他们能做的事情就行了。 [22:04.76]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 [22:09.12]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的极限之后呢, [22:11.88]就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22:14.40]所以, [22:15.19]君王应该顺着老百姓, [22:16.89]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2:19.44]而冯先生认为, [22:20.68]这样一来, [22:21.61]整个社会的秩序就乱了, [22:23.56]除非这种无为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22:28.20]法家也意识到了这点, [22:30.30]于是他们提出要通过法律来管理老百姓。 [22:34.30]进行法治的第一步就是立法, [22:36.98]先把法律条文明确的记载在书里, [22:39.62]颁发到各个官府里, [22:41.30]再向老百姓公布。 [22:43.10]一旦有了法律条文, [22:44.69]老百姓的行为就受到了管束。 [22:47.26]怎么确保老百姓能够遵纪守法呢? [22:50.36]法家的人又想到了第二步, [22:52.43]制定一些奖惩措施。 [22:54.68]奖励守法的人, [22:56.01]惩罚违纪的人。 [22:58.16]可是老百姓那么多, [22:59.49]怎么监督的过来呢? [23:01.02]法家人就想到了第三步, [23:02.97]提拔一些官员为民服务。 [23:05.96]君王只需要监督他们就行了。 [23:08.52]冯先生认为, [23:09.67]法家的治国之道才算真正的做到了无为而治。 [23:14.60]政治哲学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23:18.06]新儒家理学派的代表朱熹认为, [23:20.89]世界万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 [23:23.47]那国家也有它存在的道理。 [23:26.20]如果君王能够按照国家存在的道理来治理国家, [23:29.71]那么国家一定会繁荣。 [23:31.80]比方说, [23:32.49]我们建造一座房子, [23:33.88]得按照建筑原理来造, [23:35.92]如果想另辟蹊径, [23:37.41]按照直觉或者经验来造, [23:39.37]那这座房子肯定不行, [23:41.17]因为它不符合客观原理。 [23:43.52]在冯先生看来, [23:44.97]朱熹提倡的治国之道有点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 [23:49.83]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23:52.08]好, [23:52.66]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二个内容, [23:54.94]从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这两个方面来阐述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 [24:01.26]在冯先生看来, [24:02.59]历史哲学启蒙来自于阴阳家的五行学说。 [24:07.08]邹衍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解释朝代的更替和历史变化。 [24:12.74]董仲舒用三统说来解释朝代更替, [24:16.32]所以新朝代要在服装颜色和国号上做出一些新的改变。 [24:21.84]在法家的历史哲学中, [24:23.73]他们开始懂得用变化的观点看历史发展, [24:26.95]这是早期革命思想的萌芽。 [24:29.34]冯先生认为, [24:30.64]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哲学家讨论国家起源和治国之道两个方面来展现的。 [24:37.80]墨子是最早讨论国家起源的哲学家, [24:40.96]他认为国家和君王都是上天为了平息混乱的局面而创建的。 [24:46.96]君王的治国之道就是实行兼爱。 [24:50.60]孟子认为, [24:51.66]国家是社会关系发展的产物, [24:53.97]只有圣人才能当君王。 [24:56.46]君王要用道德去治理国家。 [24:59.28]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 [25:01.33]但是真正的实现这种治国之道的却是法家, [25:04.81]因为他们推崇法治。 [25:06.86]只有老百姓遵纪守法, [25:08.85]君王才能做到无为而治。 [25:12.06]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内容, [25:14.02]哲学精神。 [25:15.50]冯先生认为, [25:16.62]想要了解中国哲学的精神, [25:18.72]就得先搞清楚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 [25:23.01]比如说, [25:23.70]道家一直在致力解决全生避害的问题, [25:27.18]完全的权, [25:28.23]生命的生, [25:29.31]躲避的避, [25:30.30]伤害的害。 [25:31.48]意思是一生都在躲避伤害。 [25:34.44]冯先生把先秦时期的道家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25:38.95]杨朱代表第一阶段, [25:40.63]老子代表第二阶段, [25:42.22]庄子代表第三阶段。 [25:44.36]养猪的方法是逃避, [25:46.44]通过隐居来避开人世间的恶。 [25:49.22]老子的方法是找到变化中的规律, [25:52.20]按规律办事, [25:53.37]让事物变得对他有利。 [25:55.58]庄子的方法是顺其自然的看待生死, [25:59.25]追求精神自由, [26:00.62]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26:02.80]杨朱和老子的方法在冯先生看来还是存在漏洞的, [26:07.37]因为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预料的, [26:09.62]不可能全都躲得开, [26:11.45]只有庄子的方法才最终解决了全身避害的问题。 [26:16.26]因为他用的是一种超现实的生死观, [26:19.36]企图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6:22.22]道家想要解决的全生避害的问题, [26:25.02]在冯先生看来呢, [26:26.28]其实就是出世哲学的问题。 [26:29.19]探讨出世哲学问题的还有阴阳家和名家。 [26:33.92]阴阳家一直在研究五行学说, [26:36.42]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五行来揭示自然规律, [26:39.18]并且试图把这些规律跟人类行为联系在一起, [26:42.99]让人学会听天由命。 [26:45.52]名家一直在探讨名与实的问题, [26:48.32]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问题, [26:50.54]并且试图发现一个通过人类感官理解不到的世界, [26:54.29]也就是超乎形象的世界。 [26:57.54]与此相对, [26:58.60]儒家一直想用仁爱的思想理念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 [27:02.56]创建一个互尊互爱的理想社会。 [27:05.48]孟子希望人们能善推其所为, [27:11.7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7:13.91]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7:16.20]不仅要尊敬自己的长辈, [27:18.07]还要尊敬别人的长辈, [27:19.90]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孩子, [27:21.75]还要爱护别人的孩子。 [27:24.28]儒家想要解决的道德伦理问题, [27:26.99]在冯先生看来, [27:28.10]其实就是入世哲学的问题。 [27:30.82]探讨入世哲学问题的还有墨家和法家。 [27:34.72]墨家提出将爱的观点, [27:36.52]就是希望消除阶级差异, [27:38.51]维护他们阶层的职业道德, [27:40.88]法家提出依法治国, [27:43.13]就是希望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持社会稳定。 [27:47.48]那么, [27:47.99]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既解决出世哲学的问题, [27:51.12]又可以解决入世哲学的问题呢? [27:53.82]可以培养一种理想人格就行了。 [27:56.98]这种理想的人格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 [28:01.07]内圣呢, [28:01.91]就是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 [28:03.89]使内在品质达到高尚的境界, [28:10.85]创造出崇高的社会价值。 [28:13.60]冯先生认为, [28:14.77]中国哲学的精神啊, [28:16.16]就是使人拥有内圣外王的人格。 [28:20.02]在这里呢? [28:21.02]冯先生引用了他的同事金岳霖的观点。 [28:24.48]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 [28:28.30]说详细一点, [28:29.50]就是哲学家需要德才兼备, [28:31.79]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修养自我, [28:35.00]这种修养不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与世隔绝, [28:38.30]而是要把他的哲学信念运用到生活当中, [28:41.87]以身载道。 [28:44.34]在这方面, [28:45.37]有个人做得非常好, [28:46.68]他就是汉代的东方朔。 [28:49.20]东方朔其实很有政治抱负, [28:51.09]他毕生梦想就是成为天子大臣。 [28:54.70]可是呢? [28:55.52]汉武帝不信任他, [28:56.90]他自然也就得不到重用了。 [28:59.03]再加上他又目睹了一些封建专制的黑暗和不公, [29:02.72]他就开发出了一种处世之道, [29:05.12]小隐隐于野, [29:06.83]中隐隐于市, [29:08.51]大隐隐于朝。 [29:10.96]归隐山林只是表面上的隐居, [29:13.67]高超的隐士恰恰生活在最嘈杂的朝廷之中。 [29:18.26]东方朔在朝廷间避世, [29:20.57]并不是意味着不关心朝政了, [29:22.83]他仍然会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29:25.50]敢于直言进谏, [29:27.15]这种大隐的处世之道呢, [29:29.01]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最好的展现。 [29:32.90]好, [29:33.48]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三个内容, [29:35.61]哲学精神, [29:36.87]我们来总结一下, [29:38.37]道家一直在努力解决出世哲学的问题, [29:41.37]儒家一直在解决入世哲学的问题, [29:44.67]这两种问题可以通过培养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来解决。 [29:49.40]通过自我修养, [29:50.60]使内在品质达到高尚的境界, [29:56.44]创造出崇高的社会价值。 [29:59.50]冯先生认为, [30:00.62]中国哲学的精神就是使人拥有内圣外王的人格。 [30:06.34]好了, [30:07.09]说到这里, [30:07.69]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就为你介绍的差不多了, [30:11.30]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讲过的内容。 [30:14.20]在冯先生眼中, [30:15.59]中国哲学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30:18.29]以及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30:21.08]冯先生认为, [30:22.26]中国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要追溯到当时的社会环境, [30:26.91]包括经济、 [30:28.05]政治背景、 [30:29.01]佛教和西方哲学这四个方面。 [30:32.10]农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最直观的, [30:34.90]因为古代哲学家最初的思想启蒙都来源于对农业的看法和认识。 [30:40.48]政治背景决定各个哲学流派的兴衰和发展。 [30:45.34]佛教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30:48.14]并且衍生出禅宗思想。 [30:51.10]西方哲学的传入, [30:52.57]给中国带来了逻辑分析方法。 [30:55.16]中国历史哲学的萌芽来源于阴阳家的五行学说。 [30:59.74]邹衍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解释朝代的更替和历史变化。 [31:05.62]董仲舒用三桶说来解释朝代更替。 [31:09.36]法家懂得用变化的观点看历史发展, [31:12.82]这是早期革命思想的萌芽。 [31:15.50]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 [31:17.43]主要讨论了国家起源和治国之道。 [31:20.48]墨子认为, [31:21.39]国家和君王都是上天为了平息混乱的局面而创建的。 [31:26.08]君王的治国之道就是实行兼爱。 [31:30.06]孟子认为, [31:31.12]国家是社会关系发展的产物, [31:33.76]只有圣人才能当君王, [31:36.04]君王要用道德去治理国家。 [31:39.22]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 [31:41.45]但是真正的实现这种治国之道的就是法家, [31:44.90]因为他们推崇法治。 [31:47.34]此外, [31:48.07]冯先生认为, [31:48.93]中国哲学的精神就是使人拥有内圣外王的人格, [31:53.65]通过自我修养, [31:54.82]使内在品质达到高尚的境界, [32:00.73]创造出崇高的社会价值。 [32:04.36]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32:06.50]我们为你准备的笔记本文字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 [32:10.88]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LRC动态歌词下载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28]你好,
[00:00.89]欢迎每天听本书。
[00:02.39]今天为你解读的是中国哲学简史,
[00:05.81]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2万字,
[00:08.14]我会用大约34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00:13.06]冯友兰先生是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00:17.51]以及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00:21.36]很多人对哲学类的书都会产生一种误解,
[00:25.27]以为哲学类的书呢,
[00:26.71]都会说的比较深,
[00:28.18]很难理解透彻。
[00:29.98]但是,
[00:30.47]冯友兰先生的这本哲学简史是个例外。
[00:34.16]这本书被称为中国哲学的最佳入门书。
[00:38.36]入门书并不是说这本书的内容说得很浅啊,
[00:42.03]而是说呢,
[00:42.84]冯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了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00:47.79]浓缩了中国哲学的精华。
[00:50.50]那你肯定就会问了,
[00:52.01]4500多年的中国哲学思想文化,
[00:54.55]冯友兰先生只用了区区20多万字就能解释清楚吗?
[00:59.22]虽然说只有20多万字,
[01:01.48]但是字字都是精华。
[01:04.26]冯友兰从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中,
[01:06.79]讲解了诸子百家哲学流派的兴衰发展,
[01:10.63]又从孔孟老庄的哲学思想的继承发展,
[01:13.87]最后上升到探讨中国哲学精神。
[01:18.02]所以说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是中国哲学史,
[01:21.93]但是呢,
[01:22.62]其实也是中国文化史。
[01:25.32]因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就是这些圣人的经典。
[01:29.90]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就起源于那里,
[01:32.85]那里有中国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大智慧。
[01:36.33]因此,
[01:36.92]我们说这本书也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并不为过。
[01:41.82]那么,
[01:42.37]在冯友兰看来,
[01:43.42]中国哲学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01:47.12]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呢?
[01:49.86]今天给你讲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01:56.16]我们来说一说这本书的作者冯友兰先生。
[01:59.41]冯先生的哲学著作是20世纪中国学术经典,
[02:03.16]他也因此被称为世纪哲人。
[02:06.50]1946年,
[02:07.64]冯先生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邀请赴美讲学,
[02:11.67]讲授中国哲学史,
[02:13.47]之后将讲稿整理成中国哲学简史。
[02:18.26]这本书一经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
[02:22.11]就成为了西方人了解中国哲学的入门书。
[02:26.30]关于这本书,
[02:27.60]冯先生也有自己的评价,
[02:29.67]他说,
[02:30.69]小史也,
[02:31.86]非徒巨著之劫略,
[02:34.17]姓名学派之清单也。
[02:36.90]披油画图,
[02:38.59]小景之中,
[02:39.85]形神自足。
[02:41.86]意思就是说呢,
[02:43.18]这本书只能算是小的史学作品,
[02:45.82]不像大的史学作品那样把姓名和学派都列出来,
[02:50.42]就像画一幅小图,
[02:51.98]画面虽然小,
[02:53.15]但是形态和神韵都不缺。
[02:56.02]中国哲学简史虽然篇幅有限,
[02:58.66]却打通了中国哲学的脉络,
[03:00.74]充满了睿智与哲思。
[03:04.68]接下来,
[03:05.50]我会从社会背景、
[03:07.06]哲学思想、
[03:08.11]哲学精神这三个重点来给你介绍冯友兰先生给我们梳理的中国哲学。
[03:15.02]先来看看第一个内容,
[03:16.73]社会背景。
[03:18.12]我们会从经济、
[03:19.53]政治、
[03:20.12]中国佛学、
[03:21.09]西方哲学这四个方面来分别讲述他们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03:26.86]第一个方面是经济背景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03:30.90]冯先生认为,
[03:31.84]哲学是人们进行反思的产物,
[03:34.24]人在思考的时候,
[03:35.49]经常会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
[03:38.08]在特定的环境里,
[03:39.37]人就会用特定的方式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03:43.12]同样的,
[03:43.88]想要了解中国哲学,
[03:45.32]也要首先看看它所产生的环境。
[03:48.64]古代的中国人靠农业为生,
[03:51.32]在农业国,
[03:52.25]土地就是财富的根本。
[03:54.41]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03:56.02]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策都是围绕土地来进行利用和分配的。
[04:01.86]在中国哲学家的思想里,
[04:03.55]也有本末之分。
[04:05.36]本呢是指农业,
[04:07.08]而墨是指商业。
[04:09.10]农业关系到生产,
[04:10.78]商业只关系到交换。
[04:13.42]在交换之前必须要有生产,
[04:16.10]所以当时的社会和经济都重本轻末。
[04:20.34]古代中国社会有4个传统的阶级啊,
[04:23.10]分别是士、
[04:24.58]农、
[04:25.16]工、
[04:25.74]商。
[04:26.77]从排名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出,
[04:28.96]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
[04:31.03]地位最高的是虽然不种地,
[04:33.22]但是呢,
[04:33.82]他们的命运跟土地是紧密相连的,
[04:36.91]收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04:39.88]所以他们对宇宙的反应,
[04:41.66]对生活的看法,
[04:42.80]从本质上来说呢,
[04:44.02]也是对农业的反应和看法,
[04:46.31]加上他们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04:48.38]他们就会通过文学或者艺术的形式来表达。
[04:51.98]比如说哲学文集吕氏春秋里有一篇名叫上农的文章,
[04:56.25]就对比了商人和农民的生活方式。
[04:59.19]文章里说,
[05:00.09]农民很朴实,
[05:01.38]容易使唤,
[05:02.34]他们的土地财产不容易搬运,
[05:04.50]所以不会弃家逃跑。
[05:06.78]商人很狡诈,
[05:08.77]很难使唤,
[05:09.82]他们的财产容易搬运,
[05:11.62]所以经常弃家不顾。
[05:13.98]因此啊,
[05:14.61]我们可以看出,
[05:15.58]那时候人们的基本态度就是农业比商业要重要,
[05:20.80]农民也比商人要高尚。
[05:24.42]农业对中国哲学的启发,
[05:26.28]主要表现在对自然规律的感悟。
[05:28.98]易传里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05:31.76]日往则月来,
[05:34.02]月往则日来,
[05:35.88]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05:39.76]寒往则暑来,
[05:42.14]暑往则寒来,
[05:43.88]寒暑相推而遂成焉。
[05:47.78]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呢,
[05:49.59]每天太阳下山之后,
[05:51.02]月亮就会升起来,
[05:52.32]等到月亮消失了,
[05:53.60]太阳呢,
[05:54.23]就会出来了,
[05:55.26]太阳和月亮的替换带来了明天。
[05:58.42]冬天走了,
[05:59.57]夏天就来了,
[06:00.68]夏天走了,
[06:01.76]冬天又会出现。
[06:03.35]冬夏交替,
[06:04.36]预示着岁月变迁。
[06:06.64]你看这段话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很大的。
[06:09.94]比如说老子哲学和易经里都提到一个主要论点,
[06:14.2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事物发展到一定的极端,
[06:18.11]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06:20.04]这段话还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
[06:23.65]儒家和道家把物太过,
[06:26.23]也就是不要太过变成了一种精神信仰。
[06:29.60]不过,
[06:30.23]冯先生也指出,
[06:31.28]农民的眼界也限制了中国哲学方法论的发展。
[06:35.44]一般来说呢,
[06:36.29]人会通过两种方式得出概念,
[06:38.45]一种是通过直觉,
[06:39.95]另一种呢是通过假设。
[06:41.96]通过直觉得出的概念就是直接领悟的东西。
[06:45.75]在中国,
[06:46.43]农民对土地和庄稼的看法都是他们直接领悟的。
[06:50.64]中国的哲学家呢,
[06:52.08]也顺延了农民的看法,
[06:53.94]把对事物的直接领悟作为哲学的出发点,
[06:57.18]并且坚信不疑。
[06:59.00]这种方法论的限制一直延续到西方哲学的传入才被打破。
[07:04.30]第二个方面是政治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07:08.52]首先,
[07:09.30]政治大环境的变化孕育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哲学家。
[07:13.57]公元前10世纪,
[07:14.74]当时的社会由周王朝管理,
[07:17.26]他是天下各国的共主。
[07:19.56]公主啊,
[07:20.05]也就是共同的主人。
[07:21.84]周王又把土地分给贵族和将领,
[07:24.82]也就是封土建国。
[07:27.28]我们今天说的封建,
[07:28.84]其实也是来源于这里。
[07:30.82]直到公元前221年,
[07:33.20]封土建国制度被秦始皇正式废除了。
[07:36.62]一些贵族和官员流落到民间,
[07:39.05]他们就靠专门的才能或技艺吃饭。
[07:42.36]这些人呢?
[07:43.36]在给别人传授学术,
[07:45.13]就变成了职业教师。
[07:47.30]冯先生认为,
[07:48.50]百家争鸣中的家就是从这些人当中产生的。
[07:52.92]比如说儒家的鼻祖是文人雅士,
[07:55.81]而道家的鼻祖呢,
[07:57.25]是隐士,
[07:58.57]墨家的鼻祖是武士,
[08:00.85]名家的鼻祖是搞辩论的。
[08:03.52]阴阳家的鼻祖是道士,
[08:05.81]法家的鼻祖是搞法术的,
[08:08.09]这个法术不是巫术啊,
[08:09.68]是宣扬治国大法的意思。
[08:12.54]第二,
[08:13.27]各个哲学流派的兴衰也随着政治的起伏而起伏。
[08:17.74]秦朝靠法家的治国思想征服了六国,
[08:20.93]可惜好景不长,
[08:22.34]没多久就被汉朝取代了。
[08:24.65]汉朝皇帝很反感法家思想,
[08:26.81]在建国初期就废除了秦朝的严苛法律,
[08:30.44]开始推崇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
[08:33.29]这是为什么呢?
[08:34.55]按照道家的政治哲学的说法,
[08:36.80]合格的君王就是尽量少管闲事儿。
[08:39.96]这恰恰是汉初的统治者需要的,
[08:42.55]因为秦朝灭国,
[08:44.02]就是统治者管的太多了。
[08:46.62]可是等到汉朝的元气恢复以后,
[08:49.45]道家哲学就不合适了。
[08:51.22]这个时候,
[08:52.00]统治者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儒家哲学,
[08:55.21]因为儒家哲学有不少关于仁爱和礼仪的知识,
[08:58.63]统治者们需要用它来明确阶级差异,
[09:01.56]维持社会秩序。
[09:03.26]到了汉武帝时期,
[09:04.67]为了统一国家的政治和思想,
[09:06.81]汉武帝确定了儒家思想的绝对统治地位。
[09:10.56]冯先生认为,
[09:11.46]这期间董仲舒功不可没,
[09:13.89]因为他不仅创建了考试制度,
[09:16.08]专考儒家经典,
[09:17.43]来巩固儒家思想的地位,
[09:19.65]还为当时的社会新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09:23.74]他发展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09:27.35]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
[09:30.41]父为子纲,
[09:31.97]夫为妻纲。
[09:33.44]也就是说,
[09:34.31]臣子要服从君王,
[09:35.87]子女要服从父母,
[09:37.12]而妻子呢,
[09:37.88]要服从丈夫。
[09:39.28]五常指的是仁、
[09:41.01]义、
[09:41.35]礼、
[09:41.65]智、
[09:41.96]信这五个字,
[09:43.25]分别是然后的仁、
[09:44.79]义气的义、
[09:45.89]礼貌的礼、
[09:46.85]智慧的智、
[09:47.86]信任的信。
[09:49.42]这5个字的意思分别是同情心、
[09:52.58]恭敬、
[09:53.51]懂得羞耻、
[09:54.47]明辨是非以及中性。
[09:57.48]这当中啊,
[09:58.50]五常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10:04.88]我们再来看看董仲舒的这段话,
[10:07.83]天生之以孝悌,
[10:09.78]地养之以衣食,
[10:11.64]人诚之以礼乐,
[10:13.65]三者相为手足,
[10:15.45]何以成体,
[10:16.83]不可一无也。
[10:18.96]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
[10:21.22]人在天地间成长,
[10:22.99]上天赋予人道德品质,
[10:25.33]大地供给人类吃的和穿的,
[10:28.00]人在通过学习成就自己,
[10:30.25]三者缺一不可。
[10:31.88]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就是,
[10:33.63]人需要通过文化和文明的洗礼,
[10:36.33]才能成就一个高尚的人。
[10:38.66]三纲五常就是文化与文明的根本。
[10:41.88]汉代以后,
[10:42.64]儒家的统治地位也基本一直延续了下去。
[10:46.28]这第三个方面就是佛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10:50.44]在5世纪佛教传入中国,
[10:52.49]也对哲学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10:55.07]那个时候的佛学大师,
[10:56.44]包括印度来的旧摩罗什都在使用鸠摩罗什,
[11:00.65]都在使用旧摩螺石,
[11:02.66]都在使用旧摩螺石,
[11:04.67]都在使用自然环境中多的多的食物,
[11:07.61]旧摩螺石都在使用自然环境中多的多的食,
[11:11.69]旧摩螺石都在使用自然环境中多的多的食物。
[11:16.00]参与这个话题讨论的哲学家们就形成了新儒家。
[11:19.88]新儒家又根据这个争论的结果分成了两个学派。
[11:24.02]新学学派认为,
[11:25.23]世间万物就是由宇宙的心创造的。
[11:28.44]新学代表王守仁的观念是,
[11:30.75]宇宙是一个精神的整体,
[11:32.97]心是宇宙存在的原因,
[11:34.89]也是理存在的基础。
[11:37.26]通过认识本心,
[11:38.65]再将本心与宇宙合为一体,
[11:41.41]这种认识在冯先生看来是禅宗的积蓄。
[11:44.96]理学学派认为,
[11:46.29]世间万物不是由宇宙的心创造的,
[11:49.05]而是由气组成的。
[11:51.26]理学代表朱熹认为,
[11:52.98]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11:55.80]这就是礼仪。
[11:57.44]比理先存在的是气,
[11:59.72]气是个体事物形成的原因,
[12:01.95]通过认识事物的本质,
[12:03.56]然后再慢慢的观察事物的美。
[12:05.94]在冯先生看来,
[12:07.05]这是顿悟的一种形式。
[12:09.78]第四个方面是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12:14.56]20世纪初,
[12:15.70]第一批西方哲学来到了中国,
[12:17.66]其中就有杜威和罗素,
[12:19.79]他们讲的都是自己的哲学,
[12:21.65]虽然给学生们开了眼界,
[12:23.48]但涵盖的知识面太窄了。
[12:26.06]了解一门哲学,
[12:27.32]要了解他所赞成和反对的各种观点,
[12:30.15]否则就不能真正的理解他。
[12:32.43]因此呢,
[12:33.12]在冯先生看来,
[12:34.19]这段时期风行的西方哲学,
[12:36.48]最多只能算是在中国的西方哲学,
[12:39.32]不能发展成中国哲学的一部分。
[12:41.94]但是,
[12:42.43]西方哲学给中国哲学带来了逻辑分析方法。
[12:46.26]在这之前,
[12:47.56]佛家和道家都在用一种负的方法思考问题,
[12:51.67]这个负呢,
[12:52.53]是负面的负。
[12:54.14]富的方法就是试图消除区别,
[12:56.97]告诉我们它的对象不是什么。
[12:59.80]比如在老子和庄子里,
[13:01.76]并没有说出道到底是什么,
[13:04.03]只说了它不是什么,
[13:05.66]这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13:07.88]逻辑分析方法与负的方法相反,
[13:10.59]是正的方法。
[13:11.76]他试图做出区别,
[13:13.22]告诉我们它的对象是什么。
[13:15.82]在冯先生看来,
[13:17.03]用逻辑分析方法来分析古代的哲学观念也是一种进步。
[13:21.56]比如说,
[13:22.04]冯先生用逻辑分析方法来解释墨家的辩论法。
[13:26.24]墨经里有一句对故的解释,
[13:28.62]故呢,
[13:29.12]就是故意的故。
[13:31.46]所得而后成也。
[13:33.48]意思就是说,
[13:34.50]某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叫做缘故。
[13:38.18]他们把这个故分成了大故和小故。
[13:41.98]大故有之必然,
[13:43.88]无之必不染,
[13:45.92]小故有之不必染,
[13:47.87]无之必不染。
[13:50.32]按照现代逻辑学的翻译,
[13:52.10]大故就是必要充分条件,
[13:54.38]而小故呢,
[13:55.46]就是必要条件。
[13:57.48]但墨家并没有看出充分条件,
[13:59.83]也就是有之必然,
[14:01.75]无知或然或不然。
[14:04.60]因此,
[14:04.97]冯先生认为,
[14:05.65]只有在现代建立新的逻辑学,
[14:07.78]才能完善中国的哲学体系。
[14:10.68]好,
[14:11.26]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一个内容,
[14:13.66]经济政治背景,
[14:15.16]佛学、
[14:16.03]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14:18.55]我们来总结一下啊。
[14:20.23]冯先生认为,
[14:21.13]经济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早期哲学家最直观的感悟都来自于对农业的看法和反应,
[14:28.24]继而延伸到对自然规律的讨论。
[14:30.80]政治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君主决策,
[14:36.78]都能影响各个哲学流派的兴衰和发展。
[14:40.32]佛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
[14:45.06]产生了禅宗,
[14:46.21]并且贡献了宇宙的新的观念。
[14:48.94]中国哲学家将宇宙的心继续讨论下去,
[14:52.36]就形成了新儒家。
[14:54.26]西方哲学的传入,
[14:55.61]不仅让中国人开了眼界,
[14:57.45]还给中国的哲学研究带来了逻辑分析方法。
[15:02.08]我们再开头说,
[15:03.34]冯先生认为哲学是人们反思的产物,
[15:06.35]前面说的第一部分是影响这种反思的社会环境和种种因素,
[15:11.45]那接下来呢,
[15:12.38]我们就来说说这种反思本身,
[15:14.93]也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15:18.96]冯先生把中国哲学思想分成两个方向,
[15:22.75]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
[15:24.73]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介绍。
[15:26.98]第一个是历史哲学的发展轨迹。
[15:30.22]说到历史哲学的起源,
[15:32.66]我们得从阴阳家的五行说起。
[15:35.46]五行我们都知道哈,
[15:37.27]水火木金土。
[15:39.22]关于五行最早的记载文献呢,
[15:41.42]来自洪范,
[15:42.92]洪水的红,
[15:44.00]范伟的范。
[15:45.30]但冯先生认为,
[15:46.57]弘范里记载的五行观念还比较粗糙,
[15:50.08]因为只涉及到具体代表的事物,
[15:52.72]还没有上升到抽象的概念。
[15:55.24]冯先生认为,
[15:56.32]阴阳家的第二篇文献月令,
[15:58.58]也就是月亮的月、
[15:59.93]命令的令,
[16:01.13]对五行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16:03.59]月令其实是一本历书,
[16:05.57]主要是告诉人们每月应该根据自然规律做什么事情。
[16:10.00]在这篇文献里面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
[16:13.55]因为夏天热能让人联想到火,
[16:16.25]所以呢,
[16:16.91]火代表夏季和南方。
[16:19.42]冬天冰雪连天,
[16:21.29]冰让人联想到水,
[16:23.30]所以水代表冬季和北方。
[16:26.64]春天万物生长,
[16:28.33]新树发芽,
[16:29.47]所以木代表春季和东方。
[16:32.64]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16:34.69]一片金黄,
[16:35.71]所以金代表秋季和西方。
[16:39.16]土是五行的中心,
[16:41.12]处在夏秋交替的位置。
[16:43.52]阴阳家从时间和空间上解释完了五行之后,
[16:47.06]又把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呢理了一遍。
[16:50.82]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
[16:54.04]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呢,
[16:56.38]也排列出来了。
[16:57.98]木生火,
[16:59.30]火生土,
[17:00.87]土生金,
[17:02.06]金生水,
[17:03.84]水又生木。
[17:05.32]然后,
[17:06.08]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根据五行相生相克,
[17:09.86]创建了新的历史哲学,
[17:11.75]他用五行时间上的更替来解释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变化。
[17:16.94]比如说他认为皇帝代表五行中的土,
[17:20.43]被代表木的夏朝灭国。
[17:22.88]代表墓的夏朝呢?
[17:24.20]被代表金的商朝灭国?
[17:26.86]代表金的商朝被代表火的周朝灭国。
[17:30.68]代表火的周朝又将被代表水的朝代灭国。
[17:35.10]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循环。
[17:37.34]邹衍的观点对后世人的影响很大,
[17:40.17]直到辛亥革命,
[17:41.43]皇帝的正式头衔仍然是奉天承运皇帝。
[17:45.42]这里的奉天承运呢,
[17:46.79]就是按照五行更替的规律来转运。
[17:50.08]对于邹衍的观点,
[17:51.55]董仲舒提出了意义,
[17:53.30]他认为朝代的更替是根据三统啊,
[17:56.81]就是统治的统,
[17:58.10]根据三统的顺序来运行的。
[18:00.95]哪三桶呢?
[18:01.97]黑桶、
[18:02.53]白桶和赤筒,
[18:04.16]赤就是赤色的赤。
[18:06.66]用颜色来表示不同的社会组织,
[18:09.22]在古代还是很常见的。
[18:11.05]比如说满族的八旗制度,
[18:13.33]有正黄、
[18:14.14]正白、
[18:14.89]正红、
[18:15.51]正蓝、
[18:16.36]镶黄、
[18:17.01]镶白、
[18:17.77]镶红、
[18:18.37]镶蓝这8种。
[18:20.08]为什么要坚持三统说呢?
[18:22.28]董仲舒的理由是,
[18:23.54]新的君王建立新的朝代,
[18:25.31]是因为他受命于天,
[18:27.29]所以他得再做出一些新的改变,
[18:29.74]比如说迁都、
[18:30.95]改国号、
[18:31.85]换衣服的颜色。
[18:33.52]房先生认为三筒说的观点有点牵强,
[18:36.95]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
[18:38.78]所以呢,
[18:39.35]并不能取代邹衍的五行更替说。
[18:42.62]到了法家,
[18:43.80]历史哲学又有了新的进展。
[18:46.29]法家哲学家认为,
[18:47.49]虽然一年又一年的重复季节变化,
[18:50.10]但是人们总要从过去的经验里总结出教训,
[18:53.64]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前看。
[18:55.86]然后呢,
[18:56.64]他们就创立了历史退化论,
[18:59.64]认为人类的黄金时代在过去,
[19:02.01]想要拯救未来,
[19:03.05]就得掀起复古的运动。
[19:05.32]冯先生认为,
[19:06.44]这种观点进步的地方在于,
[19:08.57]法家的哲学家已经认识到了时代发展产生的变化,
[19:12.71]他们想要做出改变。
[19:14.60]明确这种观点的就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19:18.99]他提出,
[19:19.89]是以圣人不其修古不法,
[19:22.52]常可论事之事,
[19:24.69]以美之辈。
[19:26.16]意思就是说呢,
[19:27.64]不要墨守成规,
[19:29.19]要结合当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9:32.32]冯先生认为,
[19:33.29]这是历史哲学中早期革命思想的萌芽。
[19:37.06]说完了历史哲学,
[19:38.60]我们来说第二个政治哲学的发展轨迹。
[19:42.70]冯先生认为,
[19:43.96]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主要在讨论两个方面,
[19:47.39]国家起源和治国之道。
[19:50.60]最早讨论国家起源的哲学家是墨子。
[19:53.88]墨子啊,
[19:54.44]我们都知道他是墨家的代表人物。
[19:56.87]主要观点是兼爱,
[19:58.68]就是说爱人不分阶级差异。
[20:01.86]那么,
[20:02.29]墨子是怎么看待国家起源的呢?
[20:04.78]他认为,
[20:05.41]在国家建立之前,
[20:06.76]人们都是处于一种没有组织的涣散状态,
[20:10.03]上天为了改变这种状态,
[20:11.64]就创建了国君和国家。
[20:14.02]也就是说,
[20:14.84]是上天创建了国家,
[20:17.09]国君就是天子,
[20:18.65]他具有绝对的权威。
[20:20.78]国军的权威表现在他可以根据统一的标准来实行政治制裁,
[20:25.95]强制人们改变涣散的状态。
[20:28.44]当人们变得有秩序以后,
[20:30.28]国君在推行兼爱,
[20:32.14]这个就是墨子提出的治国之道。
[20:35.00]冯先生认为,
[20:36.14]墨子的国家起源论能反映出墨子时代政治局面的混乱,
[20:40.50]墨子希望可以通过一种强制手段来实现统一。
[20:44.50]墨子的治国之道在通过强制的手段强调服从和纪律,
[20:49.31]这也是发展了墨家的职业道德,
[20:51.56]因为呢,
[20:52.18]早期墨家来源于武士。
[20:55.18]按照墨子的说法,
[20:56.56]国家会出现,
[20:57.55]是因为它有存在的必要,
[20:59.21]可以改变混乱的现状。
[21:01.54]跟墨子的观点不同,
[21:03.29]孟子认为国家肯定会出现,
[21:05.63]因为它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21:08.36]是人伦的产物。
[21:10.06]那么,
[21:10.37]如何引导社会关系往良性的方向发展呢?
[21:13.67]得需要一个精神领袖来管理国家。
[21:16.60]在儒家的政治哲学观念里,
[21:18.65]只有圣人才是真正的君王,
[21:21.32]因为圣人拥有最高的精神成就。
[21:24.14]当一个圣人当了君王,
[21:25.70]他的治国之道就是王道。
[21:28.38]什么是王道呢?
[21:29.71]就是用道德来教育老百姓,
[21:31.98]治理国家。
[21:33.30]怎么实行王道呢?
[21:35.22]谨庠序之教,
[21:36.97]申之以孝悌之矣。
[21:39.14]君王在自己的国度里给老百姓普及教育,
[21:42.21]让他们懂得人伦的道理。
[21:44.49]冯先生认为,
[21:45.45]孟子推崇的治国之道,
[21:46.94]其实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21:48.75]只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1:53.00]道家学派也支持圣人当君王,
[21:56.28]但他们提倡无为而治,
[21:58.74]君王不需要做太多事情,
[22:00.47]只需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22:02.46]做他们能做的事情就行了。
[22:04.76]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
[22:09.12]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的极限之后呢,
[22:11.88]就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22:14.40]所以,
[22:15.19]君王应该顺着老百姓,
[22:16.89]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2:19.44]而冯先生认为,
[22:20.68]这样一来,
[22:21.61]整个社会的秩序就乱了,
[22:23.56]除非这种无为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22:28.20]法家也意识到了这点,
[22:30.30]于是他们提出要通过法律来管理老百姓。
[22:34.30]进行法治的第一步就是立法,
[22:36.98]先把法律条文明确的记载在书里,
[22:39.62]颁发到各个官府里,
[22:41.30]再向老百姓公布。
[22:43.10]一旦有了法律条文,
[22:44.69]老百姓的行为就受到了管束。
[22:47.26]怎么确保老百姓能够遵纪守法呢?
[22:50.36]法家的人又想到了第二步,
[22:52.43]制定一些奖惩措施。
[22:54.68]奖励守法的人,
[22:56.01]惩罚违纪的人。
[22:58.16]可是老百姓那么多,
[22:59.49]怎么监督的过来呢?
[23:01.02]法家人就想到了第三步,
[23:02.97]提拔一些官员为民服务。
[23:05.96]君王只需要监督他们就行了。
[23:08.52]冯先生认为,
[23:09.67]法家的治国之道才算真正的做到了无为而治。
[23:14.60]政治哲学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23:18.06]新儒家理学派的代表朱熹认为,
[23:20.89]世界万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
[23:23.47]那国家也有它存在的道理。
[23:26.20]如果君王能够按照国家存在的道理来治理国家,
[23:29.71]那么国家一定会繁荣。
[23:31.80]比方说,
[23:32.49]我们建造一座房子,
[23:33.88]得按照建筑原理来造,
[23:35.92]如果想另辟蹊径,
[23:37.41]按照直觉或者经验来造,
[23:39.37]那这座房子肯定不行,
[23:41.17]因为它不符合客观原理。
[23:43.52]在冯先生看来,
[23:44.97]朱熹提倡的治国之道有点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
[23:49.83]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23:52.08]好,
[23:52.66]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二个内容,
[23:54.94]从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这两个方面来阐述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
[24:01.26]在冯先生看来,
[24:02.59]历史哲学启蒙来自于阴阳家的五行学说。
[24:07.08]邹衍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解释朝代的更替和历史变化。
[24:12.74]董仲舒用三统说来解释朝代更替,
[24:16.32]所以新朝代要在服装颜色和国号上做出一些新的改变。
[24:21.84]在法家的历史哲学中,
[24:23.73]他们开始懂得用变化的观点看历史发展,
[24:26.95]这是早期革命思想的萌芽。
[24:29.34]冯先生认为,
[24:30.64]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哲学家讨论国家起源和治国之道两个方面来展现的。
[24:37.80]墨子是最早讨论国家起源的哲学家,
[24:40.96]他认为国家和君王都是上天为了平息混乱的局面而创建的。
[24:46.96]君王的治国之道就是实行兼爱。
[24:50.60]孟子认为,
[24:51.66]国家是社会关系发展的产物,
[24:53.97]只有圣人才能当君王。
[24:56.46]君王要用道德去治理国家。
[24:59.28]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
[25:01.33]但是真正的实现这种治国之道的却是法家,
[25:04.81]因为他们推崇法治。
[25:06.86]只有老百姓遵纪守法,
[25:08.85]君王才能做到无为而治。
[25:12.06]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内容,
[25:14.02]哲学精神。
[25:15.50]冯先生认为,
[25:16.62]想要了解中国哲学的精神,
[25:18.72]就得先搞清楚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
[25:23.01]比如说,
[25:23.70]道家一直在致力解决全生避害的问题,
[25:27.18]完全的权,
[25:28.23]生命的生,
[25:29.31]躲避的避,
[25:30.30]伤害的害。
[25:31.48]意思是一生都在躲避伤害。
[25:34.44]冯先生把先秦时期的道家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25:38.95]杨朱代表第一阶段,
[25:40.63]老子代表第二阶段,
[25:42.22]庄子代表第三阶段。
[25:44.36]养猪的方法是逃避,
[25:46.44]通过隐居来避开人世间的恶。
[25:49.22]老子的方法是找到变化中的规律,
[25:52.20]按规律办事,
[25:53.37]让事物变得对他有利。
[25:55.58]庄子的方法是顺其自然的看待生死,
[25:59.25]追求精神自由,
[26:00.62]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26:02.80]杨朱和老子的方法在冯先生看来还是存在漏洞的,
[26:07.37]因为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预料的,
[26:09.62]不可能全都躲得开,
[26:11.45]只有庄子的方法才最终解决了全身避害的问题。
[26:16.26]因为他用的是一种超现实的生死观,
[26:19.36]企图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6:22.22]道家想要解决的全生避害的问题,
[26:25.02]在冯先生看来呢,
[26:26.28]其实就是出世哲学的问题。
[26:29.19]探讨出世哲学问题的还有阴阳家和名家。
[26:33.92]阴阳家一直在研究五行学说,
[26:36.42]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五行来揭示自然规律,
[26:39.18]并且试图把这些规律跟人类行为联系在一起,
[26:42.99]让人学会听天由命。
[26:45.52]名家一直在探讨名与实的问题,
[26:48.32]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问题,
[26:50.54]并且试图发现一个通过人类感官理解不到的世界,
[26:54.29]也就是超乎形象的世界。
[26:57.54]与此相对,
[26:58.60]儒家一直想用仁爱的思想理念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
[27:02.56]创建一个互尊互爱的理想社会。
[27:05.48]孟子希望人们能善推其所为,
[27:11.7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7:13.91]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7:16.20]不仅要尊敬自己的长辈,
[27:18.07]还要尊敬别人的长辈,
[27:19.90]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孩子,
[27:21.75]还要爱护别人的孩子。
[27:24.28]儒家想要解决的道德伦理问题,
[27:26.99]在冯先生看来,
[27:28.10]其实就是入世哲学的问题。
[27:30.82]探讨入世哲学问题的还有墨家和法家。
[27:34.72]墨家提出将爱的观点,
[27:36.52]就是希望消除阶级差异,
[27:38.51]维护他们阶层的职业道德,
[27:40.88]法家提出依法治国,
[27:43.13]就是希望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持社会稳定。
[27:47.48]那么,
[27:47.99]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既解决出世哲学的问题,
[27:51.12]又可以解决入世哲学的问题呢?
[27:53.82]可以培养一种理想人格就行了。
[27:56.98]这种理想的人格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
[28:01.07]内圣呢,
[28:01.91]就是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
[28:03.89]使内在品质达到高尚的境界,
[28:10.85]创造出崇高的社会价值。
[28:13.60]冯先生认为,
[28:14.77]中国哲学的精神啊,
[28:16.16]就是使人拥有内圣外王的人格。
[28:20.02]在这里呢?
[28:21.02]冯先生引用了他的同事金岳霖的观点。
[28:24.48]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
[28:28.30]说详细一点,
[28:29.50]就是哲学家需要德才兼备,
[28:31.79]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修养自我,
[28:35.00]这种修养不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与世隔绝,
[28:38.30]而是要把他的哲学信念运用到生活当中,
[28:41.87]以身载道。
[28:44.34]在这方面,
[28:45.37]有个人做得非常好,
[28:46.68]他就是汉代的东方朔。
[28:49.20]东方朔其实很有政治抱负,
[28:51.09]他毕生梦想就是成为天子大臣。
[28:54.70]可是呢?
[28:55.52]汉武帝不信任他,
[28:56.90]他自然也就得不到重用了。
[28:59.03]再加上他又目睹了一些封建专制的黑暗和不公,
[29:02.72]他就开发出了一种处世之道,
[29:05.12]小隐隐于野,
[29:06.83]中隐隐于市,
[29:08.51]大隐隐于朝。
[29:10.96]归隐山林只是表面上的隐居,
[29:13.67]高超的隐士恰恰生活在最嘈杂的朝廷之中。
[29:18.26]东方朔在朝廷间避世,
[29:20.57]并不是意味着不关心朝政了,
[29:22.83]他仍然会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29:25.50]敢于直言进谏,
[29:27.15]这种大隐的处世之道呢,
[29:29.01]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最好的展现。
[29:32.90]好,
[29:33.48]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三个内容,
[29:35.61]哲学精神,
[29:36.87]我们来总结一下,
[29:38.37]道家一直在努力解决出世哲学的问题,
[29:41.37]儒家一直在解决入世哲学的问题,
[29:44.67]这两种问题可以通过培养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来解决。
[29:49.40]通过自我修养,
[29:50.60]使内在品质达到高尚的境界,
[29:56.44]创造出崇高的社会价值。
[29:59.50]冯先生认为,
[30:00.62]中国哲学的精神就是使人拥有内圣外王的人格。
[30:06.34]好了,
[30:07.09]说到这里,
[30:07.69]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就为你介绍的差不多了,
[30:11.30]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讲过的内容。
[30:14.20]在冯先生眼中,
[30:15.59]中国哲学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30:18.29]以及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30:21.08]冯先生认为,
[30:22.26]中国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要追溯到当时的社会环境,
[30:26.91]包括经济、
[30:28.05]政治背景、
[30:29.01]佛教和西方哲学这四个方面。
[30:32.10]农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最直观的,
[30:34.90]因为古代哲学家最初的思想启蒙都来源于对农业的看法和认识。
[30:40.48]政治背景决定各个哲学流派的兴衰和发展。
[30:45.34]佛教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30:48.14]并且衍生出禅宗思想。
[30:51.10]西方哲学的传入,
[30:52.57]给中国带来了逻辑分析方法。
[30:55.16]中国历史哲学的萌芽来源于阴阳家的五行学说。
[30:59.74]邹衍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解释朝代的更替和历史变化。
[31:05.62]董仲舒用三桶说来解释朝代更替。
[31:09.36]法家懂得用变化的观点看历史发展,
[31:12.82]这是早期革命思想的萌芽。
[31:15.50]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
[31:17.43]主要讨论了国家起源和治国之道。
[31:20.48]墨子认为,
[31:21.39]国家和君王都是上天为了平息混乱的局面而创建的。
[31:26.08]君王的治国之道就是实行兼爱。
[31:30.06]孟子认为,
[31:31.12]国家是社会关系发展的产物,
[31:33.76]只有圣人才能当君王,
[31:36.04]君王要用道德去治理国家。
[31:39.22]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
[31:41.45]但是真正的实现这种治国之道的就是法家,
[31:44.90]因为他们推崇法治。
[31:47.34]此外,
[31:48.07]冯先生认为,
[31:48.93]中国哲学的精神就是使人拥有内圣外王的人格,
[31:53.65]通过自我修养,
[31:54.82]使内在品质达到高尚的境界,
[32:00.73]创造出崇高的社会价值。
[32:04.36]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32:06.50]我们为你准备的笔记本文字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
[32:10.88]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更新时间:2022-06-16 所属语言: 所属歌手:骇客武林 所属专辑:每天读一本好书

温馨提示: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版权均属于各音乐门户,如果无意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我们

推荐音乐

最新歌单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自若本站收录的无意侵犯了DJ或DJ所属公司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方式来信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删除!90听吧 

90听吧-免费MP3下载|流行DJ舞曲|抖音热门歌曲|网络热门歌曲|酷狗音乐排行 联系邮箱tamg235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