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成功 √ 返回继续
音乐地址
下载链接
音乐ID
音乐歌词
音乐名称
音乐作者
当前位置:首页 >> 骇客武林 >> 骇客武林《自我·群体·社会》[MP3_LRC]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22]你好, [00:00.94]欢迎每天听本书。 [00:02.39]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自我群体社会, [00:05.87]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84万字, [00:08.47]我会用大约21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 [00:12.56]他人群体和情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 [00:17.15]不知道你是否曾经注意到啊, [00:19.37]在我们的身上存在着很多不由自己控制的反常行为。 [00:23.42]比如说有的时候你会对某一件事情本来有自己的观点, [00:26.84]但是却因为其他大多数人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呢? [00:30.02]所以你就会附和着说出和他人类似的想法。 [00:33.68]再比如说, [00:34.50]美国曾经有一位无辜的少年, [00:36.39]在发现自己的母亲被人谋杀之后没有多久, [00:39.45]竟然却认为自己就是凶手。 [00:42.33]而全程中, [00:43.28]负责审问的警察们并没有使用任何的暴力逼供的手段。 [00:48.02]这些匪夷所思的现象究竟是随机出现的呢? [00:51.30]还是背后有迹可循呢? [00:53.25]人们的行为是由自己完全控制的吗? [00:55.77]本书会告诉你, [00:57.00]他人、 [00:57.60]群体与情境对我们的行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01:02.04]他们会改变你的态度, [01:03.62]影响你的爱情, [01:04.86]迫使你服从他人, [01:06.14]甚至可能会产生暴力行为等等。 [01:09.22]而这些话题本身也代表着一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们的思想、 [01:13.75]情感和行为是如何受到他人影响的学科, [01:17.72]那就是社会心理学。 [01:20.50]而这本自我群体社会也是全美五大名校采用的社会心理学标准教材。 [01:27.17]本书不仅以科普的方式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由来、 [01:31.01]研究方法, [01:32.15]更是以很多典型的案例为线索, [01:34.40]将那些最为精彩的社会心理学发现关联在一起, [01:38.21]深入洞悉案例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奥秘。 [01:42.82]本书由罗伯特西奥迪尼、 [01:44.96]史蒂文纽伯格和道格拉斯肯里克三位作者联合撰写, [01:49.70]其中领衔主笔是罗伯特西奥迪尼, [01:52.40]他被誉为是影响力教父。 [01:54.89]他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终身校董事、 [01:57.77]讲席教授, [01:58.67]也是研究生特聘教授, [02:00.56]曾经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的***, [02:04.40]并且获得了消费心理协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02:09.41]他的代表作影响力已经被翻译成了30种语言, [02:13.04]在全球售出了300万册, [02:15.11]并且被财富杂志评选为75本必读的最睿智的图书之一。 [02:21.02]好了, [02:21.68]介绍完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的基本情况呢? [02:24.74]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为你讲述书中的内容, [02:28.53]第一个方面, [02:29.52]他人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02:32.07]第二个方面是群体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02:35.70]而第三个方面呢, [02:36.89]是情境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02:40.62]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 [02:42.79]他人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02:45.64]我们知道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态度, [02:49.17]而有一些时候呢, [02:50.29]我们想要去改变他人对于某件事的态度, [02:53.13]就会去说服他人。 [02:55.00]那么人们的态度是如何被他人改变的呢? [02:58.30]说服这个行为又有怎样的玄机呢? [03:01.12]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啊, [03:03.25]1973年的一天, [03:04.66]年仅18岁的皮特从教堂聚会回家以后, [03:08.26]发现自己的妈妈躺在地上, [03:10.08]已经被人谋杀了。 [03:11.71]皮特强忍着悲痛, [03:13.08]立刻拨打了911, [03:14.77]然而当警察赶到现场之后, [03:16.65]他却被当做了首要的怀疑目标, [03:19.45]随后的24小时改变了皮特的一生。 [03:22.66]经过连夜的审讯, [03:23.94]皮特在认罪书上签了字, [03:25.96]此时他竟然承认并且相信自己就是杀害自己母亲的凶手。 [03:31.04]这份认罪书让检察官给皮特定了罪, [03:34.49]直到两年之后, [03:35.67]新任检察官查看卷宗, [03:37.62]发现新的证据证明皮特无罪, [03:40.20]才还皮特以清白和自由。 [03:43.20]那么, [03:43.53]在那间审讯室里, [03:44.66]究竟发生了什么, [03:46.04]能让这位少年的态度有如此大的改变, [03:48.66]以至于相信是自己杀了自己的母亲呢? [03:51.84]首先我们要知道, [03:53.16]态度是有强弱之分的, [03:55.23]比如说喜欢长发, [03:56.91]生于短发是一个比较弱的态度, [03:59.64]他容易被改变, [04:01.05]而相信自己不会杀害自己的母亲就是一个比较强的态度了, [04:05.39]他很难被改变。 [04:06.98]而这种态度之所以不容易被改变, [04:09.56]有一个原因就是态度的嵌入性。 [04:12.30]意思就是说呢, [04:13.50]态度往往是和某种个人特质或者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 [04:17.85]比如一个正常人认为我不会杀害自己的母亲, [04:21.24]其背后是和我爱我的家人, [04:23.76]我是一个善良的人这种价值观是有关系的。 [04:27.63]那如果放弃了这种态度, [04:29.34]就意味着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 [04:32.20]所以想要说服他人, [04:33.74]可以先想办法来降低态度的嵌入性。 [04:37.28]在皮特的案例当中, [04:38.65]负责审问的***们就用到了这个方法。 [04:41.60]他们发现皮特的母亲生前是一个易怒之人, [04:44.78]常常对于身边的人加以指责或者是抨击。 [04:47.84]于是他们首先就告诉皮特, [04:49.73]他很有可能是被母亲激怒之后冲动将母亲杀死的, [04:53.99]而由于暴怒情绪的影响, [04:55.64]这一段记忆被压抑了, [04:57.17]所以呢, [04:57.77]才会想不起来。 [04:59.06]这个说法对撼动皮特的态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5:02.81]一方面, [05:03.59]失忆的可能性让皮特对自己的记忆变得没有那么自信了, [05:07.19]另一方面呢, [05:08.09]他降低了皮特对于自己是无辜的这个态度的嵌入性。 [05:12.50]就像很多喝酒之后犯罪的人一样, [05:14.80]他们的内心开始觉得, [05:16.16]如果是我做的, [05:17.60]那么不是因为我不善良, [05:19.22]只怪我的大脑被麻痹了。 [05:21.54]警察劝说皮特, [05:23.23]他是由于易怒, [05:24.39]所以呢忘记自己杀了人。 [05:26.89]而这种围绕事件本身提供论据的说服方式被称为是中心路径。 [05:32.56]而研究者们认为, [05:33.82]除了中心路径之外, [05:35.34]还有一种叫做外周路径的加工方式。 [05:38.50]这个外周路径的意思呢? [05:40.05]就是说通过一些与事件本身无关的信息来影响人们的态度。 [05:45.13]比如说我们经常在广告里看见的权威专家证明2000万家庭的选择这之类的信息就是属于外周路径。 [05:53.52]在审问的过程中, [05:54.81]***告诉皮特自己是测谎专家, [05:57.28]并且欺骗他说测谎仪的结果表明了就是他杀了他的母亲。 [06:02.17]这里也是用到了外周路径的收服方式, [06:05.14]让皮特进一步的对自己的清白产生了怀疑。 [06:08.60]在心理学当中, [06:09.96]中心路径和外周路径一起被统称为说服的双加工模型。 [06:15.99]除了以上的说服方式之外, [06:17.76]在长达8个小时的审讯过程中, [06:19.85]***们不断地为皮特塑造了一个逼真的犯罪现场。 [06:23.67]比如, [06:24.09]他们问皮特, [06:25.23]你是否记得你用一把刮胡刀割断了他的喉咙? [06:29.58]或者你忘记你踩了他的脚了吗? [06:33.02]在持续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之后, [06:35.49]皮特对于自己犯罪的记忆越来越清晰, [06:38.76]画面也越来越真实, [06:40.38]更容易去描绘。 [06:42.24]这也是导致他后来认罪的重要的原因。 [06:46.14]另外, [06:46.86]除了皮特态度的转变令人震惊之外, [06:49.41]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 [06:51.10]警方的行为也是耐人寻味的。 [06:54.31]明明在审讯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能表明皮特无辜的线索, [06:58.75]***们和检察官为何却视而不见呢? [07:02.06]在这里, [07:02.91]我们就要说到鼎鼎大名的认知失调理论了。 [07:07.02]认知失调理论大致的意思是说, [07:09.42]如果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07:12.57]就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 [07:14.61]从而强迫自己改变态度或者改变行为, [07:17.51]是二者重回一致的状态。 [07:20.00]在认知失调理论兴起之前, [07:22.17]人们认为只有态度的改变才能引起行为的改变, [07:25.80]而认知失调理论却告诉人们, [07:27.87]如果行为先发生了改变, [07:29.69]那么态度也可能会随之改变。 [07:32.76]在审讯的过程中, [07:34.08]虽然检察官们后来发现了一些表明皮特无辜的线索, [07:37.95]但是由于警方和检察官已经对这个少年进行了抓捕并且定罪, [07:42.63]因此呢, [07:43.28]皮特是无辜的这样一个想法就让他们感受到了强烈的认知失调, [07:48.06]所以他们否定了这个想法, [07:49.89]认为那些对皮特有利的线索都是不可靠的。 [07:53.54]最终, [07:54.36]在种种社会心理学因素的作用之下, [07:57.08]这个18岁的无辜少年带着冤屈与茫然, [08:00.72]承担了本不属于他的罪责。 [08:03.33]虽然两年之后他被判无罪出狱, [08:05.63]但是他的人生已经被完全的改变了。 [08:08.61]而本案最早的那位检察官, [08:10.68]据说至死都还坚信皮特是真正的凶手。 [08:15.16]好了, [08:15.89]刚才我们谈到了他人是如何通过说服而改变我们的态度, [08:20.24]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呢, [08:21.89]发生改变的并不只是态度, [08:24.10]还包括了行为。 [08:25.73]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从众与服从这两种现象。 [08:30.70]说起从众与服从, [08:32.96]本书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啊。 [08:35.84]比如说, [08:36.31]研究人员发现, [08:37.31]即便是在很简单的问题上, [08:39.41]人们也很容易盲从, [08:40.78]跟随他人做出错误的选择。 [08:43.37]在一项实验当中, [08:44.50]研究人员让被试者先看黑板上的一条线段, [08:48.08]然后呢, [08:48.73]再要求他们从另外3条长度不等的线段当中选出和第一条一样的那条线段, [08:54.80]并且观察他们的错误率。 [08:56.48]这些被试者被分成了两组, [08:58.91]第一组被试者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作答, [09:01.82]而第二组被试者不同, [09:03.32]他们要先等房间里的另外7名被试者给出答案之后, [09:06.92]再说出自己的答案。 [09:08.56]而事实上, [09:09.65]这另外的7名被试者全都是研究人员扮演的, [09:13.55]他们在答题的时候会统一的选择一个错误的选项, [09:16.81]然后再轮到真正的被试者来回答。 [09:19.92]试想一下, [09:21.16]如果你是答题者, [09:22.51]当你一眼就知道答案是B, [09:24.46]但是前面7个人都掷地有声的选择A的时候, [09:27.70]你会改变自己的选择吗? [09:29.94]实验结果令人惊讶, [09:31.57]在没有干扰的那一组, [09:33.10]被试者的错误率只有5%, [09:35.50]而在有人干扰的那一组呢? [09:37.51]被试者的错误率竟然高达75%。 [09:41.62]可见啊, [09:42.71]哪怕是在非常简单的问题上, [09:44.99]从众的力量也是可怕的。 [09:47.72]多人的行为可以诱导我们从众, [09:50.13]那么来自旁人的指令又是怎样让我们服从的呢? [09:54.16]心理学上另外一项著名的实验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就像我们展示了服从的奥秘。 [10:00.70]研究中的被试者们在主持人的要求下, [10:03.64]需要按下仪器上的按钮, [10:05.57]对另外一名被试者施加电击惩罚。 [10:08.74]事实上, [10:09.71]虽然被电击的这名被试者叫声凄厉, [10:12.61]面部扭曲, [10:13.73]但是他实际上只是一位善于表演的研究员, [10:17.12]也并不会真正产生电流。 [10:19.79]实验当中, [10:20.51]在那名真正的被试者看来, [10:22.43]电压的数值从0伏开始一次次的上升, [10:26.24]一直到450伏。 [10:28.52]在这个过程中, [10:29.61]主持人只是一次次的告诉被试者这是你的任务, [10:33.15]你必须要完成这之类的命令。 [10:36.21]研究者想要知道这些被试者在电压升到多少时会选择拒绝服从主事的命令。 [10:43.02]然而, [10:43.75]结果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10:46.27]虽然所有的被试者都在施加惩罚的过程中感到了内心的煎熬, [10:50.95]但是竟然有65%的被试者直到电压升高到最高值的450伏都没有反抗主事的命令。 [10:59.32]而最早反抗命令的被试者, [11:01.40]其所用的电压也达到了300伏。 [11:04.60]如果真正有电压存在的话, [11:06.76]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11:09.20]毫无疑问, [11:10.35]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11:11.70]服从有的时候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11:14.43]它的力量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 [11:18.16]好了, [11:18.91]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 [11:20.57]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11:22.49]我们讲到了说服、 [11:24.05]从众与服从对我们的巨大影响, [11:27.11]那接下来呢, [11:27.97]我们来说第二部分, [11:29.47]群体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11:32.30]群体对人行为的影响方式有很多种, [11:35.10]接下来我们从群体行为和群体期望这两个角度来看一看群体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 [11:42.60]先来看一个例子, [11:44.23]1964年3月13号凌晨的3点, [11:47.05]一名叫做凯瑟琳珍诺维斯的年轻女性在纽约一座富人小区的街道上被陌生男子用刀刺死了。 [11:54.58]在长达半个小时的行凶过程中, [11:56.71]总共有38位邻居在自家的窗户边上目睹了这一凶案的发生。 [12:01.96]可是, [12:02.60]令全美国人都震惊的是, [12:04.64]这38位邻居当中, [12:06.17]竟然没有一位伸出援手, [12:07.78]甚至没有人打电话报警。 [12:09.80]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2:12.38]难道是因为这38位邻居恰好全都是没有勇气和缺乏善心的人吗? [12:18.50]其实, [12:19.38]这38位邻居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被群体的行为影响了。 [12:24.27]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 [12:25.83]正是由于有多达38位****, [12:28.28]才导致了每一个人都会参考群体的行为。 [12:31.78]试想一下, [12:32.99]当你作为其中的一个****, [12:34.85]半夜被吵醒来到窗边看到被害者以及几十位在窗边围观的邻居的时候, [12:41.18]你是否也会本能的在脑海里想到, [12:44.12]既然大家都没有去帮他, [12:45.77]那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吧? [12:47.86]或者是说, [12:48.86]如果他需要帮助, [12:50.14]那早就有人去了。 [12:52.02]你很有可能会本能的觉得这件事儿和自己的关系并不大, [12:56.02]因此呢, [12:56.64]也没有对受害者给予帮助。 [12:59.17]这样的现象, [13:00.01]心理学家们将之称为旁观者效应。 [13:03.40]因此, [13:04.21]假如一位女性在街头遇到陌生人的侵犯, [13:07.13]最好的求助方式是冲着围观的人群当中的某个人呼喊, [13:11.60]比如说我需要帮助, [13:13.43]请穿蓝色短袖、 [13:14.84]戴眼镜的先生帮我报警。 [13:17.36]通过这样一个方法, [13:19.02]将某一个人从群体当中抽离出来, [13:21.81]那么他就不容易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了。 [13:25.00]除了群体的行为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之外, [13:28.24]另一方面, [13:29.03]群体的期望也会影响人的行为。 [13:32.22]心理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13:34.57]在某年9月份开学的时候, [13:36.34]研究者对某小学1~6年级所有的学生进行了一项IQ测试, [13:40.84]并且记录下了他们的成绩。 [13:42.94]最后, [13:43.44]研究者从每个班级当中随机选出一部分孩子, [13:46.84]并且告诉他们的老师说, [13:48.46]这些孩子的智商更高, [13:50.11]将来更容易有成就。 [13:52.08]实际上呢, [13:53.08]这些孩子都是随机选出来的, [13:55.48]而研究者之所以这么做, [13:57.13]就是希望老师们能够真正的相信这些孩子未来会成功。 [14:01.72]后来, [14:02.42]一整个学期过去了, [14:04.10]研究人员又对全部的学生做了一次测试, [14:07.13]结果显示, [14:08.03]那些被老师认为智商更高的学生, [14:10.37]其测试分数的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学生。 [14:15.12]由此可见, [14:16.42]一年来老师对于每位学生的不同期望是足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上产生不同的结果。 [14:22.84]这样的现象在心理学中叫做自我实现预言, [14:27.19]意思是说, [14:27.97]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的时候呢, [14:30.54]这件事情就更有可能会发生了。 [14:33.37]这很好的解释了12星座理论为何看起来会奏效。 [14:37.27]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一个人的性格和他出生的日期有关联啊, [14:41.65]但是呢, [14:42.25]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 [14:43.89]由于他身边的同学、 [14:45.70]朋友、 [14:46.26]兄弟姐妹相信星座的理论, [14:48.49]致使这些群体对于他们的性格产生了期待。 [14:51.90]那久而久之, [14:53.02]这样的期待就会更容易在这个人的身上变成现实, [14:56.56]这个人的行为也就会变得更加符合星座书当中的那些描述了。 [15:02.28]好了, [15:02.92]第二部分我们讲了群体行为和群体期望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 [15:07.66]接下来第三部分我们就来说一说情境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 [15:12.82]情境对人的影响也有很多种方式, [15:15.37]我们从物理环境、 [15:16.93]社会环境、 [15:17.92]生理情境、 [15:19.15]偏见情境这四点来深入探讨。 [15:22.26]首先, [15:23.14]物理环境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倾向。 [15:26.46]经炒看棒球比赛的人都会知道, [15:28.96]投球手有的时候会故意将球扔到对方接球手的脸上, [15:32.86]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发泄行为。 [15:35.65]而在一项针对大量棒球比赛数据的研究当中, [15:38.68]研究人员发现, [15:39.94]如果比赛当天的气温超过了32°C, [15:43.12]那么投球手就更有可能故意将球扔到对方接球手的脸上。 [15:48.14]相比于气温低于21°C的比赛, [15:51.18]这项行为的出现频率高出了整整一倍。 [15:54.92]这个现象说明了酷热天气会引发人们的攻击情绪。 [15:59.44]无独有偶, [16:00.41]在另外一项研究中, [16:01.61]研究人员也发现, [16:02.96]当气温升高的时候, [16:04.48]城市当中的攻击性犯罪的增长率要远远超过非攻击性犯罪的增长率。 [16:11.12]除了物理环境, [16:12.60]社会环境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16:15.54]研究人员在研究两性关系数据的时候发现, [16:18.72]如果在某一个社会当中达到适婚年龄的女性过多, [16:22.50]那么男人们就会更少的对婚姻做出承诺, [16:25.80]人们对性行为和晚婚的态度呢也会更加的开放。 [16:29.76]而当社会当中适婚男性过多的时候, [16:32.55]人们就会更加重视家庭, [16:34.34]提倡早婚, [16:35.31]并且对性行为更加的保守。 [16:38.10]根据这些现象, [16:39.39]心理学家们认为, [16:40.60]适婚男性增多会帮助女性要求配偶更加重视承诺, [16:44.73]重视家庭, [16:45.91]而适婚女性增多呢, [16:47.37]则会刺激女性为了获得男性的喜爱而相互竞争。 [16:51.28]接下来我们聊一聊生理情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16:55.18]举一个例子, [16:56.17]我们都知道人们在开心的时候会露出微笑的表情, [16:59.53]而事实上, [17:00.46]微笑这个生理动作也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开心。 [17:04.54]在一项被称为加笔实验的研究当中, [17:07.52]研究者将被试者们分成三组, [17:10.01]分别用三种方式夹住一支笔。 [17:13.04]第一组被试者被要求用牙齿夹住一支笔, [17:15.95]这个动作会促使他们露出微笑, [17:18.47]第二组被试者呢, [17:19.64]被要求用嘴唇夹住一支笔, [17:22.22]这个动作呀, [17:23.11]则像是生气时候的嘟嘴。 [17:26.00]第三组被试者则是用自己的非惯用手拿出一支笔。 [17:30.90]接下来, [17:31.69]三组被试者都要用笔来完成一些简单的连线和画图。 [17:35.47]任务完成之后, [17:36.93]研究者会让每一位被试者评定几张卡通图片的滑稽程度。 [17:41.86]实验结果表明, [17:42.85]与用手握笔的那一组被试者相比, [17:45.15]被迫露出微笑表情的那一组普遍觉得那些卡通图片更加的滑稽, [17:50.38]而被迫露出生气表情的那一组呢, [17:52.71]普遍觉得那些卡通图片更加无趣。 [17:56.26]除了以上三种情境之外, [17:58.49]偏见情景也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18:01.36]在一项实验当中, [18:02.57]被试者需要完成一个类似于电子游戏的任务, [18:05.75]他们所操控的角色是一名便衣警察。 [18:08.81]他们会从屏幕上看到一个接一个的行人从街道角落里出现, [18:13.37]而被试者只有一秒钟的时间对每一位路人做出反应。 [18:17.72]有的时候, [18:18.37]从角落里走出来的是一名警察, [18:20.96]这个时候被试者需要按下空格键表示安全, [18:25.04]有的时候, [18:25.69]从角落里走出来的是平民, [18:27.56]这个时候被试者什么都不需要做。 [18:29.78]而有的时候, [18:30.74]从角落里走出来的是一名持枪的罪犯, [18:33.83]这个时候被试者需要快速的将鼠标对准他进行射击。 [18:38.46]在这些不断出现的路人当中啊, [18:40.71]研究人员刻意安排了一部分浅色人种以及一部分黑人。 [18:45.07]根据实验的结果, [18:46.23]研究人员发现, [18:47.44]当角落里走出来的是一名黑人的时候, [18:50.23]被侍者们更容易将其误判成是一名持枪罪犯。 [18:54.54]与白人相比, [18:55.63]黑人更容易遭到错误的射击。 [18:58.36]由此可见, [18:59.19]即便是在全人类普遍崇尚种族平等的今天, [19:02.65]人们对于黑人群体存在的偏见仍然影响了我们的某些行为。 [19:08.68]事实上, [19:09.59]除了对他人的偏见情景之外, [19:11.66]对自己的偏见情景同样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19:15.14]在一项实验当中, [19:16.59]研究者首先请一些被试者来为一项公益活动进行签名。 [19:21.09]一部分被试者在签完名之后得到了1美元的报酬, [19:24.99]而另外一部分被试者在签完名之后得到了一句夸赞, [19:29.25]类似于你这么有善心, [19:31.05]真是太棒了。 [19:32.50]两天之后, [19:33.47]研究者对所有的被试者进行回访, [19:35.93]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再来参加一场公益活动。 [19:38.84]结果显示, [19:39.74]之前得到报酬的那一组被试者, [19:42.11]只有不到4成愿意再来参加下一场活动, [19:45.68]而之前得到夸赞的那一组被试者呢, [19:48.50]却有接近7成愿意来参加下一场活动。 [19:52.04]也就是说, [19:52.88]虽然是同样的公益活动, [19:54.76]但是由于不同的归因方式, [19:56.72]第一组被试者觉得自己是为了钱而来, [19:59.81]而第二组被试者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20:03.88]对于第二组被试者来说, [20:05.90]我是个有爱心的人, [20:07.49]这种针对自己的偏见情景也促使他们产生了更加友善的行为。 [20:13.24]好了, [20:14.06]讲到这儿, [20:14.75]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 [20:17.15]我们来回顾一下。 [20:19.16]第一个方面, [20:20.09]我们从说服、 [20:21.43]服从与从众三个角度讲了他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20:26.15]其中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 [20:28.28]如果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20:31.03]就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 [20:33.62]第二个方面, [20:34.64]我们讲了群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20:37.68]这其中包括群体行为和群体期望两个方面。 [20:41.46]旁观者效应告诉我们, [20:43.05]人的行为往往会参考群体的行为, [20:45.81]而自我实现预言让我们明白, [20:48.36]当人们期望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 [20:50.69]这件事就更有可能发生。 [20:53.48]第三个方面, [20:54.60]我们讲到了情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20:58.08]明白了像天气这样的物理环境、 [21:00.38]人口数量等社会环境, [21:02.27]以及动作表情等生理情景和人们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偏见情景, [21:07.68]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21:10.35]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21:12.15]为你准备的笔记本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 [21:16.24]恭喜你, [21:17.48]又听完了一本书。 

LRC动态歌词下载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22]你好,
[00:00.94]欢迎每天听本书。
[00:02.39]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自我群体社会,
[00:05.87]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84万字,
[00:08.47]我会用大约21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
[00:12.56]他人群体和情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
[00:17.15]不知道你是否曾经注意到啊,
[00:19.37]在我们的身上存在着很多不由自己控制的反常行为。
[00:23.42]比如说有的时候你会对某一件事情本来有自己的观点,
[00:26.84]但是却因为其他大多数人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呢?
[00:30.02]所以你就会附和着说出和他人类似的想法。
[00:33.68]再比如说,
[00:34.50]美国曾经有一位无辜的少年,
[00:36.39]在发现自己的母亲被人谋杀之后没有多久,
[00:39.45]竟然却认为自己就是凶手。
[00:42.33]而全程中,
[00:43.28]负责审问的警察们并没有使用任何的暴力逼供的手段。
[00:48.02]这些匪夷所思的现象究竟是随机出现的呢?
[00:51.30]还是背后有迹可循呢?
[00:53.25]人们的行为是由自己完全控制的吗?
[00:55.77]本书会告诉你,
[00:57.00]他人、
[00:57.60]群体与情境对我们的行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01:02.04]他们会改变你的态度,
[01:03.62]影响你的爱情,
[01:04.86]迫使你服从他人,
[01:06.14]甚至可能会产生暴力行为等等。
[01:09.22]而这些话题本身也代表着一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们的思想、
[01:13.75]情感和行为是如何受到他人影响的学科,
[01:17.72]那就是社会心理学。
[01:20.50]而这本自我群体社会也是全美五大名校采用的社会心理学标准教材。
[01:27.17]本书不仅以科普的方式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由来、
[01:31.01]研究方法,
[01:32.15]更是以很多典型的案例为线索,
[01:34.40]将那些最为精彩的社会心理学发现关联在一起,
[01:38.21]深入洞悉案例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奥秘。
[01:42.82]本书由罗伯特西奥迪尼、
[01:44.96]史蒂文纽伯格和道格拉斯肯里克三位作者联合撰写,
[01:49.70]其中领衔主笔是罗伯特西奥迪尼,
[01:52.40]他被誉为是影响力教父。
[01:54.89]他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终身校董事、
[01:57.77]讲席教授,
[01:58.67]也是研究生特聘教授,
[02:00.56]曾经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的***,
[02:04.40]并且获得了消费心理协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02:09.41]他的代表作影响力已经被翻译成了30种语言,
[02:13.04]在全球售出了300万册,
[02:15.11]并且被财富杂志评选为75本必读的最睿智的图书之一。
[02:21.02]好了,
[02:21.68]介绍完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的基本情况呢?
[02:24.74]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为你讲述书中的内容,
[02:28.53]第一个方面,
[02:29.52]他人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02:32.07]第二个方面是群体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02:35.70]而第三个方面呢,
[02:36.89]是情境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02:40.62]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
[02:42.79]他人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02:45.64]我们知道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态度,
[02:49.17]而有一些时候呢,
[02:50.29]我们想要去改变他人对于某件事的态度,
[02:53.13]就会去说服他人。
[02:55.00]那么人们的态度是如何被他人改变的呢?
[02:58.30]说服这个行为又有怎样的玄机呢?
[03:01.12]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啊,
[03:03.25]1973年的一天,
[03:04.66]年仅18岁的皮特从教堂聚会回家以后,
[03:08.26]发现自己的妈妈躺在地上,
[03:10.08]已经被人谋杀了。
[03:11.71]皮特强忍着悲痛,
[03:13.08]立刻拨打了911,
[03:14.77]然而当警察赶到现场之后,
[03:16.65]他却被当做了首要的怀疑目标,
[03:19.45]随后的24小时改变了皮特的一生。
[03:22.66]经过连夜的审讯,
[03:23.94]皮特在认罪书上签了字,
[03:25.96]此时他竟然承认并且相信自己就是杀害自己母亲的凶手。
[03:31.04]这份认罪书让检察官给皮特定了罪,
[03:34.49]直到两年之后,
[03:35.67]新任检察官查看卷宗,
[03:37.62]发现新的证据证明皮特无罪,
[03:40.20]才还皮特以清白和自由。
[03:43.20]那么,
[03:43.53]在那间审讯室里,
[03:44.66]究竟发生了什么,
[03:46.04]能让这位少年的态度有如此大的改变,
[03:48.66]以至于相信是自己杀了自己的母亲呢?
[03:51.84]首先我们要知道,
[03:53.16]态度是有强弱之分的,
[03:55.23]比如说喜欢长发,
[03:56.91]生于短发是一个比较弱的态度,
[03:59.64]他容易被改变,
[04:01.05]而相信自己不会杀害自己的母亲就是一个比较强的态度了,
[04:05.39]他很难被改变。
[04:06.98]而这种态度之所以不容易被改变,
[04:09.56]有一个原因就是态度的嵌入性。
[04:12.30]意思就是说呢,
[04:13.50]态度往往是和某种个人特质或者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
[04:17.85]比如一个正常人认为我不会杀害自己的母亲,
[04:21.24]其背后是和我爱我的家人,
[04:23.76]我是一个善良的人这种价值观是有关系的。
[04:27.63]那如果放弃了这种态度,
[04:29.34]就意味着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
[04:32.20]所以想要说服他人,
[04:33.74]可以先想办法来降低态度的嵌入性。
[04:37.28]在皮特的案例当中,
[04:38.65]负责审问的***们就用到了这个方法。
[04:41.60]他们发现皮特的母亲生前是一个易怒之人,
[04:44.78]常常对于身边的人加以指责或者是抨击。
[04:47.84]于是他们首先就告诉皮特,
[04:49.73]他很有可能是被母亲激怒之后冲动将母亲杀死的,
[04:53.99]而由于暴怒情绪的影响,
[04:55.64]这一段记忆被压抑了,
[04:57.17]所以呢,
[04:57.77]才会想不起来。
[04:59.06]这个说法对撼动皮特的态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5:02.81]一方面,
[05:03.59]失忆的可能性让皮特对自己的记忆变得没有那么自信了,
[05:07.19]另一方面呢,
[05:08.09]他降低了皮特对于自己是无辜的这个态度的嵌入性。
[05:12.50]就像很多喝酒之后犯罪的人一样,
[05:14.80]他们的内心开始觉得,
[05:16.16]如果是我做的,
[05:17.60]那么不是因为我不善良,
[05:19.22]只怪我的大脑被麻痹了。
[05:21.54]警察劝说皮特,
[05:23.23]他是由于易怒,
[05:24.39]所以呢忘记自己杀了人。
[05:26.89]而这种围绕事件本身提供论据的说服方式被称为是中心路径。
[05:32.56]而研究者们认为,
[05:33.82]除了中心路径之外,
[05:35.34]还有一种叫做外周路径的加工方式。
[05:38.50]这个外周路径的意思呢?
[05:40.05]就是说通过一些与事件本身无关的信息来影响人们的态度。
[05:45.13]比如说我们经常在广告里看见的权威专家证明2000万家庭的选择这之类的信息就是属于外周路径。
[05:53.52]在审问的过程中,
[05:54.81]***告诉皮特自己是测谎专家,
[05:57.28]并且欺骗他说测谎仪的结果表明了就是他杀了他的母亲。
[06:02.17]这里也是用到了外周路径的收服方式,
[06:05.14]让皮特进一步的对自己的清白产生了怀疑。
[06:08.60]在心理学当中,
[06:09.96]中心路径和外周路径一起被统称为说服的双加工模型。
[06:15.99]除了以上的说服方式之外,
[06:17.76]在长达8个小时的审讯过程中,
[06:19.85]***们不断地为皮特塑造了一个逼真的犯罪现场。
[06:23.67]比如,
[06:24.09]他们问皮特,
[06:25.23]你是否记得你用一把刮胡刀割断了他的喉咙?
[06:29.58]或者你忘记你踩了他的脚了吗?
[06:33.02]在持续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之后,
[06:35.49]皮特对于自己犯罪的记忆越来越清晰,
[06:38.76]画面也越来越真实,
[06:40.38]更容易去描绘。
[06:42.24]这也是导致他后来认罪的重要的原因。
[06:46.14]另外,
[06:46.86]除了皮特态度的转变令人震惊之外,
[06:49.41]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
[06:51.10]警方的行为也是耐人寻味的。
[06:54.31]明明在审讯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能表明皮特无辜的线索,
[06:58.75]***们和检察官为何却视而不见呢?
[07:02.06]在这里,
[07:02.91]我们就要说到鼎鼎大名的认知失调理论了。
[07:07.02]认知失调理论大致的意思是说,
[07:09.42]如果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07:12.57]就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
[07:14.61]从而强迫自己改变态度或者改变行为,
[07:17.51]是二者重回一致的状态。
[07:20.00]在认知失调理论兴起之前,
[07:22.17]人们认为只有态度的改变才能引起行为的改变,
[07:25.80]而认知失调理论却告诉人们,
[07:27.87]如果行为先发生了改变,
[07:29.69]那么态度也可能会随之改变。
[07:32.76]在审讯的过程中,
[07:34.08]虽然检察官们后来发现了一些表明皮特无辜的线索,
[07:37.95]但是由于警方和检察官已经对这个少年进行了抓捕并且定罪,
[07:42.63]因此呢,
[07:43.28]皮特是无辜的这样一个想法就让他们感受到了强烈的认知失调,
[07:48.06]所以他们否定了这个想法,
[07:49.89]认为那些对皮特有利的线索都是不可靠的。
[07:53.54]最终,
[07:54.36]在种种社会心理学因素的作用之下,
[07:57.08]这个18岁的无辜少年带着冤屈与茫然,
[08:00.72]承担了本不属于他的罪责。
[08:03.33]虽然两年之后他被判无罪出狱,
[08:05.63]但是他的人生已经被完全的改变了。
[08:08.61]而本案最早的那位检察官,
[08:10.68]据说至死都还坚信皮特是真正的凶手。
[08:15.16]好了,
[08:15.89]刚才我们谈到了他人是如何通过说服而改变我们的态度,
[08:20.24]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呢,
[08:21.89]发生改变的并不只是态度,
[08:24.10]还包括了行为。
[08:25.73]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从众与服从这两种现象。
[08:30.70]说起从众与服从,
[08:32.96]本书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啊。
[08:35.84]比如说,
[08:36.31]研究人员发现,
[08:37.31]即便是在很简单的问题上,
[08:39.41]人们也很容易盲从,
[08:40.78]跟随他人做出错误的选择。
[08:43.37]在一项实验当中,
[08:44.50]研究人员让被试者先看黑板上的一条线段,
[08:48.08]然后呢,
[08:48.73]再要求他们从另外3条长度不等的线段当中选出和第一条一样的那条线段,
[08:54.80]并且观察他们的错误率。
[08:56.48]这些被试者被分成了两组,
[08:58.91]第一组被试者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作答,
[09:01.82]而第二组被试者不同,
[09:03.32]他们要先等房间里的另外7名被试者给出答案之后,
[09:06.92]再说出自己的答案。
[09:08.56]而事实上,
[09:09.65]这另外的7名被试者全都是研究人员扮演的,
[09:13.55]他们在答题的时候会统一的选择一个错误的选项,
[09:16.81]然后再轮到真正的被试者来回答。
[09:19.92]试想一下,
[09:21.16]如果你是答题者,
[09:22.51]当你一眼就知道答案是B,
[09:24.46]但是前面7个人都掷地有声的选择A的时候,
[09:27.70]你会改变自己的选择吗?
[09:29.94]实验结果令人惊讶,
[09:31.57]在没有干扰的那一组,
[09:33.10]被试者的错误率只有5%,
[09:35.50]而在有人干扰的那一组呢?
[09:37.51]被试者的错误率竟然高达75%。
[09:41.62]可见啊,
[09:42.71]哪怕是在非常简单的问题上,
[09:44.99]从众的力量也是可怕的。
[09:47.72]多人的行为可以诱导我们从众,
[09:50.13]那么来自旁人的指令又是怎样让我们服从的呢?
[09:54.16]心理学上另外一项著名的实验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就像我们展示了服从的奥秘。
[10:00.70]研究中的被试者们在主持人的要求下,
[10:03.64]需要按下仪器上的按钮,
[10:05.57]对另外一名被试者施加电击惩罚。
[10:08.74]事实上,
[10:09.71]虽然被电击的这名被试者叫声凄厉,
[10:12.61]面部扭曲,
[10:13.73]但是他实际上只是一位善于表演的研究员,
[10:17.12]也并不会真正产生电流。
[10:19.79]实验当中,
[10:20.51]在那名真正的被试者看来,
[10:22.43]电压的数值从0伏开始一次次的上升,
[10:26.24]一直到450伏。
[10:28.52]在这个过程中,
[10:29.61]主持人只是一次次的告诉被试者这是你的任务,
[10:33.15]你必须要完成这之类的命令。
[10:36.21]研究者想要知道这些被试者在电压升到多少时会选择拒绝服从主事的命令。
[10:43.02]然而,
[10:43.75]结果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10:46.27]虽然所有的被试者都在施加惩罚的过程中感到了内心的煎熬,
[10:50.95]但是竟然有65%的被试者直到电压升高到最高值的450伏都没有反抗主事的命令。
[10:59.32]而最早反抗命令的被试者,
[11:01.40]其所用的电压也达到了300伏。
[11:04.60]如果真正有电压存在的话,
[11:06.76]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11:09.20]毫无疑问,
[11:10.35]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11:11.70]服从有的时候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11:14.43]它的力量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
[11:18.16]好了,
[11:18.91]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
[11:20.57]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11:22.49]我们讲到了说服、
[11:24.05]从众与服从对我们的巨大影响,
[11:27.11]那接下来呢,
[11:27.97]我们来说第二部分,
[11:29.47]群体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11:32.30]群体对人行为的影响方式有很多种,
[11:35.10]接下来我们从群体行为和群体期望这两个角度来看一看群体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
[11:42.60]先来看一个例子,
[11:44.23]1964年3月13号凌晨的3点,
[11:47.05]一名叫做凯瑟琳珍诺维斯的年轻女性在纽约一座富人小区的街道上被陌生男子用刀刺死了。
[11:54.58]在长达半个小时的行凶过程中,
[11:56.71]总共有38位邻居在自家的窗户边上目睹了这一凶案的发生。
[12:01.96]可是,
[12:02.60]令全美国人都震惊的是,
[12:04.64]这38位邻居当中,
[12:06.17]竟然没有一位伸出援手,
[12:07.78]甚至没有人打电话报警。
[12:09.80]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2:12.38]难道是因为这38位邻居恰好全都是没有勇气和缺乏善心的人吗?
[12:18.50]其实,
[12:19.38]这38位邻居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被群体的行为影响了。
[12:24.27]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
[12:25.83]正是由于有多达38位****,
[12:28.28]才导致了每一个人都会参考群体的行为。
[12:31.78]试想一下,
[12:32.99]当你作为其中的一个****,
[12:34.85]半夜被吵醒来到窗边看到被害者以及几十位在窗边围观的邻居的时候,
[12:41.18]你是否也会本能的在脑海里想到,
[12:44.12]既然大家都没有去帮他,
[12:45.77]那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吧?
[12:47.86]或者是说,
[12:48.86]如果他需要帮助,
[12:50.14]那早就有人去了。
[12:52.02]你很有可能会本能的觉得这件事儿和自己的关系并不大,
[12:56.02]因此呢,
[12:56.64]也没有对受害者给予帮助。
[12:59.17]这样的现象,
[13:00.01]心理学家们将之称为旁观者效应。
[13:03.40]因此,
[13:04.21]假如一位女性在街头遇到陌生人的侵犯,
[13:07.13]最好的求助方式是冲着围观的人群当中的某个人呼喊,
[13:11.60]比如说我需要帮助,
[13:13.43]请穿蓝色短袖、
[13:14.84]戴眼镜的先生帮我报警。
[13:17.36]通过这样一个方法,
[13:19.02]将某一个人从群体当中抽离出来,
[13:21.81]那么他就不容易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了。
[13:25.00]除了群体的行为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之外,
[13:28.24]另一方面,
[13:29.03]群体的期望也会影响人的行为。
[13:32.22]心理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13:34.57]在某年9月份开学的时候,
[13:36.34]研究者对某小学1~6年级所有的学生进行了一项IQ测试,
[13:40.84]并且记录下了他们的成绩。
[13:42.94]最后,
[13:43.44]研究者从每个班级当中随机选出一部分孩子,
[13:46.84]并且告诉他们的老师说,
[13:48.46]这些孩子的智商更高,
[13:50.11]将来更容易有成就。
[13:52.08]实际上呢,
[13:53.08]这些孩子都是随机选出来的,
[13:55.48]而研究者之所以这么做,
[13:57.13]就是希望老师们能够真正的相信这些孩子未来会成功。
[14:01.72]后来,
[14:02.42]一整个学期过去了,
[14:04.10]研究人员又对全部的学生做了一次测试,
[14:07.13]结果显示,
[14:08.03]那些被老师认为智商更高的学生,
[14:10.37]其测试分数的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学生。
[14:15.12]由此可见,
[14:16.42]一年来老师对于每位学生的不同期望是足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上产生不同的结果。
[14:22.84]这样的现象在心理学中叫做自我实现预言,
[14:27.19]意思是说,
[14:27.97]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的时候呢,
[14:30.54]这件事情就更有可能会发生了。
[14:33.37]这很好的解释了12星座理论为何看起来会奏效。
[14:37.27]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一个人的性格和他出生的日期有关联啊,
[14:41.65]但是呢,
[14:42.25]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
[14:43.89]由于他身边的同学、
[14:45.70]朋友、
[14:46.26]兄弟姐妹相信星座的理论,
[14:48.49]致使这些群体对于他们的性格产生了期待。
[14:51.90]那久而久之,
[14:53.02]这样的期待就会更容易在这个人的身上变成现实,
[14:56.56]这个人的行为也就会变得更加符合星座书当中的那些描述了。
[15:02.28]好了,
[15:02.92]第二部分我们讲了群体行为和群体期望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
[15:07.66]接下来第三部分我们就来说一说情境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
[15:12.82]情境对人的影响也有很多种方式,
[15:15.37]我们从物理环境、
[15:16.93]社会环境、
[15:17.92]生理情境、
[15:19.15]偏见情境这四点来深入探讨。
[15:22.26]首先,
[15:23.14]物理环境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倾向。
[15:26.46]经炒看棒球比赛的人都会知道,
[15:28.96]投球手有的时候会故意将球扔到对方接球手的脸上,
[15:32.86]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发泄行为。
[15:35.65]而在一项针对大量棒球比赛数据的研究当中,
[15:38.68]研究人员发现,
[15:39.94]如果比赛当天的气温超过了32°C,
[15:43.12]那么投球手就更有可能故意将球扔到对方接球手的脸上。
[15:48.14]相比于气温低于21°C的比赛,
[15:51.18]这项行为的出现频率高出了整整一倍。
[15:54.92]这个现象说明了酷热天气会引发人们的攻击情绪。
[15:59.44]无独有偶,
[16:00.41]在另外一项研究中,
[16:01.61]研究人员也发现,
[16:02.96]当气温升高的时候,
[16:04.48]城市当中的攻击性犯罪的增长率要远远超过非攻击性犯罪的增长率。
[16:11.12]除了物理环境,
[16:12.60]社会环境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16:15.54]研究人员在研究两性关系数据的时候发现,
[16:18.72]如果在某一个社会当中达到适婚年龄的女性过多,
[16:22.50]那么男人们就会更少的对婚姻做出承诺,
[16:25.80]人们对性行为和晚婚的态度呢也会更加的开放。
[16:29.76]而当社会当中适婚男性过多的时候,
[16:32.55]人们就会更加重视家庭,
[16:34.34]提倡早婚,
[16:35.31]并且对性行为更加的保守。
[16:38.10]根据这些现象,
[16:39.39]心理学家们认为,
[16:40.60]适婚男性增多会帮助女性要求配偶更加重视承诺,
[16:44.73]重视家庭,
[16:45.91]而适婚女性增多呢,
[16:47.37]则会刺激女性为了获得男性的喜爱而相互竞争。
[16:51.28]接下来我们聊一聊生理情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16:55.18]举一个例子,
[16:56.17]我们都知道人们在开心的时候会露出微笑的表情,
[16:59.53]而事实上,
[17:00.46]微笑这个生理动作也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开心。
[17:04.54]在一项被称为加笔实验的研究当中,
[17:07.52]研究者将被试者们分成三组,
[17:10.01]分别用三种方式夹住一支笔。
[17:13.04]第一组被试者被要求用牙齿夹住一支笔,
[17:15.95]这个动作会促使他们露出微笑,
[17:18.47]第二组被试者呢,
[17:19.64]被要求用嘴唇夹住一支笔,
[17:22.22]这个动作呀,
[17:23.11]则像是生气时候的嘟嘴。
[17:26.00]第三组被试者则是用自己的非惯用手拿出一支笔。
[17:30.90]接下来,
[17:31.69]三组被试者都要用笔来完成一些简单的连线和画图。
[17:35.47]任务完成之后,
[17:36.93]研究者会让每一位被试者评定几张卡通图片的滑稽程度。
[17:41.86]实验结果表明,
[17:42.85]与用手握笔的那一组被试者相比,
[17:45.15]被迫露出微笑表情的那一组普遍觉得那些卡通图片更加的滑稽,
[17:50.38]而被迫露出生气表情的那一组呢,
[17:52.71]普遍觉得那些卡通图片更加无趣。
[17:56.26]除了以上三种情境之外,
[17:58.49]偏见情景也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18:01.36]在一项实验当中,
[18:02.57]被试者需要完成一个类似于电子游戏的任务,
[18:05.75]他们所操控的角色是一名便衣警察。
[18:08.81]他们会从屏幕上看到一个接一个的行人从街道角落里出现,
[18:13.37]而被试者只有一秒钟的时间对每一位路人做出反应。
[18:17.72]有的时候,
[18:18.37]从角落里走出来的是一名警察,
[18:20.96]这个时候被试者需要按下空格键表示安全,
[18:25.04]有的时候,
[18:25.69]从角落里走出来的是平民,
[18:27.56]这个时候被试者什么都不需要做。
[18:29.78]而有的时候,
[18:30.74]从角落里走出来的是一名持枪的罪犯,
[18:33.83]这个时候被试者需要快速的将鼠标对准他进行射击。
[18:38.46]在这些不断出现的路人当中啊,
[18:40.71]研究人员刻意安排了一部分浅色人种以及一部分黑人。
[18:45.07]根据实验的结果,
[18:46.23]研究人员发现,
[18:47.44]当角落里走出来的是一名黑人的时候,
[18:50.23]被侍者们更容易将其误判成是一名持枪罪犯。
[18:54.54]与白人相比,
[18:55.63]黑人更容易遭到错误的射击。
[18:58.36]由此可见,
[18:59.19]即便是在全人类普遍崇尚种族平等的今天,
[19:02.65]人们对于黑人群体存在的偏见仍然影响了我们的某些行为。
[19:08.68]事实上,
[19:09.59]除了对他人的偏见情景之外,
[19:11.66]对自己的偏见情景同样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19:15.14]在一项实验当中,
[19:16.59]研究者首先请一些被试者来为一项公益活动进行签名。
[19:21.09]一部分被试者在签完名之后得到了1美元的报酬,
[19:24.99]而另外一部分被试者在签完名之后得到了一句夸赞,
[19:29.25]类似于你这么有善心,
[19:31.05]真是太棒了。
[19:32.50]两天之后,
[19:33.47]研究者对所有的被试者进行回访,
[19:35.93]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再来参加一场公益活动。
[19:38.84]结果显示,
[19:39.74]之前得到报酬的那一组被试者,
[19:42.11]只有不到4成愿意再来参加下一场活动,
[19:45.68]而之前得到夸赞的那一组被试者呢,
[19:48.50]却有接近7成愿意来参加下一场活动。
[19:52.04]也就是说,
[19:52.88]虽然是同样的公益活动,
[19:54.76]但是由于不同的归因方式,
[19:56.72]第一组被试者觉得自己是为了钱而来,
[19:59.81]而第二组被试者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20:03.88]对于第二组被试者来说,
[20:05.90]我是个有爱心的人,
[20:07.49]这种针对自己的偏见情景也促使他们产生了更加友善的行为。
[20:13.24]好了,
[20:14.06]讲到这儿,
[20:14.75]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
[20:17.15]我们来回顾一下。
[20:19.16]第一个方面,
[20:20.09]我们从说服、
[20:21.43]服从与从众三个角度讲了他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20:26.15]其中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
[20:28.28]如果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20:31.03]就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
[20:33.62]第二个方面,
[20:34.64]我们讲了群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20:37.68]这其中包括群体行为和群体期望两个方面。
[20:41.46]旁观者效应告诉我们,
[20:43.05]人的行为往往会参考群体的行为,
[20:45.81]而自我实现预言让我们明白,
[20:48.36]当人们期望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
[20:50.69]这件事就更有可能发生。
[20:53.48]第三个方面,
[20:54.60]我们讲到了情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20:58.08]明白了像天气这样的物理环境、
[21:00.38]人口数量等社会环境,
[21:02.27]以及动作表情等生理情景和人们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偏见情景,
[21:07.68]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21:10.35]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21:12.15]为你准备的笔记本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
[21:16.24]恭喜你,
[21:17.48]又听完了一本书。

更新时间:2022-06-16 所属语言: 所属歌手:骇客武林 所属专辑:每天读一本好书

温馨提示: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版权均属于各音乐门户,如果无意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我们

推荐音乐

最新歌单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自若本站收录的无意侵犯了DJ或DJ所属公司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方式来信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删除!90听吧 

90听吧-免费MP3下载|流行DJ舞曲|抖音热门歌曲|网络热门歌曲|酷狗音乐排行 联系邮箱tamg235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