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成功 √ 返回继续
音乐地址
下载链接
音乐ID
音乐歌词
音乐名称
音乐作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博格660 >> 博格660《0831《历史研究3》 東西堂主解读》[MP3_LRC]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30]你好, [00:00.90]欢迎每天听本书, [00:01.93]我是于浩, [00:02.74]今天我继续为你解读历史研究, [00:05.14]这是历史学领域的一套经典之作。 [00:07.54]本书的中文版呢, [00:08.83]总计是90万字, [00:10.27]我将分成三期给你解读, [00:12.06]今天是第三期, [00:13.21]我会用大约26分钟时间为您讲解书中精髓。 [00:17.20]文明对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00:19.64]以及文明复兴和未来主义这两个社会发展中常见的现象, [00:24.17]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00:26.44]上一期啊, [00:27.38]我们讲到历史学意义上的技术进步, [00:30.10]它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00:32.63]生物和社会都要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 [00:36.05]决定文明能否建立起来的是某一代人, [00:39.14]但决定它能不能持续发展的是几代人。 [00:42.50]对待年轻群体多样性的压抑, [00:44.73]会导致文明发展停滞。 [00:47.12]和中国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00:49.32]合久必分相类似, [00:50.97]西方也有同样的历史观。 [00:53.40]作者呀, [00:54.22]把这种历史观概括为溃败、 [00:57.04]重整, [00:57.70]再溃败, [00:58.50]再重整, [00:59.29]或者分散统一再分散再统一。 [01:02.65]欧洲2000多年发展也印证了这个规律。 [01:06.56]接着上期的内容呢? [01:07.98]今天我们讲讲在战争与和平之外, [01:10.50]人类社会的第三种状态, [01:12.38]也就是文明的对峙。 [01:14.34]和单纯的战争或者单纯的和平相比, [01:17.10]这是文明最为惯常的存在方式。 [01:20.00]长期对峙的两个文明之间呢? [01:22.29]彼此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 [01:24.51]会吸收有利因素为自己所用, [01:26.97]最终呢, [01:27.59]会带来社会的改变。 [01:29.70]同时, [01:30.27]我们还会讲到文明在时间维度上的两个现象, [01:33.48]分别是文明的复兴和历史的未来主义。 [01:37.32]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比人们熟知的文艺复兴更大的概念。 [01:41.74]在中国古代, [01:42.78]也曾经出现过典型的文明复兴, [01:45.52]比如儒家文化在汉朝以后的复兴。 [01:49.08]至于未来主义, [01:50.22]它虽然成型于艺术领域, [01:51.91]但在历史意义上的未来主义啊, [01:53.86]起源更早, [01:54.79]往往带有很强的激进色彩。 [01:57.38]那这期音频呢, [01:58.53]我就从军事边界、 [01:59.97]文明复兴和未来主义三个方面来给你讲一讲文明在时间、 [02:04.55]空间上的一些共同的规律, [02:06.72]下面呢, [02:07.31]我们就一个个说。 [02:08.92]先来看第一个观点, [02:10.43]文明的对峙会促进社会的转变。 [02:14.44]从古到今呢, [02:15.58]人类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 [02:18.23]这也给了人们一种错觉, [02:19.91]那就是整个历史的发展只是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二分法。 [02:25.06]但实际上, [02:26.06]如果你仔细观察, [02:27.44]在这个二分法之外, [02:28.78]还有一个第三种状态, [02:30.43]那就是文明的对峙。 [02:32.74]所谓文明的对峙, [02:34.09]是指不同文明的对立和竞争关系, [02:36.49]这种关系往往以军事边界的长期树立为标志。 [02:40.80]纵观历史, [02:41.83]这才是社会发展的常态。 [02:44.72]比如说很多人都知道的民间故事杨家将, [02:48.09]他呢, [02:48.51]取材于中国北宋年间宋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 [02:52.80]其中所谓的辽国是游牧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权。 [02:56.86]在很多人印象里, [02:58.18]北宋和辽国是势不两立的, [03:00.28]他们之间好像一直在打仗。 [03:02.52]但实际上呢, [03:03.36]在1005年, [03:04.60]这两个政权曾经签订了一份协议, [03:07.18]规定北宋每年给辽国一定金钱和物品, [03:10.60]然后两国停止战争。 [03:13.16]这份协议的签署地啊, [03:14.93]在今天的河南濮阳县, [03:16.65]古代称作谭渊郡。 [03:19.12]所以这个约定呢, [03:20.14]也叫做澶渊之盟。 [03:22.44]在台湾之盟以后, [03:23.77]宋辽之间维持了100多年的非战争状态, [03:27.01]虽然偶尔也有小规模的骚扰, [03:29.08]但大规模的正面冲突是没有了。 [03:31.86]那这个时候你说算是战争还是和平呢? [03:34.81]其实都不是, [03:35.89]它是一种相互的对峙状态, [03:38.23]这种状态要远远长于他们之前的战争时间, [03:42.04]并且围绕着两个政权设立的军事边界, [03:45.28]两种文明在民间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交流。 [03:49.36]比如今天考古人员就发现, [03:51.92]古代辽国的文化里就发现有大量汉文化的痕迹, [03:55.82]同样, [03:56.35]在汉文化里也有当年契丹带来的影响。 [03:59.96]可以说, [04:00.69]这两个社会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转变, [04:03.66]他们都从对方身上吸取了很多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 [04:08.25]融入到了自己的社会里。 [04:10.70]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04:12.90]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 [04:14.24]因为对峙是文明存在的一种常态。 [04:17.80]它持续的时间远比单纯的战争与和平更长, [04:21.56]这就给文明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04:24.92]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呢, [04:26.55]由于军事边界的树立, [04:28.05]也让对峙的文明之间产生了心理上的影响。 [04:31.44]大家围绕着如何驻守边界, [04:33.87]如何突破边界, [04:35.31]如何在边界存在的情况下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 [04:39.03]都发生了微妙的心态变化, [04:41.31]这种心态变化会促使社会的转变。 [04:45.38]在这部历史研究当中, [04:47.12]汤因比也提出过一个挑战与应战的理论, [04:50.73]这个理论的精髓是说一种文明在遭遇到外部挑战的时候, [04:55.20]会通过主动改变自身来适应挑战。 [04:58.05]这种挑战与应战包括文明与环境、 [05:01.05]文明与文明等方面。 [05:02.82]其中文明与环境的最好例子呢, [05:04.97]就是欧洲人当年对澳洲的开发。 [05:07.76]在18世纪以前, [05:09.30]澳洲大陆原本只有一些处在原始氏族状态下的原住民, [05:13.95]他们聚居在狭小的村落里, [05:16.35]以游牧、 [05:17.03]打猎为生。 [05:18.09]除此以外呢, [05:18.99]更多的地方是荒原和丘陵。 [05:21.82]在很长时间里, [05:23.33]澳洲只是英国人零星流放囚犯的地方。 [05:26.42]但随着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 [05:29.00]航海技术的大发展, [05:30.65]人类已经能够造出装载更多人、 [05:33.41]更大体量的运输船, [05:35.51]大规模移民成为可能。 [05:37.76]于是呢, [05:38.48]在之后的100多年里, [05:40.23]大量欧洲移民开始涌向澳洲, [05:42.48]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05:44.56]来到这里的欧洲人重新开垦土地, [05:47.24]兴建城市, [05:48.41]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澳大利亚这个国家。 [05:51.94]本质上说, [05:53.03]它既不同于澳洲的原住民文化, [05:55.34]也和欧洲本土的文化有着很大区别。 [05:58.19]甚至呢, [05:58.82]澳大利亚虽然也属于英联邦, [06:00.95]但它的英语都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口音。 [06:04.26]换句话说, [06:05.07]这已经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 [06:07.57]它最初的发展动力就是来自于这种人和环境之间的挑战与应战。 [06:13.82]除此以外呢? [06:14.88]汤因比的挑战与迎战这个理论体现文明和文明之间, [06:18.44]就是刚才说的文明的对峙。 [06:21.66]如果呀, [06:22.44]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 [06:24.04]分隔两个对峙文明的军事边界, [06:26.38]就好比一道水坝, [06:27.73]它表面上会阻挡水的流向, [06:29.83]但实际上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06:32.23]比如说地下水系统, [06:34.09]水还是会继续流动的, [06:36.31]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着水坝两边的植被和生态。 [06:40.90]就比如说在东西方古代都有长城, [06:43.85]其中中国的万里长城, [06:45.29]大家都知道它是为了阻挡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 [06:49.13]但这些游牧民族真的仅仅因为一道长城就被挡住了吗? [06:53.48]当然没有, [06:54.56]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今天汉民族的血统当中, [06:58.22]就有很多当年北方游牧民族, [07:00.50]比如契丹、 [07:01.43]柔然、 [07:02.21]鲜卑人的血统。 [07:04.46]西方的罗马帝国时代同样有过长城, [07:07.44]它是罗马与北方蛮族对峙的边界, [07:10.44]最著名的一段就是英国的哈德良长城。 [07:13.86]哈德良是罗马帝国的一位皇帝, [07:16.23]他当年曾经征服过英格兰, [07:18.25]不过当征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07:20.37]战争就没法进行下去了。 [07:22.45]因为罗马的国内开始发生经济危机, [07:25.39]哈德良不得不停止征服的脚步。 [07:28.32]所以他在今天英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附近修建了一道墙来抵御北方蛮族的入侵, [07:35.47]也就是著名的哈德良长城。 [07:38.60]这个哈德良长城虽然有名, [07:40.65]到今天也只剩下一些低矮的强基, [07:43.38]在外观和气势上完全没法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相比。 [07:47.60]不过呀, [07:48.17]它对英国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07:50.22]你可能知道, [07:51.21]英国是个狭长的岛国, [07:53.19]它有点像一个锻炼用的哑铃, [07:55.53]南边稍微大一点的是英格兰, [07:57.66]北边稍微小一点的是苏格兰。 [07:59.90]哈德良, [08:00.54]长城的位置呢, [08:01.43]大约就在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的这个地方, [08:04.56]也就是哑铃的手柄中间的这个位置, [08:07.19]哎, [08:07.40]这正好是英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 [08:11.08]不过呢, [08:11.99]长城修建的本身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08:15.08]它显然向蛮族表明一个问题, [08:17.11]那就是罗马人打不动了。 [08:19.84]果然, [08:20.51]在哈德良以后, [08:21.37]长城再次被突破, [08:22.79]帝国的富庶吸引着大批移民的涌入, [08:25.64]最终罗马还是被蛮族摧毁了。 [08:28.76]今天回头看来, [08:29.91]罗马长城更重要的意义是把文明对峙的前线推到了英伦三岛, [08:35.13]比如说今天英国的很多建筑就非常的罗马化。 [08:39.10]而英国无论是现在使用的法律, [08:41.69]还是信仰的宗教, [08:42.88]都和之前的古代罗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8:46.72]值得一提的是, [08:47.90]文明对峙的边界不一定是有形的, [08:50.17]它还可能是无形的。 [08:51.59]因为既是对峙, [08:52.73]就不一定在某一个地方, [08:54.31]而是体现在各个方面。 [08:56.09]比如在地理大发现以前, [08:58.19]也就是以哥伦布为代表的对美洲进行一系列探索之前, [09:02.81]美洲大陆是很少见到马这种动物的。 [09:06.17]担当地理大发现以后, [09:07.88]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来到了美洲, [09:10.40]也把马带到了美洲。 [09:13.32]殖民者开始和当地的原住民处于文明对峙的状态。 [09:17.23]这种对峙不仅让印第安人学会了骑马, [09:19.92]有了流动作战的骑兵部队, [09:21.91]而且还学会了欧洲人使用的滑膛枪。 [09:25.02]他们骑着马, [09:25.99]用枪和殖民者开展伏击战。 [09:28.48]这种无形的边界存在于高原、 [09:31.09]平原和原始森林里, [09:33.07]它让原本处在游牧状态下的印第安社会被迫转变。 [09:37.68]虽然这种文明最终还是灭亡了, [09:40.03]但曾经的这种转变, [09:41.67]就是文明对峙带来的巨大影响。 [09:45.52]好, [09:46.10]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观点, [09:47.81]文明的对峙会促进社会的转变。 [09:50.96]人们经常用战争与和平作为历史的划分, [09:54.33]但实际上, [09:55.14]在这种二分法之外, [09:56.85]还存在着第三种状态, [09:58.71]那就是文明的对峙。 [10:01.02]文明的对峙以军事边界的长期树立为标志, [10:04.63]它像水坝一样, [10:05.92]虽然表面上阻挡了水的流向, [10:08.08]但在暗地里仍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文明的发展, [10:12.55]会给对峙的文明带来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 [10:16.22]比如古代东方、 [10:17.51]西方都修建过长城, [10:19.35]但最终长城没有阻挡游牧民族的入侵, [10:22.35]而是带来了社会的改变。 [10:26.58]下面呢, [10:27.22]再来看第二个观点, [10:28.54]文明的复兴在世界范围具有普遍性。 [10:32.40]提到复兴这两个字, [10:33.85]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文艺复兴这个词, [10:36.58]它是指在14~17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复兴古希腊、 [10:41.04]古罗马文化的社会运动。 [10:43.18]这种复兴的影响不仅遍及了整个西方社会, [10:46.46]还深刻改变了当今世界的面貌。 [10:49.25]比如人们熟知的画作蒙娜丽莎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 [10:53.54]科学方面呢, [10:54.84]血液循环、 [10:55.71]自由落体、 [10:56.49]大气压力等等自然规律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现的。 [11:00.82]不过呀, [11:01.76]从整个历史发展的全局来看, [11:04.01]文艺复兴其实只是文明复兴的体现之一。 [11:07.78]除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11:09.25]人类社会还有很多其他的文明复兴形式。 [11:12.52]那什么叫做文明复兴呢? [11:14.42]它是指社会在发展进程中, [11:16.63]会以某种形式来重复之前的社会发展成果。 [11:20.72]当然, [11:21.13]这里的某种形式重复肯定不是原封不动的呈现, [11:24.68]而是以一种变通的方式体现出来。 [11:27.80]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的复兴。 [11:31.88]所谓儒家, [11:32.82]是指春秋时期孔子、 [11:34.77]孟子创立的一种学术流派, [11:36.90]他的基本主张就比如强调礼仪, [11:39.72]强调信义, [11:40.61]强调社会秩序, [11:41.79]强调以仁德治理国家。 [11:44.40]儒家本来是春秋时期众多思想流派当中的一个, [11:48.34]在当时, [11:49.09]像儒家这样的思想流派很多, [11:51.25]他们统称为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 [11:55.78]之所以这里提到先秦时代, [11:57.62]就是因为这种百家争鸣、 [11:59.51]百花齐放的状态啊, [12:01.09]仅仅维持到了秦朝以前。 [12:03.84]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 [12:05.65]又推行了以法家治理天下的策略。 [12:08.95]所谓法家呢, [12:10.05]就是主张以法律来治理国家, [12:12.16]强调法律的公开性和稳定性, [12:14.77]它和儒家以德治国的主张是相反的。 [12:18.26]在这种主张之下, [12:19.71]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都受到了打压, [12:23.16]一直到秦朝灭亡, [12:24.45]汉朝建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 [12:27.36]儒家都没有再成为主流思想。 [12:30.82]不过到了汉武帝以后, [12:32.57]采纳了一个叫做董仲舒的人的建议, [12:35.03]重新启用了儒家作为治国思想。 [12:38.44]从形式上看, [12:39.49]这种重新启用和春秋时代孔子、 [12:42.31]孟子的儒家思想是非常相似的。 [12:44.60]比如他们都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 [12:47.60]都强调社会的秩序, [12:49.52]这可以说是儒家文化的一次复兴。 [12:52.62]不过呢, [12:53.35]就像刚才说的, [12:54.36]文明的复兴并不是之前社会发展成果原封不动的呈现, [12:58.81]而是进行了变通。 [13:01.10]就比如在董仲舒主张复兴的儒家中, [13:04.34]融入了很多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 [13:07.47]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君权神授的理论。 [13:11.46]他强调天是有意志的, [13:13.95]帝王和上天有着与生俱来的某种感应, [13:17.10]他是上天派在人间治理国家的代表。 [13:20.36]换句话说, [13:21.05]就是君主的权利是神授予的, [13:24.00]所以叫做君权神授。 [13:26.68]和先秦时代孔子、 [13:28.43]孟子的儒家相比, [13:29.72]董仲舒的儒家建立的一切等级秩序和实施的一切以德治国的策略, [13:34.76]都是以帝王为核心的。 [13:37.04]他对稳固当时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体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3:42.54]儒家的复兴在汉朝以后继续推进, [13:45.85]一直到宋朝、 [13:47.10]明朝, [13:47.80]又融入了道家、 [13:48.97]佛家的观点, [13:49.87]并成为此后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13:53.54]同样, [13:54.30]西方社会像这种复兴也是非常常见的, [13:57.00]那么这其中呢, [13:57.81]就比如罗马法的复兴。 [14:00.20]所谓罗马法呀, [14:01.41]是指古罗马时期制定的法律, [14:03.63]也包括一些习惯法和皇帝的命令。 [14:06.74]公元5世纪呢? [14:07.95]罗马帝国灭亡之前, [14:09.66]通行于帝国的法律执行机构没有了, [14:12.33]罗马法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14:14.92]但由于罗马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 [14:17.66]在人们心中已经形成了共同的认同观念, [14:21.02]很快, [14:21.65]第一波复兴就在拜占庭帝国开始了。 [14:25.06]那所谓的拜占庭帝国呢? [14:26.69]简单说, [14:27.28]可以理解成昔日罗马帝国延续下来的一个分支。 [14:31.26]他呢? [14:31.78]躲过了蛮族入侵的浪潮, [14:33.49]在地中海东部巩固下的阵地。 [14:36.20]在6世纪初担任拜占庭帝国皇帝的是查士丁尼, [14:40.41]他主持把之前散落在整个罗马帝国的那些法条制度都进行了汇编整理, [14:46.07]形成了查士丁尼法典。 [14:48.34]这部法典被用于拜占庭帝国的管理, [14:51.13]一直延续到了1453年他的灭亡。 [14:55.08]罗马法第二次复兴的高峰是在19世纪拿破仑时代。 [14:59.52]拿破仑曾经横扫欧洲, [15:01.26]他年轻时候的偶像是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的凯撒大帝, [15:05.92]他曾经梦想重建一个像之前罗马帝国那样一统欧洲的大帝国。 [15:11.00]在征服的过程中, [15:12.15]他一边发动军事上的战争, [15:14.10]一边着手制定法律, [15:15.78]也就是后来的拿破仑法典。 [15:18.44]这部法典的范本就是当年的罗马法, [15:21.72]其中很多条款都由拿破仑本人亲自参与讨论并最终颁布的。 [15:26.67]比如说法典里的遗产继承、 [15:28.98]遗嘱之上, [15:30.00]商业贸易过程中以合同契约为准, [15:32.46]这些基本原则都是直接取材于罗马法。 [15:36.02]而罗马法当中的平等原则, [15:38.52]虽然在之前只是指罗马公民之间的人格平等, [15:42.18]但这种平等精神却深刻的影响了拿破仑法典, [15:45.99]也为欧洲法律的近代化和公民权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5:51.96]拿破仑的征服在欧洲各国的联合反攻下失败了, [15:55.72]再一次名叫滑铁卢战役的转折点之后, [15:58.84]他曾经建立一统欧洲大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 [16:03.04]最终, [16:03.71]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16:06.89]永远不能返回欧洲大陆。 [16:09.32]在流放的时候, [16:10.25]他曾说, [16:11.16]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那40多次胜仗, [16:14.67]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全部记忆。 [16:18.30]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 [16:21.03]它将永垂不朽, [16:22.62]就是这部拿破仑法典。 [16:25.40]事实证明, [16:26.43]他说的是对的。 [16:27.72]这部法典的精神, [16:28.83]包括当中的很多条文, [16:30.51]直到今天仍然在沿用, [16:32.43]它体现的正是当年古代罗马法的灵魂。 [16:35.85]而后世还有一些国家参照拿破仑法典建立了本国的法律体系, [16:40.76]这更是一种文明的再次复兴。 [16:44.24]好, [16:44.91]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观点, [16:46.89]文明的复兴在世界范围具有普遍性。 [16:50.44]14~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中文明复兴的表现之一。 [16:55.70]文明复兴是指社会在发展进程中, [16:58.68]会以某种形式来重复之前的社会发展成果。 [17:02.54]这种重复不是原封不动的呈现, [17:04.86]而是以一种变通的方式体现出来。 [17:07.71]在中国, [17:08.33]汉朝复兴了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当中的儒家思想, [17:12.57]欧洲复兴了罗马时代罗马法的精神。 [17:16.80]下面呢, [17:17.58]再来看一看第三个观点, [17:19.36]未来主义的激进倾向会导致历史的反弹。 [17:23.80]如果单纯从未来主义这个词上, [17:26.17]他是指的在20世纪早期流行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一个流派。 [17:30.62]他反对过去陈旧保守的生活方式, [17:33.47]反对在艺术创作上大量参照以往的经典样式, [17:37.58]而是把眼光投向未来。 [17:39.96]那么未来是指什么呢? [17:41.68]它在当时是指汽车、 [17:43.30]飞机、 [17:43.90]摩天大楼、 [17:44.83]工业化、 [17:45.43]城镇等等, [17:46.60]这些其实现在看来都不算什么, [17:49.12]但20世纪早期, [17:50.92]当整个欧洲的画家还在坚持描绘宫廷生活和古代经典的时候, [17:56.47]这可就是当时的未来了。 [17:58.96]从这里你应该也能听出未来主义代表的含义, [18:02.63]它指向的未来是相对的, [18:04.37]也就是相对于过去, [18:06.05]相对于当下。 [18:07.58]实际上, [18:08.33]尽管艺术领域的未来主义仅仅不过100多年, [18:11.79]但历史领域的未来主义可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18:15.69]再或者说, [18:16.55]它是伴随人类始终的一种普遍性思潮。 [18:20.30]这其中就刚才说过的, [18:22.23]秦始皇统一中国, [18:23.79]用法家治理天下。 [18:25.76]那这个为什么叫做未来主义呢? [18:28.23]因为按照刚才说的, [18:29.52]所谓未来主义是对过去采取一种抛弃甚至绝对禁止的态度。 [18:35.32]比如, [18:36.14]秦始皇为了统一全天下的思想, [18:38.63]采取了焚书坑儒的举措。 [18:40.73]作为焚书, [18:41.66]就是把秦朝以前诸子百家的思想典籍全部用火烧掉。 [18:46.74]坑儒, [18:47.41]就是把那些和法家思想不一致的儒生全部活埋杀掉。 [18:52.30]虽然在后世的史学中啊, [18:54.29]也有人考证说, [18:55.61]秦始皇坑杀的并不是儒生, [18:57.95]是一些炼丹的术士, [18:59.72]但焚书这件事儿应该是属实的。 [19:02.72]也正是靠着这种非常具有未来主义色彩的做法, [19:06.47]秦朝强制的推行了思想统一。 [19:10.68]客观上看, [19:11.77]在刚刚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乱世以后, [19:14.68]推行思想统一是有必要的, [19:17.14]但秦始皇这种强行和过去切断联系的未来主义的做法, [19:21.67]显然是有点儿激进。 [19:23.30]或者换句话说, [19:24.51]在历史研究领域, [19:25.86]谈到未来主义, [19:26.87]通常啊是激进的。 [19:28.82]为什么这么说呢? [19:29.85]因为按照历史的发展规律, [19:31.89]任何社会都是从过去经过现在, [19:34.89]一步步走向未来。 [19:36.87]正常情况下, [19:37.91]面向未来是没问题的, [19:39.47]可一旦上升到主义层面, [19:41.67]就意味着仅仅以未来为导向而和过去割裂, [19:45.51]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很有可能引发历史的反弹。 [19:49.52]果然, [19:50.55]秦朝的焚书坑儒以后, [19:52.16]慢慢就走向了衰落, [19:53.70]仅仅传了两代就灭亡了。 [19:56.46]如果盘点起来, [19:57.72]历史上像这种未来主义的做法还有很多, [20:00.82]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强制的, [20:03.42]和过去的传统一刀两断。 [20:05.94]但带来的结果往往都不是那么好。 [20:08.92]比如刚才说的复兴罗马法的那个拜占庭帝国, [20:12.65]他在7世纪左右就曾经推行过一场破坏圣像运动。 [20:17.28]什么是破坏圣像运动呢? [20:19.23]顾名思义啊, [20:19.96]就是破坏圣人的画像, [20:22.06]或者再进一步说, [20:23.46]是破坏**教圣人的画像。 [20:26.38]为什么要破坏**教圣人的画像呢? [20:29.06]这里需要交代一点背景。 [20:31.04]应该说, [20:31.74]这是**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20:34.32]也是整个西方历史的重大事件。 [20:37.12]可能有人知道, [20:38.30]**教脱胎于犹太教, [20:40.34]按照犹太教的教义, [20:41.78]是禁止偶像崇拜的。 [20:43.58]这里的偶像包括一切有形的东西, [20:45.89]也包括这些圣人的画像。 [20:48.20]但是呢, [20:48.99]早期**教由于刚刚从犹太教分离出来, [20:52.02]它其中又融合了很多古希腊、 [20:54.11]古罗马的元素。 [20:55.50]古希腊、 [20:56.10]古罗马的传统是非常讲究雕塑艺术和形象美的, [21:00.03]所以这两种理念综合起来, [21:01.98]就形成了早期**教的样式, [21:04.13]也就是不再崇拜古希腊、 [21:06.14]古罗马的那些雕像了, [21:07.71]但是允许崇拜**教圣人的画像, [21:10.62]就比如**、 [21:11.58]圣母、 [21:11.90]玛利亚、 [21:12.42]圣彼得这些。 [21:14.04]这个做法延续了几百年, [21:16.20]都没有出什么问题, [21:17.38]但是到了7世纪左右, [21:19.30]伊斯兰教兴起了。 [21:20.89]伊斯兰教同样和犹太教、 [21:22.65]**教都有很深的关系, [21:24.88]更重要的是, [21:25.80]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一样, [21:27.49]都坚持严格的禁止偶像崇拜。 [21:30.46]因为拜占庭和伊斯兰教所在的阿拉伯地区接壤, [21:34.01]这种原则慢慢的就影响到了拜占庭地区, [21:37.73]于是拜占庭的一位皇帝叫做利奥三世开始推行破坏圣像运动。 [21:43.38]这次破坏圣像运动规模之大, [21:45.79]范围几乎波及了整个欧洲。 [21:47.95]它不仅涉及到**教会, [21:49.65]也影响到了普通民众, [21:51.34]因为**教在欧洲几乎已经是一种全体性的宗教。 [21:55.68]所以这种彻底和过去断绝的做法很快就激起了反弹, [22:00.40]这种反弹当中最强硬的就是罗马教廷。 [22:04.08]所谓罗马教廷, [22:05.19]是指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 [22:07.24]在之前的罗马城存续下来的**教会组织。 [22:11.38]因为罗马城是昔日整个罗马帝国的首都, [22:14.51]所以罗马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 [22:20.00]不过呢, [22:20.63]这种宗教上的地位, [22:21.81]长久以来啊, [22:22.71]是没法和拜占庭帝国的皇权相抗衡的, [22:25.86]毕竟拜占庭作为罗马帝国法统的继承者, [22:29.64]皇帝也是有着相当权威的。 [22:32.49]但破坏圣像运动一开展, [22:34.47]拜占庭帝国就相当于在道义方面处在了下风, [22:38.55]再怎么说, [22:39.33]你破坏的也是**教历史圣人的画像, [22:42.57]你把**、 [22:43.38]圣母、 [22:43.68]玛利亚这些画像砸烂, [22:45.27]民众在心理上是没法接受的。 [22:47.70]罗马教皇作为罗马教廷的最高精神领袖, [22:51.16]正是借着民众的这股情绪, [22:53.14]向拜占庭发出了声讨, [22:55.21]他甚至宣布把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开除教籍。 [22:59.74]更进一步, [23:00.80]罗马教皇还和当时崛起的法兰克帝国开始了结盟。 [23:05.24]关于法兰克帝国, [23:06.56]我们曾经在上一期讲过, [23:08.49]他是在罗马之后统一欧洲的第二个大帝国。 [23:12.51]他之所以能够称得上帝国这个地字, [23:15.33]就是因为罗马教皇给法兰克国王进行了加冕, [23:18.99]称他为皇帝。 [23:20.60]这相当于是一种追认正统性的仪式。 [23:24.00]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拜占庭帝国开展的破坏圣像运动, [23:28.84]给罗马教皇找到了一个理由, [23:30.97]让他得以找到另外的靠山和拜占庭抗衡。 [23:34.88]在法兰克帝国和教皇结盟以后, [23:37.47]拜占庭帝国就被孤立了, [23:39.33]这种孤立一直持续到1453年他的灭亡。 [23:43.06]如果说之前罗马教廷和西欧各国还屈从于拜占庭皇帝的权威, [23:47.99]但现在两边都是正统, [23:50.21]互相没有隶属关系。 [23:52.01]在拜占庭帝国最后阶段有危难的时候, [23:55.16]救援和不救援也就不再是义务。 [23:58.08]果然, [23:58.84]在1453年君士坦丁的战役中, [24:01.36]教皇为首的西欧各国因为之前的矛盾和不信任, [24:04.87]选择了袖手旁观。 [24:06.58]从某种程度上说, [24:08.14]拜占庭推行的富有未来主义色彩的破坏圣像运动, [24:12.25]也给他自己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24:15.52]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三个观点, [24:17.63]未来主义的激进倾向会导致历史的反弹。 [24:21.48]未来主义产生在20世纪初的艺术创作领域, [24:24.94]但历史意义上的未来主义却存在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始终。 [24:29.65]它是指人为的和过去的传统切断联系, [24:33.34]具有激进的特点。 [24:35.04]未来主义通翅带来历史的反弹, [24:37.81]就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拜占庭帝国的破坏圣像运动, [24:42.61]他们最终都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24:47.08]讲到这里, [24:47.98]我们对于历史研究这本书的3期解读就讲完了, [24:51.41]为了便于你更好的学习和理解, [24:53.57]下面呢, [24:54.16]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所有3期的内容。 [24:57.12]第一期我们讲到文明中心论是世界范围内的误解。 [25:01.3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西方中心论发展的高峰, [25:05.23]这和当时西方的殖民有着很大关系。 [25:08.22]所谓文明中心论, [25:09.60]并不是西方社会独有的, [25:11.50]也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 [25:13.33]在古代的犹太社会、 [25:14.74]中国社会也存在。 [25:16.66]历史研究领域曾经有过很多关于文明发展动力的说法, [25:20.86]比如技术制度是推动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 [25:24.56]汤因比认为, [25:25.67]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是综合性的, [25:28.04]并且遵循静态与动态交替循环的规律。 [25:31.37]像生物体一样, [25:32.48]一个文明在主动权缺失的状态下, [25:35.08]会带来替代能力的发展。 [25:37.44]就比如罗马在征服的殖民地以后, [25:39.91]之前的各个殖民地国土失陷, [25:42.03]却在文化、 [25:42.82]宗教方面影响了罗马。 [25:45.04]犹太人经过长期的驱逐和流亡, [25:47.95]贸易能力和精神凝聚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5:52.40]第二期呢, [25:53.22]我们讲到历史学意义上的技术进步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25:58.59]生物和社会都要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 [26:01.71]决定文明能否建立起来的是某一代人, [26:04.74]但决定它能不能持续发展的是几代人。 [26:07.98]对待年轻群体多样性的压抑会导致文明发展停滞。 [26:12.43]和中国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26:14.68]合久必分相类似, [26:16.24]西方也有同样的历史观。 [26:18.92]作者把这种历史观概括为溃败、 [26:21.93]重整, [26:22.59]再溃败、 [26:23.36]再重整, [26:24.15]或者分散、 [26:25.07]统一再分散、 [26:26.40]再统一。 [26:27.45]欧洲2000多年发展也印证了这个规律。 [26:31.46]第三期我们讲到文明的对峙会促进社会的转变。 [26:35.79]人们经常用战争与和平作为历史的划分, [26:38.94]但实际上, [26:39.74]在这种二分法之外, [26:41.22]还存在着第三种状态, [26:43.05]那就是文明的对峙。 [26:45.18]文明的对峙以军事边界的长期树立为标志, [26:48.79]它像水坝一样, [26:49.93]虽然表面上阻挡了水的流向, [26:52.05]但在暗地里仍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文明的发展。 [26:56.34]文明的复兴在世界范围具有普遍性, [26:59.65]它是指社会在发展进程中, [27:01.87]会以某种形式来重复之前的社会发展成果。 [27:05.92]这种重复不是原封不动的呈现, [27:08.60]而是以一种变通的方式体现出来。 [27:11.76]历史意义上的未来主义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始终, [27:15.49]它是指人为的和过去的传统切断联系, [27:18.88]具有激进性的特点。 [27:20.71]未来主义通翅带来历史的反弹。 [27:24.92]听完这三期的内容啊, [27:26.42]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 [27:28.59]著名历史学大师汤因比。 [27:31.24]他的研究视角超越了文明的局限, [27:34.07]跳出了所在的环境来审视人类的发展。 [27:37.66]汤因比生活在20世纪早期, [27:39.94]但它并不局限于20世纪的一时一代, [27:42.92]而是像摄像的长焦镜头一样, [27:45.41]把视野拉伸到更远的古代, [27:48.11]从全人类的高度对不同时代的共性问题进行剖析。 [27:52.64]这种跨时空、 [27:53.68]跨地域的对比研究, [27:55.22]确实体现了一位历史学大师的功力。 [27:58.38]相信你听完这3期的讲述, [28:00.37]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 [28:03.18]好了, [28:03.79]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28:05.58]为你准备的笔记本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 [28:09.10]恭喜你, [28:10.09]又听完了一本书。 

LRC动态歌词下载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30]你好,
[00:00.90]欢迎每天听本书,
[00:01.93]我是于浩,
[00:02.74]今天我继续为你解读历史研究,
[00:05.14]这是历史学领域的一套经典之作。
[00:07.54]本书的中文版呢,
[00:08.83]总计是90万字,
[00:10.27]我将分成三期给你解读,
[00:12.06]今天是第三期,
[00:13.21]我会用大约26分钟时间为您讲解书中精髓。
[00:17.20]文明对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00:19.64]以及文明复兴和未来主义这两个社会发展中常见的现象,
[00:24.17]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00:26.44]上一期啊,
[00:27.38]我们讲到历史学意义上的技术进步,
[00:30.10]它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00:32.63]生物和社会都要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
[00:36.05]决定文明能否建立起来的是某一代人,
[00:39.14]但决定它能不能持续发展的是几代人。
[00:42.50]对待年轻群体多样性的压抑,
[00:44.73]会导致文明发展停滞。
[00:47.12]和中国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00:49.32]合久必分相类似,
[00:50.97]西方也有同样的历史观。
[00:53.40]作者呀,
[00:54.22]把这种历史观概括为溃败、
[00:57.04]重整,
[00:57.70]再溃败,
[00:58.50]再重整,
[00:59.29]或者分散统一再分散再统一。
[01:02.65]欧洲2000多年发展也印证了这个规律。
[01:06.56]接着上期的内容呢?
[01:07.98]今天我们讲讲在战争与和平之外,
[01:10.50]人类社会的第三种状态,
[01:12.38]也就是文明的对峙。
[01:14.34]和单纯的战争或者单纯的和平相比,
[01:17.10]这是文明最为惯常的存在方式。
[01:20.00]长期对峙的两个文明之间呢?
[01:22.29]彼此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
[01:24.51]会吸收有利因素为自己所用,
[01:26.97]最终呢,
[01:27.59]会带来社会的改变。
[01:29.70]同时,
[01:30.27]我们还会讲到文明在时间维度上的两个现象,
[01:33.48]分别是文明的复兴和历史的未来主义。
[01:37.32]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比人们熟知的文艺复兴更大的概念。
[01:41.74]在中国古代,
[01:42.78]也曾经出现过典型的文明复兴,
[01:45.52]比如儒家文化在汉朝以后的复兴。
[01:49.08]至于未来主义,
[01:50.22]它虽然成型于艺术领域,
[01:51.91]但在历史意义上的未来主义啊,
[01:53.86]起源更早,
[01:54.79]往往带有很强的激进色彩。
[01:57.38]那这期音频呢,
[01:58.53]我就从军事边界、
[01:59.97]文明复兴和未来主义三个方面来给你讲一讲文明在时间、
[02:04.55]空间上的一些共同的规律,
[02:06.72]下面呢,
[02:07.31]我们就一个个说。
[02:08.92]先来看第一个观点,
[02:10.43]文明的对峙会促进社会的转变。
[02:14.44]从古到今呢,
[02:15.58]人类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
[02:18.23]这也给了人们一种错觉,
[02:19.91]那就是整个历史的发展只是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二分法。
[02:25.06]但实际上,
[02:26.06]如果你仔细观察,
[02:27.44]在这个二分法之外,
[02:28.78]还有一个第三种状态,
[02:30.43]那就是文明的对峙。
[02:32.74]所谓文明的对峙,
[02:34.09]是指不同文明的对立和竞争关系,
[02:36.49]这种关系往往以军事边界的长期树立为标志。
[02:40.80]纵观历史,
[02:41.83]这才是社会发展的常态。
[02:44.72]比如说很多人都知道的民间故事杨家将,
[02:48.09]他呢,
[02:48.51]取材于中国北宋年间宋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
[02:52.80]其中所谓的辽国是游牧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权。
[02:56.86]在很多人印象里,
[02:58.18]北宋和辽国是势不两立的,
[03:00.28]他们之间好像一直在打仗。
[03:02.52]但实际上呢,
[03:03.36]在1005年,
[03:04.60]这两个政权曾经签订了一份协议,
[03:07.18]规定北宋每年给辽国一定金钱和物品,
[03:10.60]然后两国停止战争。
[03:13.16]这份协议的签署地啊,
[03:14.93]在今天的河南濮阳县,
[03:16.65]古代称作谭渊郡。
[03:19.12]所以这个约定呢,
[03:20.14]也叫做澶渊之盟。
[03:22.44]在台湾之盟以后,
[03:23.77]宋辽之间维持了100多年的非战争状态,
[03:27.01]虽然偶尔也有小规模的骚扰,
[03:29.08]但大规模的正面冲突是没有了。
[03:31.86]那这个时候你说算是战争还是和平呢?
[03:34.81]其实都不是,
[03:35.89]它是一种相互的对峙状态,
[03:38.23]这种状态要远远长于他们之前的战争时间,
[03:42.04]并且围绕着两个政权设立的军事边界,
[03:45.28]两种文明在民间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交流。
[03:49.36]比如今天考古人员就发现,
[03:51.92]古代辽国的文化里就发现有大量汉文化的痕迹,
[03:55.82]同样,
[03:56.35]在汉文化里也有当年契丹带来的影响。
[03:59.96]可以说,
[04:00.69]这两个社会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转变,
[04:03.66]他们都从对方身上吸取了很多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
[04:08.25]融入到了自己的社会里。
[04:10.70]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04:12.90]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
[04:14.24]因为对峙是文明存在的一种常态。
[04:17.80]它持续的时间远比单纯的战争与和平更长,
[04:21.56]这就给文明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04:24.92]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呢,
[04:26.55]由于军事边界的树立,
[04:28.05]也让对峙的文明之间产生了心理上的影响。
[04:31.44]大家围绕着如何驻守边界,
[04:33.87]如何突破边界,
[04:35.31]如何在边界存在的情况下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
[04:39.03]都发生了微妙的心态变化,
[04:41.31]这种心态变化会促使社会的转变。
[04:45.38]在这部历史研究当中,
[04:47.12]汤因比也提出过一个挑战与应战的理论,
[04:50.73]这个理论的精髓是说一种文明在遭遇到外部挑战的时候,
[04:55.20]会通过主动改变自身来适应挑战。
[04:58.05]这种挑战与应战包括文明与环境、
[05:01.05]文明与文明等方面。
[05:02.82]其中文明与环境的最好例子呢,
[05:04.97]就是欧洲人当年对澳洲的开发。
[05:07.76]在18世纪以前,
[05:09.30]澳洲大陆原本只有一些处在原始氏族状态下的原住民,
[05:13.95]他们聚居在狭小的村落里,
[05:16.35]以游牧、
[05:17.03]打猎为生。
[05:18.09]除此以外呢,
[05:18.99]更多的地方是荒原和丘陵。
[05:21.82]在很长时间里,
[05:23.33]澳洲只是英国人零星流放囚犯的地方。
[05:26.42]但随着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
[05:29.00]航海技术的大发展,
[05:30.65]人类已经能够造出装载更多人、
[05:33.41]更大体量的运输船,
[05:35.51]大规模移民成为可能。
[05:37.76]于是呢,
[05:38.48]在之后的100多年里,
[05:40.23]大量欧洲移民开始涌向澳洲,
[05:42.48]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05:44.56]来到这里的欧洲人重新开垦土地,
[05:47.24]兴建城市,
[05:48.41]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澳大利亚这个国家。
[05:51.94]本质上说,
[05:53.03]它既不同于澳洲的原住民文化,
[05:55.34]也和欧洲本土的文化有着很大区别。
[05:58.19]甚至呢,
[05:58.82]澳大利亚虽然也属于英联邦,
[06:00.95]但它的英语都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口音。
[06:04.26]换句话说,
[06:05.07]这已经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
[06:07.57]它最初的发展动力就是来自于这种人和环境之间的挑战与应战。
[06:13.82]除此以外呢?
[06:14.88]汤因比的挑战与迎战这个理论体现文明和文明之间,
[06:18.44]就是刚才说的文明的对峙。
[06:21.66]如果呀,
[06:22.44]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
[06:24.04]分隔两个对峙文明的军事边界,
[06:26.38]就好比一道水坝,
[06:27.73]它表面上会阻挡水的流向,
[06:29.83]但实际上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06:32.23]比如说地下水系统,
[06:34.09]水还是会继续流动的,
[06:36.31]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着水坝两边的植被和生态。
[06:40.90]就比如说在东西方古代都有长城,
[06:43.85]其中中国的万里长城,
[06:45.29]大家都知道它是为了阻挡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
[06:49.13]但这些游牧民族真的仅仅因为一道长城就被挡住了吗?
[06:53.48]当然没有,
[06:54.56]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今天汉民族的血统当中,
[06:58.22]就有很多当年北方游牧民族,
[07:00.50]比如契丹、
[07:01.43]柔然、
[07:02.21]鲜卑人的血统。
[07:04.46]西方的罗马帝国时代同样有过长城,
[07:07.44]它是罗马与北方蛮族对峙的边界,
[07:10.44]最著名的一段就是英国的哈德良长城。
[07:13.86]哈德良是罗马帝国的一位皇帝,
[07:16.23]他当年曾经征服过英格兰,
[07:18.25]不过当征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07:20.37]战争就没法进行下去了。
[07:22.45]因为罗马的国内开始发生经济危机,
[07:25.39]哈德良不得不停止征服的脚步。
[07:28.32]所以他在今天英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附近修建了一道墙来抵御北方蛮族的入侵,
[07:35.47]也就是著名的哈德良长城。
[07:38.60]这个哈德良长城虽然有名,
[07:40.65]到今天也只剩下一些低矮的强基,
[07:43.38]在外观和气势上完全没法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相比。
[07:47.60]不过呀,
[07:48.17]它对英国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07:50.22]你可能知道,
[07:51.21]英国是个狭长的岛国,
[07:53.19]它有点像一个锻炼用的哑铃,
[07:55.53]南边稍微大一点的是英格兰,
[07:57.66]北边稍微小一点的是苏格兰。
[07:59.90]哈德良,
[08:00.54]长城的位置呢,
[08:01.43]大约就在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的这个地方,
[08:04.56]也就是哑铃的手柄中间的这个位置,
[08:07.19]哎,
[08:07.40]这正好是英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
[08:11.08]不过呢,
[08:11.99]长城修建的本身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08:15.08]它显然向蛮族表明一个问题,
[08:17.11]那就是罗马人打不动了。
[08:19.84]果然,
[08:20.51]在哈德良以后,
[08:21.37]长城再次被突破,
[08:22.79]帝国的富庶吸引着大批移民的涌入,
[08:25.64]最终罗马还是被蛮族摧毁了。
[08:28.76]今天回头看来,
[08:29.91]罗马长城更重要的意义是把文明对峙的前线推到了英伦三岛,
[08:35.13]比如说今天英国的很多建筑就非常的罗马化。
[08:39.10]而英国无论是现在使用的法律,
[08:41.69]还是信仰的宗教,
[08:42.88]都和之前的古代罗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8:46.72]值得一提的是,
[08:47.90]文明对峙的边界不一定是有形的,
[08:50.17]它还可能是无形的。
[08:51.59]因为既是对峙,
[08:52.73]就不一定在某一个地方,
[08:54.31]而是体现在各个方面。
[08:56.09]比如在地理大发现以前,
[08:58.19]也就是以哥伦布为代表的对美洲进行一系列探索之前,
[09:02.81]美洲大陆是很少见到马这种动物的。
[09:06.17]担当地理大发现以后,
[09:07.88]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来到了美洲,
[09:10.40]也把马带到了美洲。
[09:13.32]殖民者开始和当地的原住民处于文明对峙的状态。
[09:17.23]这种对峙不仅让印第安人学会了骑马,
[09:19.92]有了流动作战的骑兵部队,
[09:21.91]而且还学会了欧洲人使用的滑膛枪。
[09:25.02]他们骑着马,
[09:25.99]用枪和殖民者开展伏击战。
[09:28.48]这种无形的边界存在于高原、
[09:31.09]平原和原始森林里,
[09:33.07]它让原本处在游牧状态下的印第安社会被迫转变。
[09:37.68]虽然这种文明最终还是灭亡了,
[09:40.03]但曾经的这种转变,
[09:41.67]就是文明对峙带来的巨大影响。
[09:45.52]好,
[09:46.10]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观点,
[09:47.81]文明的对峙会促进社会的转变。
[09:50.96]人们经常用战争与和平作为历史的划分,
[09:54.33]但实际上,
[09:55.14]在这种二分法之外,
[09:56.85]还存在着第三种状态,
[09:58.71]那就是文明的对峙。
[10:01.02]文明的对峙以军事边界的长期树立为标志,
[10:04.63]它像水坝一样,
[10:05.92]虽然表面上阻挡了水的流向,
[10:08.08]但在暗地里仍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文明的发展,
[10:12.55]会给对峙的文明带来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
[10:16.22]比如古代东方、
[10:17.51]西方都修建过长城,
[10:19.35]但最终长城没有阻挡游牧民族的入侵,
[10:22.35]而是带来了社会的改变。
[10:26.58]下面呢,
[10:27.22]再来看第二个观点,
[10:28.54]文明的复兴在世界范围具有普遍性。
[10:32.40]提到复兴这两个字,
[10:33.85]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文艺复兴这个词,
[10:36.58]它是指在14~17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复兴古希腊、
[10:41.04]古罗马文化的社会运动。
[10:43.18]这种复兴的影响不仅遍及了整个西方社会,
[10:46.46]还深刻改变了当今世界的面貌。
[10:49.25]比如人们熟知的画作蒙娜丽莎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
[10:53.54]科学方面呢,
[10:54.84]血液循环、
[10:55.71]自由落体、
[10:56.49]大气压力等等自然规律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现的。
[11:00.82]不过呀,
[11:01.76]从整个历史发展的全局来看,
[11:04.01]文艺复兴其实只是文明复兴的体现之一。
[11:07.78]除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11:09.25]人类社会还有很多其他的文明复兴形式。
[11:12.52]那什么叫做文明复兴呢?
[11:14.42]它是指社会在发展进程中,
[11:16.63]会以某种形式来重复之前的社会发展成果。
[11:20.72]当然,
[11:21.13]这里的某种形式重复肯定不是原封不动的呈现,
[11:24.68]而是以一种变通的方式体现出来。
[11:27.80]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的复兴。
[11:31.88]所谓儒家,
[11:32.82]是指春秋时期孔子、
[11:34.77]孟子创立的一种学术流派,
[11:36.90]他的基本主张就比如强调礼仪,
[11:39.72]强调信义,
[11:40.61]强调社会秩序,
[11:41.79]强调以仁德治理国家。
[11:44.40]儒家本来是春秋时期众多思想流派当中的一个,
[11:48.34]在当时,
[11:49.09]像儒家这样的思想流派很多,
[11:51.25]他们统称为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
[11:55.78]之所以这里提到先秦时代,
[11:57.62]就是因为这种百家争鸣、
[11:59.51]百花齐放的状态啊,
[12:01.09]仅仅维持到了秦朝以前。
[12:03.84]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
[12:05.65]又推行了以法家治理天下的策略。
[12:08.95]所谓法家呢,
[12:10.05]就是主张以法律来治理国家,
[12:12.16]强调法律的公开性和稳定性,
[12:14.77]它和儒家以德治国的主张是相反的。
[12:18.26]在这种主张之下,
[12:19.71]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都受到了打压,
[12:23.16]一直到秦朝灭亡,
[12:24.45]汉朝建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
[12:27.36]儒家都没有再成为主流思想。
[12:30.82]不过到了汉武帝以后,
[12:32.57]采纳了一个叫做董仲舒的人的建议,
[12:35.03]重新启用了儒家作为治国思想。
[12:38.44]从形式上看,
[12:39.49]这种重新启用和春秋时代孔子、
[12:42.31]孟子的儒家思想是非常相似的。
[12:44.60]比如他们都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
[12:47.60]都强调社会的秩序,
[12:49.52]这可以说是儒家文化的一次复兴。
[12:52.62]不过呢,
[12:53.35]就像刚才说的,
[12:54.36]文明的复兴并不是之前社会发展成果原封不动的呈现,
[12:58.81]而是进行了变通。
[13:01.10]就比如在董仲舒主张复兴的儒家中,
[13:04.34]融入了很多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
[13:07.47]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君权神授的理论。
[13:11.46]他强调天是有意志的,
[13:13.95]帝王和上天有着与生俱来的某种感应,
[13:17.10]他是上天派在人间治理国家的代表。
[13:20.36]换句话说,
[13:21.05]就是君主的权利是神授予的,
[13:24.00]所以叫做君权神授。
[13:26.68]和先秦时代孔子、
[13:28.43]孟子的儒家相比,
[13:29.72]董仲舒的儒家建立的一切等级秩序和实施的一切以德治国的策略,
[13:34.76]都是以帝王为核心的。
[13:37.04]他对稳固当时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体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3:42.54]儒家的复兴在汉朝以后继续推进,
[13:45.85]一直到宋朝、
[13:47.10]明朝,
[13:47.80]又融入了道家、
[13:48.97]佛家的观点,
[13:49.87]并成为此后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13:53.54]同样,
[13:54.30]西方社会像这种复兴也是非常常见的,
[13:57.00]那么这其中呢,
[13:57.81]就比如罗马法的复兴。
[14:00.20]所谓罗马法呀,
[14:01.41]是指古罗马时期制定的法律,
[14:03.63]也包括一些习惯法和皇帝的命令。
[14:06.74]公元5世纪呢?
[14:07.95]罗马帝国灭亡之前,
[14:09.66]通行于帝国的法律执行机构没有了,
[14:12.33]罗马法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14:14.92]但由于罗马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
[14:17.66]在人们心中已经形成了共同的认同观念,
[14:21.02]很快,
[14:21.65]第一波复兴就在拜占庭帝国开始了。
[14:25.06]那所谓的拜占庭帝国呢?
[14:26.69]简单说,
[14:27.28]可以理解成昔日罗马帝国延续下来的一个分支。
[14:31.26]他呢?
[14:31.78]躲过了蛮族入侵的浪潮,
[14:33.49]在地中海东部巩固下的阵地。
[14:36.20]在6世纪初担任拜占庭帝国皇帝的是查士丁尼,
[14:40.41]他主持把之前散落在整个罗马帝国的那些法条制度都进行了汇编整理,
[14:46.07]形成了查士丁尼法典。
[14:48.34]这部法典被用于拜占庭帝国的管理,
[14:51.13]一直延续到了1453年他的灭亡。
[14:55.08]罗马法第二次复兴的高峰是在19世纪拿破仑时代。
[14:59.52]拿破仑曾经横扫欧洲,
[15:01.26]他年轻时候的偶像是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的凯撒大帝,
[15:05.92]他曾经梦想重建一个像之前罗马帝国那样一统欧洲的大帝国。
[15:11.00]在征服的过程中,
[15:12.15]他一边发动军事上的战争,
[15:14.10]一边着手制定法律,
[15:15.78]也就是后来的拿破仑法典。
[15:18.44]这部法典的范本就是当年的罗马法,
[15:21.72]其中很多条款都由拿破仑本人亲自参与讨论并最终颁布的。
[15:26.67]比如说法典里的遗产继承、
[15:28.98]遗嘱之上,
[15:30.00]商业贸易过程中以合同契约为准,
[15:32.46]这些基本原则都是直接取材于罗马法。
[15:36.02]而罗马法当中的平等原则,
[15:38.52]虽然在之前只是指罗马公民之间的人格平等,
[15:42.18]但这种平等精神却深刻的影响了拿破仑法典,
[15:45.99]也为欧洲法律的近代化和公民权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5:51.96]拿破仑的征服在欧洲各国的联合反攻下失败了,
[15:55.72]再一次名叫滑铁卢战役的转折点之后,
[15:58.84]他曾经建立一统欧洲大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
[16:03.04]最终,
[16:03.71]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16:06.89]永远不能返回欧洲大陆。
[16:09.32]在流放的时候,
[16:10.25]他曾说,
[16:11.16]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那40多次胜仗,
[16:14.67]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全部记忆。
[16:18.30]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
[16:21.03]它将永垂不朽,
[16:22.62]就是这部拿破仑法典。
[16:25.40]事实证明,
[16:26.43]他说的是对的。
[16:27.72]这部法典的精神,
[16:28.83]包括当中的很多条文,
[16:30.51]直到今天仍然在沿用,
[16:32.43]它体现的正是当年古代罗马法的灵魂。
[16:35.85]而后世还有一些国家参照拿破仑法典建立了本国的法律体系,
[16:40.76]这更是一种文明的再次复兴。
[16:44.24]好,
[16:44.91]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观点,
[16:46.89]文明的复兴在世界范围具有普遍性。
[16:50.44]14~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中文明复兴的表现之一。
[16:55.70]文明复兴是指社会在发展进程中,
[16:58.68]会以某种形式来重复之前的社会发展成果。
[17:02.54]这种重复不是原封不动的呈现,
[17:04.86]而是以一种变通的方式体现出来。
[17:07.71]在中国,
[17:08.33]汉朝复兴了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当中的儒家思想,
[17:12.57]欧洲复兴了罗马时代罗马法的精神。
[17:16.80]下面呢,
[17:17.58]再来看一看第三个观点,
[17:19.36]未来主义的激进倾向会导致历史的反弹。
[17:23.80]如果单纯从未来主义这个词上,
[17:26.17]他是指的在20世纪早期流行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一个流派。
[17:30.62]他反对过去陈旧保守的生活方式,
[17:33.47]反对在艺术创作上大量参照以往的经典样式,
[17:37.58]而是把眼光投向未来。
[17:39.96]那么未来是指什么呢?
[17:41.68]它在当时是指汽车、
[17:43.30]飞机、
[17:43.90]摩天大楼、
[17:44.83]工业化、
[17:45.43]城镇等等,
[17:46.60]这些其实现在看来都不算什么,
[17:49.12]但20世纪早期,
[17:50.92]当整个欧洲的画家还在坚持描绘宫廷生活和古代经典的时候,
[17:56.47]这可就是当时的未来了。
[17:58.96]从这里你应该也能听出未来主义代表的含义,
[18:02.63]它指向的未来是相对的,
[18:04.37]也就是相对于过去,
[18:06.05]相对于当下。
[18:07.58]实际上,
[18:08.33]尽管艺术领域的未来主义仅仅不过100多年,
[18:11.79]但历史领域的未来主义可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18:15.69]再或者说,
[18:16.55]它是伴随人类始终的一种普遍性思潮。
[18:20.30]这其中就刚才说过的,
[18:22.23]秦始皇统一中国,
[18:23.79]用法家治理天下。
[18:25.76]那这个为什么叫做未来主义呢?
[18:28.23]因为按照刚才说的,
[18:29.52]所谓未来主义是对过去采取一种抛弃甚至绝对禁止的态度。
[18:35.32]比如,
[18:36.14]秦始皇为了统一全天下的思想,
[18:38.63]采取了焚书坑儒的举措。
[18:40.73]作为焚书,
[18:41.66]就是把秦朝以前诸子百家的思想典籍全部用火烧掉。
[18:46.74]坑儒,
[18:47.41]就是把那些和法家思想不一致的儒生全部活埋杀掉。
[18:52.30]虽然在后世的史学中啊,
[18:54.29]也有人考证说,
[18:55.61]秦始皇坑杀的并不是儒生,
[18:57.95]是一些炼丹的术士,
[18:59.72]但焚书这件事儿应该是属实的。
[19:02.72]也正是靠着这种非常具有未来主义色彩的做法,
[19:06.47]秦朝强制的推行了思想统一。
[19:10.68]客观上看,
[19:11.77]在刚刚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乱世以后,
[19:14.68]推行思想统一是有必要的,
[19:17.14]但秦始皇这种强行和过去切断联系的未来主义的做法,
[19:21.67]显然是有点儿激进。
[19:23.30]或者换句话说,
[19:24.51]在历史研究领域,
[19:25.86]谈到未来主义,
[19:26.87]通常啊是激进的。
[19:28.82]为什么这么说呢?
[19:29.85]因为按照历史的发展规律,
[19:31.89]任何社会都是从过去经过现在,
[19:34.89]一步步走向未来。
[19:36.87]正常情况下,
[19:37.91]面向未来是没问题的,
[19:39.47]可一旦上升到主义层面,
[19:41.67]就意味着仅仅以未来为导向而和过去割裂,
[19:45.51]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很有可能引发历史的反弹。
[19:49.52]果然,
[19:50.55]秦朝的焚书坑儒以后,
[19:52.16]慢慢就走向了衰落,
[19:53.70]仅仅传了两代就灭亡了。
[19:56.46]如果盘点起来,
[19:57.72]历史上像这种未来主义的做法还有很多,
[20:00.82]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强制的,
[20:03.42]和过去的传统一刀两断。
[20:05.94]但带来的结果往往都不是那么好。
[20:08.92]比如刚才说的复兴罗马法的那个拜占庭帝国,
[20:12.65]他在7世纪左右就曾经推行过一场破坏圣像运动。
[20:17.28]什么是破坏圣像运动呢?
[20:19.23]顾名思义啊,
[20:19.96]就是破坏圣人的画像,
[20:22.06]或者再进一步说,
[20:23.46]是破坏**教圣人的画像。
[20:26.38]为什么要破坏**教圣人的画像呢?
[20:29.06]这里需要交代一点背景。
[20:31.04]应该说,
[20:31.74]这是**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20:34.32]也是整个西方历史的重大事件。
[20:37.12]可能有人知道,
[20:38.30]**教脱胎于犹太教,
[20:40.34]按照犹太教的教义,
[20:41.78]是禁止偶像崇拜的。
[20:43.58]这里的偶像包括一切有形的东西,
[20:45.89]也包括这些圣人的画像。
[20:48.20]但是呢,
[20:48.99]早期**教由于刚刚从犹太教分离出来,
[20:52.02]它其中又融合了很多古希腊、
[20:54.11]古罗马的元素。
[20:55.50]古希腊、
[20:56.10]古罗马的传统是非常讲究雕塑艺术和形象美的,
[21:00.03]所以这两种理念综合起来,
[21:01.98]就形成了早期**教的样式,
[21:04.13]也就是不再崇拜古希腊、
[21:06.14]古罗马的那些雕像了,
[21:07.71]但是允许崇拜**教圣人的画像,
[21:10.62]就比如**、
[21:11.58]圣母、
[21:11.90]玛利亚、
[21:12.42]圣彼得这些。
[21:14.04]这个做法延续了几百年,
[21:16.20]都没有出什么问题,
[21:17.38]但是到了7世纪左右,
[21:19.30]伊斯兰教兴起了。
[21:20.89]伊斯兰教同样和犹太教、
[21:22.65]**教都有很深的关系,
[21:24.88]更重要的是,
[21:25.80]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一样,
[21:27.49]都坚持严格的禁止偶像崇拜。
[21:30.46]因为拜占庭和伊斯兰教所在的阿拉伯地区接壤,
[21:34.01]这种原则慢慢的就影响到了拜占庭地区,
[21:37.73]于是拜占庭的一位皇帝叫做利奥三世开始推行破坏圣像运动。
[21:43.38]这次破坏圣像运动规模之大,
[21:45.79]范围几乎波及了整个欧洲。
[21:47.95]它不仅涉及到**教会,
[21:49.65]也影响到了普通民众,
[21:51.34]因为**教在欧洲几乎已经是一种全体性的宗教。
[21:55.68]所以这种彻底和过去断绝的做法很快就激起了反弹,
[22:00.40]这种反弹当中最强硬的就是罗马教廷。
[22:04.08]所谓罗马教廷,
[22:05.19]是指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
[22:07.24]在之前的罗马城存续下来的**教会组织。
[22:11.38]因为罗马城是昔日整个罗马帝国的首都,
[22:14.51]所以罗马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
[22:20.00]不过呢,
[22:20.63]这种宗教上的地位,
[22:21.81]长久以来啊,
[22:22.71]是没法和拜占庭帝国的皇权相抗衡的,
[22:25.86]毕竟拜占庭作为罗马帝国法统的继承者,
[22:29.64]皇帝也是有着相当权威的。
[22:32.49]但破坏圣像运动一开展,
[22:34.47]拜占庭帝国就相当于在道义方面处在了下风,
[22:38.55]再怎么说,
[22:39.33]你破坏的也是**教历史圣人的画像,
[22:42.57]你把**、
[22:43.38]圣母、
[22:43.68]玛利亚这些画像砸烂,
[22:45.27]民众在心理上是没法接受的。
[22:47.70]罗马教皇作为罗马教廷的最高精神领袖,
[22:51.16]正是借着民众的这股情绪,
[22:53.14]向拜占庭发出了声讨,
[22:55.21]他甚至宣布把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开除教籍。
[22:59.74]更进一步,
[23:00.80]罗马教皇还和当时崛起的法兰克帝国开始了结盟。
[23:05.24]关于法兰克帝国,
[23:06.56]我们曾经在上一期讲过,
[23:08.49]他是在罗马之后统一欧洲的第二个大帝国。
[23:12.51]他之所以能够称得上帝国这个地字,
[23:15.33]就是因为罗马教皇给法兰克国王进行了加冕,
[23:18.99]称他为皇帝。
[23:20.60]这相当于是一种追认正统性的仪式。
[23:24.00]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拜占庭帝国开展的破坏圣像运动,
[23:28.84]给罗马教皇找到了一个理由,
[23:30.97]让他得以找到另外的靠山和拜占庭抗衡。
[23:34.88]在法兰克帝国和教皇结盟以后,
[23:37.47]拜占庭帝国就被孤立了,
[23:39.33]这种孤立一直持续到1453年他的灭亡。
[23:43.06]如果说之前罗马教廷和西欧各国还屈从于拜占庭皇帝的权威,
[23:47.99]但现在两边都是正统,
[23:50.21]互相没有隶属关系。
[23:52.01]在拜占庭帝国最后阶段有危难的时候,
[23:55.16]救援和不救援也就不再是义务。
[23:58.08]果然,
[23:58.84]在1453年君士坦丁的战役中,
[24:01.36]教皇为首的西欧各国因为之前的矛盾和不信任,
[24:04.87]选择了袖手旁观。
[24:06.58]从某种程度上说,
[24:08.14]拜占庭推行的富有未来主义色彩的破坏圣像运动,
[24:12.25]也给他自己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24:15.52]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三个观点,
[24:17.63]未来主义的激进倾向会导致历史的反弹。
[24:21.48]未来主义产生在20世纪初的艺术创作领域,
[24:24.94]但历史意义上的未来主义却存在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始终。
[24:29.65]它是指人为的和过去的传统切断联系,
[24:33.34]具有激进的特点。
[24:35.04]未来主义通翅带来历史的反弹,
[24:37.81]就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拜占庭帝国的破坏圣像运动,
[24:42.61]他们最终都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24:47.08]讲到这里,
[24:47.98]我们对于历史研究这本书的3期解读就讲完了,
[24:51.41]为了便于你更好的学习和理解,
[24:53.57]下面呢,
[24:54.16]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所有3期的内容。
[24:57.12]第一期我们讲到文明中心论是世界范围内的误解。
[25:01.3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西方中心论发展的高峰,
[25:05.23]这和当时西方的殖民有着很大关系。
[25:08.22]所谓文明中心论,
[25:09.60]并不是西方社会独有的,
[25:11.50]也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
[25:13.33]在古代的犹太社会、
[25:14.74]中国社会也存在。
[25:16.66]历史研究领域曾经有过很多关于文明发展动力的说法,
[25:20.86]比如技术制度是推动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
[25:24.56]汤因比认为,
[25:25.67]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是综合性的,
[25:28.04]并且遵循静态与动态交替循环的规律。
[25:31.37]像生物体一样,
[25:32.48]一个文明在主动权缺失的状态下,
[25:35.08]会带来替代能力的发展。
[25:37.44]就比如罗马在征服的殖民地以后,
[25:39.91]之前的各个殖民地国土失陷,
[25:42.03]却在文化、
[25:42.82]宗教方面影响了罗马。
[25:45.04]犹太人经过长期的驱逐和流亡,
[25:47.95]贸易能力和精神凝聚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5:52.40]第二期呢,
[25:53.22]我们讲到历史学意义上的技术进步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25:58.59]生物和社会都要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
[26:01.71]决定文明能否建立起来的是某一代人,
[26:04.74]但决定它能不能持续发展的是几代人。
[26:07.98]对待年轻群体多样性的压抑会导致文明发展停滞。
[26:12.43]和中国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26:14.68]合久必分相类似,
[26:16.24]西方也有同样的历史观。
[26:18.92]作者把这种历史观概括为溃败、
[26:21.93]重整,
[26:22.59]再溃败、
[26:23.36]再重整,
[26:24.15]或者分散、
[26:25.07]统一再分散、
[26:26.40]再统一。
[26:27.45]欧洲2000多年发展也印证了这个规律。
[26:31.46]第三期我们讲到文明的对峙会促进社会的转变。
[26:35.79]人们经常用战争与和平作为历史的划分,
[26:38.94]但实际上,
[26:39.74]在这种二分法之外,
[26:41.22]还存在着第三种状态,
[26:43.05]那就是文明的对峙。
[26:45.18]文明的对峙以军事边界的长期树立为标志,
[26:48.79]它像水坝一样,
[26:49.93]虽然表面上阻挡了水的流向,
[26:52.05]但在暗地里仍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文明的发展。
[26:56.34]文明的复兴在世界范围具有普遍性,
[26:59.65]它是指社会在发展进程中,
[27:01.87]会以某种形式来重复之前的社会发展成果。
[27:05.92]这种重复不是原封不动的呈现,
[27:08.60]而是以一种变通的方式体现出来。
[27:11.76]历史意义上的未来主义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始终,
[27:15.49]它是指人为的和过去的传统切断联系,
[27:18.88]具有激进性的特点。
[27:20.71]未来主义通翅带来历史的反弹。
[27:24.92]听完这三期的内容啊,
[27:26.42]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
[27:28.59]著名历史学大师汤因比。
[27:31.24]他的研究视角超越了文明的局限,
[27:34.07]跳出了所在的环境来审视人类的发展。
[27:37.66]汤因比生活在20世纪早期,
[27:39.94]但它并不局限于20世纪的一时一代,
[27:42.92]而是像摄像的长焦镜头一样,
[27:45.41]把视野拉伸到更远的古代,
[27:48.11]从全人类的高度对不同时代的共性问题进行剖析。
[27:52.64]这种跨时空、
[27:53.68]跨地域的对比研究,
[27:55.22]确实体现了一位历史学大师的功力。
[27:58.38]相信你听完这3期的讲述,
[28:00.37]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
[28:03.18]好了,
[28:03.79]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28:05.58]为你准备的笔记本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
[28:09.10]恭喜你,
[28:10.09]又听完了一本书。

更新时间:2023-05-25 所属语言: 所属歌手:博格660 所属专辑:好书精读

温馨提示: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版权均属于各音乐门户,如果无意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我们

推荐音乐

最新歌单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自若本站收录的无意侵犯了DJ或DJ所属公司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方式来信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删除!90听吧 

90听吧-免费MP3下载|流行DJ舞曲|抖音热门歌曲|网络热门歌曲|酷狗音乐排行 联系邮箱tamg235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