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成功 √ 返回继续
音乐地址
下载链接
音乐ID
音乐歌词
音乐名称
音乐作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博格660 >> 博格660《1224脚注趣史》[MP3_LRC]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72]你好, [00:01.75]欢迎每天听本书, [00:03.55]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做脚注祛湿。 [00:07.10]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15万字, [00:09.84]我会用大约27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 [00:13.59]揭示脚注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发展过程, [00:16.83]也就是角注是如何从诞生到兴盛, [00:20.10]最后成为近代史标准学术工具的。 [00:23.62]提到脚注, [00:24.95]你可能会想到正文下方密密麻麻的注释小字, [00:28.52]每次看到时可能稍微扫一眼就直接翻过去了, [00:32.12]因为脚注看上去作用并不是很大, [00:34.67]只是一个补充说明。 [00:36.56]但是我们都大大忽略了脚注的价值, [00:39.51]脚注是我们选好书、 [00:41.69]挑好文章的一个评判利器, [00:44.88]为什么呢? [00:46.05]因为一本书或者是一篇论文的优劣, [00:48.63]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参考的文献质量决定的。 [00:52.16]参考的文献越接近源头, [00:55.05]书籍文章质量就会越高。 [00:57.48]而且你还可以根据作者参考的文献去追溯更有价值的信息。 [01:03.12]所以下次当我们选书时, [01:05.32]就多了一门评判利器。 [01:08.00]对于我们来说, [01:09.63]脚注是选一本好书的重要辨别法宝, [01:12.51]对于历史学家来说, [01:14.04]脚注的作用也相当大, [01:15.84]甚至能够决定他们能不能入这一行。 [01:18.74]一般来说, [01:19.86]学习制作脚注是成为历史学家必修的一课, [01:23.82]需要集中花一段时间来训练, [01:25.98]学会后这才算入门。 [01:28.62]那么什么是脚注呢? [01:31.20]脚注是这样被定义的。 [01:33.34]它是附在文章页面的最底端, [01:36.05]对某些东西加以说明, [01:37.91]印在书页下端的注释。 [01:40.74]对现代历史学家来说, [01:42.67]脚注的含义不只是具备补充说明的作用, [01:46.09]更重要的是还为作者叙述的史事或者是论点提供了依据。 [01:51.46]这个时候, [01:52.21]一个脚注就是一个证据, [01:54.43]证明着作者论点的正确性。 [01:57.10]如果一本书的脚注很多, [01:59.20]而且都是引用的一手资料, [02:01.19]那么这本书的权威性就很高。 [02:03.86]比如你正在听的这本书, [02:05.76]英文版原著虽然只有241页, [02:08.37]却有370个脚注, [02:10.41]而且引用的很多资料都是别人没有引用过的, [02:14.01]所以它的权威性就很高。 [02:16.40]对于现代历史学家来说, [02:18.27]脚注不可缺少。 [02:20.16]同理, [02:20.83]对于前几个世纪的历史学家来说, [02:23.23]脚注简直就是他们的宝贝。 [02:26.16]曾经就有一位历史学家拉贝娜为了出名写了一本没有正文诠释脚注的书籍, [02:32.98]因为他觉得历史学家已经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赢得名誉和财富了, [02:38.95]只能通过评论他人的著作来获得。 [02:42.10]结果还真的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关注, [02:45.50]这位历史学家的知名度也随之大大提高了。 [02:49.04]当然了, [02:49.76]这只是个例, [02:51.08]大多数历史学家是不会这么剑走偏锋的, [02:54.17]但也会想尽办法用脚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02:58.74]因为对于他们来说, [03:00.31]脚注就像医科医生挂在墙上的文凭一样, [03:04.00]他证明着历史学家是足够优秀的行业人士, [03:07.87]值得请教和推荐。 [03:09.92]同时, [03:11.10]脚注也给予了不少读者们研究的价值, [03:14.19]帮助读者们从引用资料里挖掘出更深的价值。 [03:18.14]只有运用了脚注, [03:20.07]才能让历史学家们的文本不像是一个人的独白, [03:23.46]而是由现代学者、 [03:25.02]他们的先辈以及他们的研究对象一起参与的对话。 [03:30.48]尽管脚柱在近现代非常受欢迎, [03:33.55]但是专门为他写一本书的学者少之又少。 [03:37.36]倒不是因为没有人喜欢研究它, [03:39.77]而是写它的发展历史真的是太困难了。 [03:43.04]历史相关的记载资料不仅少, [03:45.27]而且特别的零碎, [03:46.83]串联成一部发展史难度非常大。 [03:50.28]本书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是煞费了苦心, [03:53.74]比如从他想搞明白脚注是怎么诞生的开始, [03:57.79]到最终出版这本书, [03:59.59]断断续续花了20多年。 [04:02.16]期间, [04:03.22]他一点点的收集关于脚注的描写, [04:06.01]然后像侦探一样沿着零散的线索出发, [04:09.37]不断的寻找脚注的起源。 [04:11.96]终于在某一天, [04:14.49]他找到了脚注起源的精准时间和代表人物, [04:17.88]于是才得以创作了这本书。 [04:20.60]在这本书里, [04:21.99]作者完整的展示了自己探索的过程, [04:24.84]以倒叙的方式, [04:26.22]从19世纪西方历史学家大力推崇脚注的现象开始, [04:30.18]向前一步步追溯到十六、 [04:32.18]十七世纪脚注的起源, [04:34.26]让我们由表入里的了解了脚注的整个发展过程。 [04:39.14]所以, [04:39.72]当这本书问世之后, [04:40.98]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04:43.26]也被称赞为一部无可取代的小经典。 [04:47.48]在学者们的推荐下, [04:49.11]北京大学出版社承接了这本书的中文翻译工作。 [04:52.74]值得一提的是, [04:54.09]这本书翻译难度非常大, [04:56.16]涉及知识面广, [04:57.60]所以第一位翻译者未能如期翻译完。 [05:03.57]北大出版社又急忙找了另外两名历史学家来翻译, [05:07.26]没日没夜地翻译了两个月才最终完成了。 [05:11.30]本文的作者安东尼格拉夫敦是一名犹太后裔, [05:15.57]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一职。 [05:18.36]擅长钻研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化史, [05:21.37]曾任美国历史协会主席, [05:23.65]还获得过巴尔赞奖。 [05:26.00]这个奖项你可能没有听过, [05:28.11]但是分量却很足, [05:30.18]它可是相当于人文界的诺贝尔奖, [05:32.97]是一份无上的荣誉。 [05:35.42]这些荣耀让格拉夫敦成为当代美国史坛上最具威望的史家之一, [05:41.25]并且成为整个史学界, [05:43.02]甚至是整个人文学界的重要代言人。 [05:46.78]好了, [05:47.96]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括, [05:51.11]今天这期音频, [05:52.28]我会为您讲讲脚注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05:56.62]第一阶段脚注的起源。 [06:00.10]时间是在17世纪, [06:01.97]我们会为您讲讲脚注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06:06.10]第二个阶段是18世纪, [06:08.75]那个时候脚注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 [06:11.99]我们会为您讲讲那个时期的历史学家是如何把脚注这一个不起眼的工具变成了一种时尚潮流。 [06:20.48]第三个阶段, [06:21.78]也就是离现在最近的19世纪, [06:24.66]这个时候脚注已经成为了西方历史学的一个标准学术工具, [06:29.37]我们会为您讲讲脚注是如何取得这一历史地位的。 [06:34.68]首先我们来谈一谈第一个阶段脚注的起源。 [06:39.66]在谈脚注是如何诞生之前, [06:42.04]我们需要来明确一下, [06:43.75]这里诞生的脚注指的是脚注引用的形式, [06:47.29]也就是作为注释引用在正文下方。 [06:50.76]而对于脚注的实质, [06:52.69]也就是提供并分析史实证据, [06:55.66]在脚注形式诞生之前, [06:57.46]就已经有前人在做了。 [06:59.72]这些历史学家们勤勤恳恳地做着史料考证, [07:03.27]但并没有在正文中用角注的形式体现出来。 [07:06.98]作者以法学家雅克奥古斯都德图作为例证, [07:10.74]证明了这一点。 [07:13.38]德图是16世纪一名杰出的法学家和拉丁文学者。 [07:18.07]他认为信奉历史著作一定要诚实, [07:21.10]并且不偏不倚。 [07:22.84]所以, [07:23.60]他从开始收集编撰材料的阶段开始, [07:26.39]就要求自己写的历史既要优雅, [07:29.03]也要精准。 [07:30.86]在没有脚注的情况下, [07:32.91]他是如何做到精准的呢? [07:35.30]他有一个绝妙的办法, [07:36.87]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众筹写书。 [07:40.20]当他著作的第一部分试行版刚一面世时, [07:43.30]他就赶紧给整个欧洲各个国家的学者们记取了副本, [07:47.14]以求指导。 [07:48.73]这就相当于他有一个历史学家交流群, [07:51.67]文章一写好, [07:52.62]他就扔到群里, [07:53.74]请求大家帮忙看看有没有错误。 [07:56.56]刚好呢, [07:57.62]群里的专家们都很有善意, [07:59.48]几乎所有人都给予了他支持, [08:02.30]有人指出了他著作中的各种错误, [08:04.69]比如日期、 [08:05.80]人名, [08:06.71]有的人呢, [08:07.46]发现他的著作中有某些事实说的不完整, [08:10.22]于是就帮他补足, [08:12.05]甚至有的人还借给他自己研究的草稿资料, [08:14.87]就是为了他能够多了解一些。 [08:17.28]整个交流群热闹非凡, [08:19.48]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 [08:21.82]在从各地学者那儿获得了一手证言背书后, [08:25.46]得图著作的可信度就有了极大的提升。 [08:28.96]这也帮助德图成为一位公认的严谨的学者, [08:32.75]甚至有人把他称为无与伦比的大师。 [08:36.44]德图虽然会严格的对参考史料进行考证, [08:39.69]甚至建立自己的众筹写书群, [08:42.21]但是很奇怪的是啊, [08:43.71]他有一件事情是从来不做的, [08:45.99]就是在书中不加入脚注。 [08:49.08]德图认为, [08:50.71]所有考证的努力都已经融入到著作里, [08:54.03]也就是说, [08:55.21]他们那个时期的学者都有一个共识, [08:57.73]那就是出现在著作中的资料都应该是真实的。 [09:02.20]所以不用通过类似于脚注这样的形式再来做特殊的说明了。 [09:07.62]由此可见, [09:08.92]德图那个时代虽然很重视史料考证, [09:11.68]但是并没有发明出角注, [09:13.66]他们凭借的是每一个学者的自觉性来保证历史著作的严谨和客观。 [09:20.58]根据作者考证, [09:22.24]脚注真正诞生是在德图之后的17世纪。 [09:26.38]皮埃尔培尔就是脚注的主要创始人。 [09:30.08]他的著作历史与考证词典就是脚注诞生的重要标志。 [09:35.28]在这本书问世后, [09:36.76]每个有文化修养的欧洲人都人手一本, [09:39.67]研究者们在图书馆排队借阅。 [09:42.60]脚注并非诞生在安定平和的时代, [09:45.70]而是在一场危机中出生, [09:48.01]甚至有着一种悲剧的色彩。 [09:50.70]为何作者要把这次诞生成为悲剧的起源呢? [09:55.24]这就要说起培尔所处的生活环境, [09:58.55]当时培尔本人正处于一场危机中, [10:02.00]处于堡自己的目的, [10:03.65]他选择了用脚注作为武器来对抗敌人的攻击。 [10:07.94]攻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0:09.99]第一方面来自于宗教。 [10:12.48]在17世纪晚期, [10:14.23]法国国王为了寻求宗教统一, [10:16.54]迫使新教徒离开本国, [10:18.52]其中就包括培尔。 [10:20.72]培尔是一名新教徒, [10:22.59]平时也喜好研究新教理论, [10:24.87]在受到宗教的压迫时, [10:26.61]写作成为他唯一的依靠和武器。 [10:29.80]于是, [10:30.56]他创作了具有大量评注的著作, [10:33.23]比如上面提到的历史与考证词典, [10:36.50]用这种方式证明现存的参考书中有大量的缺漏和错误, [10:41.39]其中就包含现有宗教的各种事实错误。 [10:44.82]就这样, [10:45.82]他用参考文献的方式, [10:47.77]放大了敌人引以为傲的资料中的错误, [10:50.59]也赋予了自己莫大的信心。 [10:53.34]除了宗教的压迫, [10:55.06]当时还有另一个威胁, [10:56.68]那就是笛卡尔科学哲学的兴起。 [10:59.74]笛卡尔这个人非常厉害, [11:02.03]他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 [11:04.04]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11:06.59]与此同时, [11:07.61]他还是一个数学家、 [11:09.05]物理学家, [11:09.98]创立过解析几何。 [11:11.90]如果你没有听过这个人, [11:13.71]你肯定也听过他的一句名言, [11:15.69]就是我思故我在。 [11:18.60]笛卡尔哲学派主张怀疑一切。 [11:21.58]当他们发现某些历史著作并不严谨, [11:24.16]甚至还有虚假信息识, [11:25.99]他们就开始对历史学知识进行尖刻的批评, [11:29.62]其中笛卡尔批评的最为恶毒。 [11:32.50]他把历史学和人文学科贬低成消遣, [11:36.05]说二者只不过是在展示人类意见和风俗是无尽多样的, [11:40.49]但作用微乎其微, [11:42.44]甚至都比不上旅行更能够增加见识, [11:45.46]更加严谨。 [11:47.00]笛卡尔虽然这么说, [11:48.63]但他也给了这些历史学家们对付自己的武器。 [11:52.18]例如, [11:52.79]他时常强调说, [11:54.26]为了避免人文论证所缺乏的严谨和普遍性, [11:57.68]可以用数学论证的形式。 [12:00.60]为了对付怀疑者的攻击, [12:02.50]一些历史学知识捍卫者真的就还采用了这种数学几何演绎论证形式来自证清白。 [12:09.97]但是培尔等人却采用了脚注这一更具有建设性的形式。 [12:15.56]他们不仅运用脚注, [12:17.40]甚至还明确的说出了证实或证伪历史学命题的规则, [12:22.71]那就是双重叙事。 [12:25.22]什么叫做双重叙事呢? [12:27.27]意思是说, [12:28.38]除了正文的叙事, [12:30.09]脚注也可以作为一种同正文相对应的独立文本来写作, [12:34.83]这样使得每个论点都清清楚楚的紧随所有相关证据而生。 [12:39.69]此刻, [12:40.50]脚注诞生。 [12:42.22]通过脚注写作形式的建立, [12:44.69]这场历史学危机最终得以解除, [12:47.84]从此, [12:48.62]历史学也迈进了科学化的大门。 [12:51.92]后来, [12:52.74]脚注这种新形式在经过作者和出版商的通力协作下, [12:57.00]在书籍的排版、 [12:58.31]设计和印刷中得以实现, [13:00.42]成为了日后历史学著作的一种标准形式, [13:03.30]并被延续至今。 [13:05.28]好了, [13:06.49]上面为您讲述的就是脚柱发展的第一阶段, [13:09.76]在一场历史学危机中, [13:11.65]角柱作为拯救英雄诞生了。 [13:14.58]历史学也因此确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13:18.50]好, [13:19.41]现在我们知道了脚注是怎么诞生的, [13:22.11]那脚注又是如何兴盛的呢? [13:24.60]是谁在助力呢? [13:26.54]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第二阶段角柱的兴盛时期。 [13:31.56]这个时期脚注的使用已经相当的成熟, [13:35.11]文献的系统引用和论证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13:38.98]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 [13:41.94]那么, [13:42.49]脚注是如何被历史学家从不起眼的工具变成了一股时尚潮流呢? [13:48.28]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3:51.46]脚注的转变过程主要归功于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们, [13:55.79]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爱德华几本。 [13:59.08]基本的代表作是罗马帝国衰亡史。 [14:02.62]这本书在西方学术史中地位非常高, [14:05.36]堪称无可超越的经典之作。 [14:08.14]他对脚注的最大贡献是让脚注成为一种高雅的写作形式, [14:12.86]引起了一场时尚潮流。 [14:15.40]因为这部著作虽然引用了大量脚注、 [14:18.26]严谨的资料考证, [14:19.73]但是文笔也非常优美, [14:22.25]这两者的结合让人在读这本历史书时, [14:25.34]不像是在读论文, [14:26.66]而更像是在读文学作品, [14:28.88]很真实, [14:29.80]也很舒服。 [14:31.22]所以这本著作在当时口碑好, [14:34.05]流传也广泛, [14:35.34]脚注这种形式也作为一种潮流借此传播开来。 [14:40.64]脚注本身自带客观严谨, [14:42.96]属于理性风格, [14:44.64]而文学自带情感渲染, [14:46.64]属于感性风格。 [14:48.46]将两者进行结合, [14:50.06]着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14:52.42]因为要做好这样的整合, [14:54.17]不仅要找到可以引用的一手资料, [14:56.75]保证它的正确无误, [14:58.34]还要非常的博学, [14:59.62]触类旁通, [15:01.07]好在基本正好符合了这些要求。 [15:03.96]基本在少年时代便阅读了大量的著作, [15:07.21]涉及面特别广, [15:08.47]包括数学、 [15:09.60]逻辑、 [15:10.27]政治、 [15:10.83]法律等等, [15:12.01]这为他后面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14.98]而且基本还特别爱好钻研, [15:17.72]这让他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做史料考证工作。 [15:21.84]他曾说, [15:22.99]自己从10几岁就开始痴迷研读古代事件的年表, [15:27.10]甚至把阅读各个国家的朝代史当成是他可以玩的游戏。 [15:32.08]他还曾经为史料之间出现了不一致而整夜未眠。 [15:36.68]这种专研的热情让他开始动笔写论文、 [15:40.08]写评论, [15:41.01]积累了大量的史学知识。 [15:43.48]所以, [15:44.54]当吉本在开始创作罗马帝国衰亡史之前, [15:48.08]就已经看过了前300年的各种学术著作, [15:51.44]并且还写下了大量的评论, [15:53.60]有尖酸刻薄的, [15:54.88]也有充满敬意的。 [15:56.66]这些对史料的大量研究, [15:58.74]为几本写好脚注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16:02.25]也才有了让脚注变得流行的可能。 [16:06.16]脚注成为时尚潮流也并非一帆风顺, [16:09.68]背后也遇到了一些阻碍。 [16:11.92]几本名声大噪之后, [16:13.66]也招来了不少的批评者, [16:15.47]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位牛津大学的学生戴维斯。 [16:20.06]戴维斯批评几本用脚注引文的方式并不是很恰当, [16:24.00]因为脚注里只提及了作者姓名、 [16:26.46]书名, [16:27.27]并没有详细到可以供读者一一对应查证的地方。 [16:31.18]他说, [16:31.52]基本是因为心虚, [16:32.87]故意不让读者比较正文和引用著作的差别, [16:36.80]这样就能够方便的歪曲事实。 [16:39.94]吉本对戴维斯的批评做了一段很精彩的回复, [16:43.55]原文是这样的。 [16:45.10]如果你有空, [16:46.70]可以在任何一个我不在家的下午登门造访, [16:50.33]我的仆人会带你参观我的私人藏书。 [16:53.60]那里的图书相当齐全, [16:55.56]包括所有引用过的书籍。 [16:58.12]那些用得上的作家, [16:59.62]无论古今, [17:00.71]也无论是否是**教徒, [17:02.99]凡为我的史柱直接提供过资料的, [17:05.89]收录都在此。 [17:07.76]甚至, [17:08.88]他还查验并且历数了在书中第15和16章里加入的383处注释, [17:15.12]然后指出这些注释包含了百余处精准的引文。 [17:19.44]正因如此, [17:20.86]他认为戴维斯可能是看了不同版本的书籍而找不到对应资料, [17:25.51]或者是他根本就没有看完全文。 [17:28.22]这样的回击, [17:29.61]透露出几本对自己著作引用史料的自信, [17:32.88]让读者们对脚注的好感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17:37.04]脚注在变成潮流的过程中, [17:39.66]虽然也有戴维斯这样的阻碍者, [17:41.82]但是也有很多支持者。 [17:43.89]比如当时的一个学者大卫修魔, [17:46.53]他是苏格兰的一位著名哲学家、 [17:48.59]经济学家和史学家, [17:50.43]他写过轰动一时的英国史, [17:52.62]他还是英国三大经验主义者之一。 [17:55.66]他为了让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脚注读的更舒服一点, [17:59.33]就直接写信给出版商, [18:01.10]提出对脚注使用的建议。 [18:03.20]他说, [18:04.13]我很喜欢吉本先生的罗马审议书, [18:06.98]但是在读注释的时候, [18:08.63]每次都需要翻到书的末尾去看。 [18:11.30]然而在书的末尾又只是一则对某部权威著作的引用信息, [18:15.83]读起来很不舒服。 [18:17.42]所以我建议把这些注释统一印在每页的侧边上, [18:21.62]或者是正文下方。 [18:23.82]所以, [18:24.94]在以基本为代表的学者们的推动下, [18:27.64]历史学家们即使在不同的城市、 [18:29.88]不同的图书馆, [18:30.88]却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 [18:32.77]那就是为著作撰写脚注。 [18:36.28]他们开始学会用注释或者参考文献去支持自己作品中的每一句话。 [18:42.50]在整体历史学家的合力下, [18:44.97]脚注成为了一种时尚, [18:47.12]一种潮流。 [18:49.00]好了, [18:49.91]我们讲完了第二阶段角柱的兴盛时期, [18:53.27]了解了在18世纪, [18:54.68]脚注就已经在吉本等历史学家的推动下成为了一种潮流。 [18:59.48]但是就像时尚圈常说的一句话, [19:02.12]时尚是一股潮流风, [19:04.07]每年流行的都不一样。 [19:06.47]角注如果只是一时的潮流, [19:08.44]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学术地位。 [19:10.82]真正确立他地位的是在19世纪, [19:14.37]也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谈的第三阶段, [19:17.28]角注地位的正是确立时期。 [19:21.08]19世纪, [19:22.35]脚注已经成为一种近代史的标准学术工具。 [19:25.56]也就是说, [19:26.58]当历史学家想要写一本历史著作, [19:29.10]必须要引用脚注才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可。 [19:32.94]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期, [19:35.26]角柱突然就不仅仅只是潮流, [19:37.75]而是拥有了这么高的学术地位呢? [19:40.51]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9:43.32]如果想要了解这个时期脚注的发展, [19:46.12]那就不得不说起德国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 [19:51.58]兰克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19:54.64]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 [19:56.86]之所以有这个称谓, [19:58.27]是因为他主张在研究历史时一定要客观, [20:01.99]把历史写的跟过去发生的事情一样真实。 [20:05.84]他认为, [20:06.59]历史学家就应该穷极一个问题, [20:09.72]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1.88]这一主张被称作兰克史学。 [20:15.22]除此以外, [20:16.19]他还开班招生传授。 [20:17.98]这种史学主张影响了东西方一代代历史学家。 [20:22.32]那么, [20:22.86]兰克提倡客观的主张, [20:24.73]为什么能够推动脚注的发展呢? [20:27.22]因为脚注是兰克的学术工具, [20:29.89]通过脚注, [20:30.94]兰克可以证明自己著作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客观公正、 [20:34.75]有据可依的。 [20:36.54]为了能够通过脚注将这一主张传播得更远, [20:40.48]兰克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做着两件事, [20:43.48]直到他生命的终结。 [20:45.56]第一件事是为了引用客观, [20:48.48]搜集大量一手资料。 [20:50.68]为什么搜集一手资料这么重要呢? [20:53.60]因为真实的历史不是凭借几个民间故事或者是一两本历史书就能搞定的, [20:59.45]他需要对之前的史料, [21:01.21]尤其是一手资料进行大量的考证, [21:03.83]才能够保证来源的客观公正, [21:06.08]不带偏见。 [21:07.84]在搜集一手资料时, [21:09.80]兰克不仅跑遍了德国各地, [21:11.92]而且还周游了西欧各个国家的档案库和私人藏书楼, [21:16.04]其中就包括维也纳、 [21:17.66]罗马、 [21:18.32]威尼斯、 [21:19.07]佛罗伦萨、 [21:19.88]巴黎、 [21:20.36]伦敦等地的国家。 [21:22.02]他把这种游历称之为科学旅行, [21:25.51]目的就是为了广泛搜集前人没有利用过的材料。 [21:29.82]兰克知名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运用了别人从未使用过的原始材料。 [21:37.28]一手资料阅读起来往往很有难度, [21:39.93]有一些还难以识别。 [21:41.85]但是兰克在研究他们的时候却非常享受, [21:44.97]经常跟他的朋友们分享他看到新资料时的欣喜, [21:48.54]以及自己如何沉浸在其中。 [21:51.96]这种细致的分享吸引了其他历史学家们, [21:55.72]也培养出了他们对档案研究的嗜好。 [21:58.80]兰克甚至连读者们都没有放过, [22:01.39]他多次鼓励读者们除了阅读正文之外, [22:04.66]最好把附录里的文献也都研究一遍。 [22:08.06]这种鼓励和带动, [22:09.69]吸引了很多人对脚注的关注。 [22:12.94]兰克很重视资料的真实性, [22:15.65]所以他对引用虚假资料的行为会非常愤怒。 [22:19.07]这里还有个故事, [22:20.63]兰克在早期时很喜欢意大利的历史学家圭恰迪尼, [22:24.89]尤其是圭恰迪尼写的意大利史。 [22:27.80]这部著作主要写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 [22:31.23]其中有很多细致的描绘和对政治的深度分析, [22:35.22]这些都让兰克敬佩不已。 [22:37.54]但是后来兰克发现, [22:39.56]圭恰迪尼书中写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完全不符, [22:43.49]而且引用的参考资料有不少都是直接从别的著作中抄来的。 [22:48.64]更让兰克生气的是, [22:50.45]这位历史学家还杜撰演讲词, [22:52.88]篡改条约, [22:54.11]错误的解释很多重大事实。 [22:57.12]兰克认为他徒有虚名, [22:59.29]于是开始对他大加批评, [23:01.30]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近代史家批判来强调脚注引用资料要真实客观。 [23:09.42]兰克做的第二件事情, [23:11.11]就是利用这些一手资料, [23:12.78]写大量的有脚注、 [23:14.25]可信服的历史著作。 [23:16.20]据统计, [23:17.38]兰克一生写了54本书, [23:19.29]数量惊人。 [23:20.62]在编写著作时, [23:21.91]他特别强调客观公正, [23:23.89]对历史事实不偏不倚。 [23:26.10]所以, [23:26.64]他每一部严肃历史学著作都搭配上了装甲和无坚不摧的脚注, [23:31.81]就像是一辆坦克, [23:33.31]厚重而又稳步前行。 [23:35.72]脚注借着这些分量十足的著作在历史学界传播开来。 [23:42.20]脚注最大的优点是能够体现著作的客观, [23:45.75]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 [23:47.25]比如文中引用脚注会非常影响读者的阅读快感。 [23:52.08]有人形容说, [23:53.16]这种感觉就仿佛是你在跟伴侣亲密的时候, [23:56.58]突然有人敲门, [23:58.11]虽然极度不情愿, [23:59.43]但是又不得不跑下楼去看一看到底是谁在敲门一样。 [24:03.82]兰克虽然一生都在极力的推崇脚注, [24:06.83]但是也面临了这样的困扰, [24:09.11]所以他在老年的时候表示, [24:11.30]自己的历史学理想就是写一本不带脚注的史书。 [24:16.16]这个困扰不止兰克有, [24:18.51]其他历史学家也都有。 [24:20.49]它的背后其实是在纠结一个问题, [24:23.52]历史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呢? [24:27.20]如果是艺术, [24:28.83]那就可以完全不用顾及有没有脚住了, [24:31.53]也就可以采用古人一直以来用的叙事模式, [24:34.53]也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历史写出来, [24:38.40]这样生动有趣, [24:39.71]阅读流畅, [24:40.61]让人过目不忘。 [24:42.64]如果历史是科学的话, [24:45.05]那就需要用注来作为自己的史学依据, [24:48.44]严谨客观, [24:49.58]遵从事实, [24:51.05]但是多少会读起来有些不舒服。 [24:54.46]即使是有这样的缺点, [24:56.21]为了让历史学更加的科学化, [24:58.40]兰克还是采用现代化的写作方式, [25:00.95]也就是引用脚注。 [25:03.06]而且他一生都用自己的行动, [25:05.79]以身作则, [25:06.82]推动着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25:09.67]也让脚柱在历史中有了一席之地, [25:12.46]成为了历史学行业标准的学术工具。 [25:16.62]好了, [25:17.71]说到这儿呢, [25:18.46]今天的内容也聊的差不多了, [25:20.38]那么下面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25:24.68]按照本书的观点, [25:26.40]脚注从诞生到真正成为现代历史学标准的学术工具, [25:30.54]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25:32.76]首先, [25:33.70]我们了解了脚注形式的起源是在17世纪, [25:37.66]主要是由历史学家皮埃尔培尔发明的。 [25:41.04]他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把脚注当做武器来保护自己, [25:45.61]捍卫历史学的权威。 [25:47.70]但浇注的实质是史料考证, [25:51.07]在脚注形式诞生之前, [25:52.72]历史学家们已经在做了。 [25:55.48]接着我们讲到了角柱在18世纪成为了潮流, [26:03.41]并且他写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堪称西方史学无法超越的经典, [26:09.05]因为他不仅有严谨的史学考证, [26:11.48]还有优美的文笔。 [26:13.32]这两者的结合让这本书大受欢迎, [26:16.66]脚注这种形式也借此传播开来。 [26:20.32]最后到了19世纪, [26:22.67]在历史学家兰克的鼓励和传播下, [26:25.17]脚注成为西方现代历史学的标准学术工具。 [26:29.30]尤其是他对客观主张的以身作则, [26:32.10]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历史学家, [26:34.47]脚注也就成了他们撰写著作时必须要做的一道工序。 [26:39.48]以上就是本期音频的全部内容, [26:42.37]为你准备的笔记本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 [26:45.67]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LRC动态歌词下载

[00:00.00]90听音乐网 www.90T8.com
[00:00.72]你好,
[00:01.75]欢迎每天听本书,
[00:03.55]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做脚注祛湿。
[00:07.10]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15万字,
[00:09.84]我会用大约27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
[00:13.59]揭示脚注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发展过程,
[00:16.83]也就是角注是如何从诞生到兴盛,
[00:20.10]最后成为近代史标准学术工具的。
[00:23.62]提到脚注,
[00:24.95]你可能会想到正文下方密密麻麻的注释小字,
[00:28.52]每次看到时可能稍微扫一眼就直接翻过去了,
[00:32.12]因为脚注看上去作用并不是很大,
[00:34.67]只是一个补充说明。
[00:36.56]但是我们都大大忽略了脚注的价值,
[00:39.51]脚注是我们选好书、
[00:41.69]挑好文章的一个评判利器,
[00:44.88]为什么呢?
[00:46.05]因为一本书或者是一篇论文的优劣,
[00:48.63]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参考的文献质量决定的。
[00:52.16]参考的文献越接近源头,
[00:55.05]书籍文章质量就会越高。
[00:57.48]而且你还可以根据作者参考的文献去追溯更有价值的信息。
[01:03.12]所以下次当我们选书时,
[01:05.32]就多了一门评判利器。
[01:08.00]对于我们来说,
[01:09.63]脚注是选一本好书的重要辨别法宝,
[01:12.51]对于历史学家来说,
[01:14.04]脚注的作用也相当大,
[01:15.84]甚至能够决定他们能不能入这一行。
[01:18.74]一般来说,
[01:19.86]学习制作脚注是成为历史学家必修的一课,
[01:23.82]需要集中花一段时间来训练,
[01:25.98]学会后这才算入门。
[01:28.62]那么什么是脚注呢?
[01:31.20]脚注是这样被定义的。
[01:33.34]它是附在文章页面的最底端,
[01:36.05]对某些东西加以说明,
[01:37.91]印在书页下端的注释。
[01:40.74]对现代历史学家来说,
[01:42.67]脚注的含义不只是具备补充说明的作用,
[01:46.09]更重要的是还为作者叙述的史事或者是论点提供了依据。
[01:51.46]这个时候,
[01:52.21]一个脚注就是一个证据,
[01:54.43]证明着作者论点的正确性。
[01:57.10]如果一本书的脚注很多,
[01:59.20]而且都是引用的一手资料,
[02:01.19]那么这本书的权威性就很高。
[02:03.86]比如你正在听的这本书,
[02:05.76]英文版原著虽然只有241页,
[02:08.37]却有370个脚注,
[02:10.41]而且引用的很多资料都是别人没有引用过的,
[02:14.01]所以它的权威性就很高。
[02:16.40]对于现代历史学家来说,
[02:18.27]脚注不可缺少。
[02:20.16]同理,
[02:20.83]对于前几个世纪的历史学家来说,
[02:23.23]脚注简直就是他们的宝贝。
[02:26.16]曾经就有一位历史学家拉贝娜为了出名写了一本没有正文诠释脚注的书籍,
[02:32.98]因为他觉得历史学家已经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赢得名誉和财富了,
[02:38.95]只能通过评论他人的著作来获得。
[02:42.10]结果还真的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关注,
[02:45.50]这位历史学家的知名度也随之大大提高了。
[02:49.04]当然了,
[02:49.76]这只是个例,
[02:51.08]大多数历史学家是不会这么剑走偏锋的,
[02:54.17]但也会想尽办法用脚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02:58.74]因为对于他们来说,
[03:00.31]脚注就像医科医生挂在墙上的文凭一样,
[03:04.00]他证明着历史学家是足够优秀的行业人士,
[03:07.87]值得请教和推荐。
[03:09.92]同时,
[03:11.10]脚注也给予了不少读者们研究的价值,
[03:14.19]帮助读者们从引用资料里挖掘出更深的价值。
[03:18.14]只有运用了脚注,
[03:20.07]才能让历史学家们的文本不像是一个人的独白,
[03:23.46]而是由现代学者、
[03:25.02]他们的先辈以及他们的研究对象一起参与的对话。
[03:30.48]尽管脚柱在近现代非常受欢迎,
[03:33.55]但是专门为他写一本书的学者少之又少。
[03:37.36]倒不是因为没有人喜欢研究它,
[03:39.77]而是写它的发展历史真的是太困难了。
[03:43.04]历史相关的记载资料不仅少,
[03:45.27]而且特别的零碎,
[03:46.83]串联成一部发展史难度非常大。
[03:50.28]本书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是煞费了苦心,
[03:53.74]比如从他想搞明白脚注是怎么诞生的开始,
[03:57.79]到最终出版这本书,
[03:59.59]断断续续花了20多年。
[04:02.16]期间,
[04:03.22]他一点点的收集关于脚注的描写,
[04:06.01]然后像侦探一样沿着零散的线索出发,
[04:09.37]不断的寻找脚注的起源。
[04:11.96]终于在某一天,
[04:14.49]他找到了脚注起源的精准时间和代表人物,
[04:17.88]于是才得以创作了这本书。
[04:20.60]在这本书里,
[04:21.99]作者完整的展示了自己探索的过程,
[04:24.84]以倒叙的方式,
[04:26.22]从19世纪西方历史学家大力推崇脚注的现象开始,
[04:30.18]向前一步步追溯到十六、
[04:32.18]十七世纪脚注的起源,
[04:34.26]让我们由表入里的了解了脚注的整个发展过程。
[04:39.14]所以,
[04:39.72]当这本书问世之后,
[04:40.98]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04:43.26]也被称赞为一部无可取代的小经典。
[04:47.48]在学者们的推荐下,
[04:49.11]北京大学出版社承接了这本书的中文翻译工作。
[04:52.74]值得一提的是,
[04:54.09]这本书翻译难度非常大,
[04:56.16]涉及知识面广,
[04:57.60]所以第一位翻译者未能如期翻译完。
[05:03.57]北大出版社又急忙找了另外两名历史学家来翻译,
[05:07.26]没日没夜地翻译了两个月才最终完成了。
[05:11.30]本文的作者安东尼格拉夫敦是一名犹太后裔,
[05:15.57]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一职。
[05:18.36]擅长钻研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化史,
[05:21.37]曾任美国历史协会主席,
[05:23.65]还获得过巴尔赞奖。
[05:26.00]这个奖项你可能没有听过,
[05:28.11]但是分量却很足,
[05:30.18]它可是相当于人文界的诺贝尔奖,
[05:32.97]是一份无上的荣誉。
[05:35.42]这些荣耀让格拉夫敦成为当代美国史坛上最具威望的史家之一,
[05:41.25]并且成为整个史学界,
[05:43.02]甚至是整个人文学界的重要代言人。
[05:46.78]好了,
[05:47.96]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括,
[05:51.11]今天这期音频,
[05:52.28]我会为您讲讲脚注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05:56.62]第一阶段脚注的起源。
[06:00.10]时间是在17世纪,
[06:01.97]我们会为您讲讲脚注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06:06.10]第二个阶段是18世纪,
[06:08.75]那个时候脚注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
[06:11.99]我们会为您讲讲那个时期的历史学家是如何把脚注这一个不起眼的工具变成了一种时尚潮流。
[06:20.48]第三个阶段,
[06:21.78]也就是离现在最近的19世纪,
[06:24.66]这个时候脚注已经成为了西方历史学的一个标准学术工具,
[06:29.37]我们会为您讲讲脚注是如何取得这一历史地位的。
[06:34.68]首先我们来谈一谈第一个阶段脚注的起源。
[06:39.66]在谈脚注是如何诞生之前,
[06:42.04]我们需要来明确一下,
[06:43.75]这里诞生的脚注指的是脚注引用的形式,
[06:47.29]也就是作为注释引用在正文下方。
[06:50.76]而对于脚注的实质,
[06:52.69]也就是提供并分析史实证据,
[06:55.66]在脚注形式诞生之前,
[06:57.46]就已经有前人在做了。
[06:59.72]这些历史学家们勤勤恳恳地做着史料考证,
[07:03.27]但并没有在正文中用角注的形式体现出来。
[07:06.98]作者以法学家雅克奥古斯都德图作为例证,
[07:10.74]证明了这一点。
[07:13.38]德图是16世纪一名杰出的法学家和拉丁文学者。
[07:18.07]他认为信奉历史著作一定要诚实,
[07:21.10]并且不偏不倚。
[07:22.84]所以,
[07:23.60]他从开始收集编撰材料的阶段开始,
[07:26.39]就要求自己写的历史既要优雅,
[07:29.03]也要精准。
[07:30.86]在没有脚注的情况下,
[07:32.91]他是如何做到精准的呢?
[07:35.30]他有一个绝妙的办法,
[07:36.87]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众筹写书。
[07:40.20]当他著作的第一部分试行版刚一面世时,
[07:43.30]他就赶紧给整个欧洲各个国家的学者们记取了副本,
[07:47.14]以求指导。
[07:48.73]这就相当于他有一个历史学家交流群,
[07:51.67]文章一写好,
[07:52.62]他就扔到群里,
[07:53.74]请求大家帮忙看看有没有错误。
[07:56.56]刚好呢,
[07:57.62]群里的专家们都很有善意,
[07:59.48]几乎所有人都给予了他支持,
[08:02.30]有人指出了他著作中的各种错误,
[08:04.69]比如日期、
[08:05.80]人名,
[08:06.71]有的人呢,
[08:07.46]发现他的著作中有某些事实说的不完整,
[08:10.22]于是就帮他补足,
[08:12.05]甚至有的人还借给他自己研究的草稿资料,
[08:14.87]就是为了他能够多了解一些。
[08:17.28]整个交流群热闹非凡,
[08:19.48]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
[08:21.82]在从各地学者那儿获得了一手证言背书后,
[08:25.46]得图著作的可信度就有了极大的提升。
[08:28.96]这也帮助德图成为一位公认的严谨的学者,
[08:32.75]甚至有人把他称为无与伦比的大师。
[08:36.44]德图虽然会严格的对参考史料进行考证,
[08:39.69]甚至建立自己的众筹写书群,
[08:42.21]但是很奇怪的是啊,
[08:43.71]他有一件事情是从来不做的,
[08:45.99]就是在书中不加入脚注。
[08:49.08]德图认为,
[08:50.71]所有考证的努力都已经融入到著作里,
[08:54.03]也就是说,
[08:55.21]他们那个时期的学者都有一个共识,
[08:57.73]那就是出现在著作中的资料都应该是真实的。
[09:02.20]所以不用通过类似于脚注这样的形式再来做特殊的说明了。
[09:07.62]由此可见,
[09:08.92]德图那个时代虽然很重视史料考证,
[09:11.68]但是并没有发明出角注,
[09:13.66]他们凭借的是每一个学者的自觉性来保证历史著作的严谨和客观。
[09:20.58]根据作者考证,
[09:22.24]脚注真正诞生是在德图之后的17世纪。
[09:26.38]皮埃尔培尔就是脚注的主要创始人。
[09:30.08]他的著作历史与考证词典就是脚注诞生的重要标志。
[09:35.28]在这本书问世后,
[09:36.76]每个有文化修养的欧洲人都人手一本,
[09:39.67]研究者们在图书馆排队借阅。
[09:42.60]脚注并非诞生在安定平和的时代,
[09:45.70]而是在一场危机中出生,
[09:48.01]甚至有着一种悲剧的色彩。
[09:50.70]为何作者要把这次诞生成为悲剧的起源呢?
[09:55.24]这就要说起培尔所处的生活环境,
[09:58.55]当时培尔本人正处于一场危机中,
[10:02.00]处于堡自己的目的,
[10:03.65]他选择了用脚注作为武器来对抗敌人的攻击。
[10:07.94]攻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0:09.99]第一方面来自于宗教。
[10:12.48]在17世纪晚期,
[10:14.23]法国国王为了寻求宗教统一,
[10:16.54]迫使新教徒离开本国,
[10:18.52]其中就包括培尔。
[10:20.72]培尔是一名新教徒,
[10:22.59]平时也喜好研究新教理论,
[10:24.87]在受到宗教的压迫时,
[10:26.61]写作成为他唯一的依靠和武器。
[10:29.80]于是,
[10:30.56]他创作了具有大量评注的著作,
[10:33.23]比如上面提到的历史与考证词典,
[10:36.50]用这种方式证明现存的参考书中有大量的缺漏和错误,
[10:41.39]其中就包含现有宗教的各种事实错误。
[10:44.82]就这样,
[10:45.82]他用参考文献的方式,
[10:47.77]放大了敌人引以为傲的资料中的错误,
[10:50.59]也赋予了自己莫大的信心。
[10:53.34]除了宗教的压迫,
[10:55.06]当时还有另一个威胁,
[10:56.68]那就是笛卡尔科学哲学的兴起。
[10:59.74]笛卡尔这个人非常厉害,
[11:02.03]他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
[11:04.04]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11:06.59]与此同时,
[11:07.61]他还是一个数学家、
[11:09.05]物理学家,
[11:09.98]创立过解析几何。
[11:11.90]如果你没有听过这个人,
[11:13.71]你肯定也听过他的一句名言,
[11:15.69]就是我思故我在。
[11:18.60]笛卡尔哲学派主张怀疑一切。
[11:21.58]当他们发现某些历史著作并不严谨,
[11:24.16]甚至还有虚假信息识,
[11:25.99]他们就开始对历史学知识进行尖刻的批评,
[11:29.62]其中笛卡尔批评的最为恶毒。
[11:32.50]他把历史学和人文学科贬低成消遣,
[11:36.05]说二者只不过是在展示人类意见和风俗是无尽多样的,
[11:40.49]但作用微乎其微,
[11:42.44]甚至都比不上旅行更能够增加见识,
[11:45.46]更加严谨。
[11:47.00]笛卡尔虽然这么说,
[11:48.63]但他也给了这些历史学家们对付自己的武器。
[11:52.18]例如,
[11:52.79]他时常强调说,
[11:54.26]为了避免人文论证所缺乏的严谨和普遍性,
[11:57.68]可以用数学论证的形式。
[12:00.60]为了对付怀疑者的攻击,
[12:02.50]一些历史学知识捍卫者真的就还采用了这种数学几何演绎论证形式来自证清白。
[12:09.97]但是培尔等人却采用了脚注这一更具有建设性的形式。
[12:15.56]他们不仅运用脚注,
[12:17.40]甚至还明确的说出了证实或证伪历史学命题的规则,
[12:22.71]那就是双重叙事。
[12:25.22]什么叫做双重叙事呢?
[12:27.27]意思是说,
[12:28.38]除了正文的叙事,
[12:30.09]脚注也可以作为一种同正文相对应的独立文本来写作,
[12:34.83]这样使得每个论点都清清楚楚的紧随所有相关证据而生。
[12:39.69]此刻,
[12:40.50]脚注诞生。
[12:42.22]通过脚注写作形式的建立,
[12:44.69]这场历史学危机最终得以解除,
[12:47.84]从此,
[12:48.62]历史学也迈进了科学化的大门。
[12:51.92]后来,
[12:52.74]脚注这种新形式在经过作者和出版商的通力协作下,
[12:57.00]在书籍的排版、
[12:58.31]设计和印刷中得以实现,
[13:00.42]成为了日后历史学著作的一种标准形式,
[13:03.30]并被延续至今。
[13:05.28]好了,
[13:06.49]上面为您讲述的就是脚柱发展的第一阶段,
[13:09.76]在一场历史学危机中,
[13:11.65]角柱作为拯救英雄诞生了。
[13:14.58]历史学也因此确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13:18.50]好,
[13:19.41]现在我们知道了脚注是怎么诞生的,
[13:22.11]那脚注又是如何兴盛的呢?
[13:24.60]是谁在助力呢?
[13:26.54]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第二阶段角柱的兴盛时期。
[13:31.56]这个时期脚注的使用已经相当的成熟,
[13:35.11]文献的系统引用和论证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13:38.98]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
[13:41.94]那么,
[13:42.49]脚注是如何被历史学家从不起眼的工具变成了一股时尚潮流呢?
[13:48.28]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3:51.46]脚注的转变过程主要归功于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们,
[13:55.79]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爱德华几本。
[13:59.08]基本的代表作是罗马帝国衰亡史。
[14:02.62]这本书在西方学术史中地位非常高,
[14:05.36]堪称无可超越的经典之作。
[14:08.14]他对脚注的最大贡献是让脚注成为一种高雅的写作形式,
[14:12.86]引起了一场时尚潮流。
[14:15.40]因为这部著作虽然引用了大量脚注、
[14:18.26]严谨的资料考证,
[14:19.73]但是文笔也非常优美,
[14:22.25]这两者的结合让人在读这本历史书时,
[14:25.34]不像是在读论文,
[14:26.66]而更像是在读文学作品,
[14:28.88]很真实,
[14:29.80]也很舒服。
[14:31.22]所以这本著作在当时口碑好,
[14:34.05]流传也广泛,
[14:35.34]脚注这种形式也作为一种潮流借此传播开来。
[14:40.64]脚注本身自带客观严谨,
[14:42.96]属于理性风格,
[14:44.64]而文学自带情感渲染,
[14:46.64]属于感性风格。
[14:48.46]将两者进行结合,
[14:50.06]着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14:52.42]因为要做好这样的整合,
[14:54.17]不仅要找到可以引用的一手资料,
[14:56.75]保证它的正确无误,
[14:58.34]还要非常的博学,
[14:59.62]触类旁通,
[15:01.07]好在基本正好符合了这些要求。
[15:03.96]基本在少年时代便阅读了大量的著作,
[15:07.21]涉及面特别广,
[15:08.47]包括数学、
[15:09.60]逻辑、
[15:10.27]政治、
[15:10.83]法律等等,
[15:12.01]这为他后面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14.98]而且基本还特别爱好钻研,
[15:17.72]这让他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做史料考证工作。
[15:21.84]他曾说,
[15:22.99]自己从10几岁就开始痴迷研读古代事件的年表,
[15:27.10]甚至把阅读各个国家的朝代史当成是他可以玩的游戏。
[15:32.08]他还曾经为史料之间出现了不一致而整夜未眠。
[15:36.68]这种专研的热情让他开始动笔写论文、
[15:40.08]写评论,
[15:41.01]积累了大量的史学知识。
[15:43.48]所以,
[15:44.54]当吉本在开始创作罗马帝国衰亡史之前,
[15:48.08]就已经看过了前300年的各种学术著作,
[15:51.44]并且还写下了大量的评论,
[15:53.60]有尖酸刻薄的,
[15:54.88]也有充满敬意的。
[15:56.66]这些对史料的大量研究,
[15:58.74]为几本写好脚注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16:02.25]也才有了让脚注变得流行的可能。
[16:06.16]脚注成为时尚潮流也并非一帆风顺,
[16:09.68]背后也遇到了一些阻碍。
[16:11.92]几本名声大噪之后,
[16:13.66]也招来了不少的批评者,
[16:15.47]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位牛津大学的学生戴维斯。
[16:20.06]戴维斯批评几本用脚注引文的方式并不是很恰当,
[16:24.00]因为脚注里只提及了作者姓名、
[16:26.46]书名,
[16:27.27]并没有详细到可以供读者一一对应查证的地方。
[16:31.18]他说,
[16:31.52]基本是因为心虚,
[16:32.87]故意不让读者比较正文和引用著作的差别,
[16:36.80]这样就能够方便的歪曲事实。
[16:39.94]吉本对戴维斯的批评做了一段很精彩的回复,
[16:43.55]原文是这样的。
[16:45.10]如果你有空,
[16:46.70]可以在任何一个我不在家的下午登门造访,
[16:50.33]我的仆人会带你参观我的私人藏书。
[16:53.60]那里的图书相当齐全,
[16:55.56]包括所有引用过的书籍。
[16:58.12]那些用得上的作家,
[16:59.62]无论古今,
[17:00.71]也无论是否是**教徒,
[17:02.99]凡为我的史柱直接提供过资料的,
[17:05.89]收录都在此。
[17:07.76]甚至,
[17:08.88]他还查验并且历数了在书中第15和16章里加入的383处注释,
[17:15.12]然后指出这些注释包含了百余处精准的引文。
[17:19.44]正因如此,
[17:20.86]他认为戴维斯可能是看了不同版本的书籍而找不到对应资料,
[17:25.51]或者是他根本就没有看完全文。
[17:28.22]这样的回击,
[17:29.61]透露出几本对自己著作引用史料的自信,
[17:32.88]让读者们对脚注的好感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17:37.04]脚注在变成潮流的过程中,
[17:39.66]虽然也有戴维斯这样的阻碍者,
[17:41.82]但是也有很多支持者。
[17:43.89]比如当时的一个学者大卫修魔,
[17:46.53]他是苏格兰的一位著名哲学家、
[17:48.59]经济学家和史学家,
[17:50.43]他写过轰动一时的英国史,
[17:52.62]他还是英国三大经验主义者之一。
[17:55.66]他为了让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脚注读的更舒服一点,
[17:59.33]就直接写信给出版商,
[18:01.10]提出对脚注使用的建议。
[18:03.20]他说,
[18:04.13]我很喜欢吉本先生的罗马审议书,
[18:06.98]但是在读注释的时候,
[18:08.63]每次都需要翻到书的末尾去看。
[18:11.30]然而在书的末尾又只是一则对某部权威著作的引用信息,
[18:15.83]读起来很不舒服。
[18:17.42]所以我建议把这些注释统一印在每页的侧边上,
[18:21.62]或者是正文下方。
[18:23.82]所以,
[18:24.94]在以基本为代表的学者们的推动下,
[18:27.64]历史学家们即使在不同的城市、
[18:29.88]不同的图书馆,
[18:30.88]却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
[18:32.77]那就是为著作撰写脚注。
[18:36.28]他们开始学会用注释或者参考文献去支持自己作品中的每一句话。
[18:42.50]在整体历史学家的合力下,
[18:44.97]脚注成为了一种时尚,
[18:47.12]一种潮流。
[18:49.00]好了,
[18:49.91]我们讲完了第二阶段角柱的兴盛时期,
[18:53.27]了解了在18世纪,
[18:54.68]脚注就已经在吉本等历史学家的推动下成为了一种潮流。
[18:59.48]但是就像时尚圈常说的一句话,
[19:02.12]时尚是一股潮流风,
[19:04.07]每年流行的都不一样。
[19:06.47]角注如果只是一时的潮流,
[19:08.44]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学术地位。
[19:10.82]真正确立他地位的是在19世纪,
[19:14.37]也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谈的第三阶段,
[19:17.28]角注地位的正是确立时期。
[19:21.08]19世纪,
[19:22.35]脚注已经成为一种近代史的标准学术工具。
[19:25.56]也就是说,
[19:26.58]当历史学家想要写一本历史著作,
[19:29.10]必须要引用脚注才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可。
[19:32.94]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期,
[19:35.26]角柱突然就不仅仅只是潮流,
[19:37.75]而是拥有了这么高的学术地位呢?
[19:40.51]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9:43.32]如果想要了解这个时期脚注的发展,
[19:46.12]那就不得不说起德国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
[19:51.58]兰克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19:54.64]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
[19:56.86]之所以有这个称谓,
[19:58.27]是因为他主张在研究历史时一定要客观,
[20:01.99]把历史写的跟过去发生的事情一样真实。
[20:05.84]他认为,
[20:06.59]历史学家就应该穷极一个问题,
[20:09.72]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1.88]这一主张被称作兰克史学。
[20:15.22]除此以外,
[20:16.19]他还开班招生传授。
[20:17.98]这种史学主张影响了东西方一代代历史学家。
[20:22.32]那么,
[20:22.86]兰克提倡客观的主张,
[20:24.73]为什么能够推动脚注的发展呢?
[20:27.22]因为脚注是兰克的学术工具,
[20:29.89]通过脚注,
[20:30.94]兰克可以证明自己著作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客观公正、
[20:34.75]有据可依的。
[20:36.54]为了能够通过脚注将这一主张传播得更远,
[20:40.48]兰克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做着两件事,
[20:43.48]直到他生命的终结。
[20:45.56]第一件事是为了引用客观,
[20:48.48]搜集大量一手资料。
[20:50.68]为什么搜集一手资料这么重要呢?
[20:53.60]因为真实的历史不是凭借几个民间故事或者是一两本历史书就能搞定的,
[20:59.45]他需要对之前的史料,
[21:01.21]尤其是一手资料进行大量的考证,
[21:03.83]才能够保证来源的客观公正,
[21:06.08]不带偏见。
[21:07.84]在搜集一手资料时,
[21:09.80]兰克不仅跑遍了德国各地,
[21:11.92]而且还周游了西欧各个国家的档案库和私人藏书楼,
[21:16.04]其中就包括维也纳、
[21:17.66]罗马、
[21:18.32]威尼斯、
[21:19.07]佛罗伦萨、
[21:19.88]巴黎、
[21:20.36]伦敦等地的国家。
[21:22.02]他把这种游历称之为科学旅行,
[21:25.51]目的就是为了广泛搜集前人没有利用过的材料。
[21:29.82]兰克知名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运用了别人从未使用过的原始材料。
[21:37.28]一手资料阅读起来往往很有难度,
[21:39.93]有一些还难以识别。
[21:41.85]但是兰克在研究他们的时候却非常享受,
[21:44.97]经常跟他的朋友们分享他看到新资料时的欣喜,
[21:48.54]以及自己如何沉浸在其中。
[21:51.96]这种细致的分享吸引了其他历史学家们,
[21:55.72]也培养出了他们对档案研究的嗜好。
[21:58.80]兰克甚至连读者们都没有放过,
[22:01.39]他多次鼓励读者们除了阅读正文之外,
[22:04.66]最好把附录里的文献也都研究一遍。
[22:08.06]这种鼓励和带动,
[22:09.69]吸引了很多人对脚注的关注。
[22:12.94]兰克很重视资料的真实性,
[22:15.65]所以他对引用虚假资料的行为会非常愤怒。
[22:19.07]这里还有个故事,
[22:20.63]兰克在早期时很喜欢意大利的历史学家圭恰迪尼,
[22:24.89]尤其是圭恰迪尼写的意大利史。
[22:27.80]这部著作主要写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
[22:31.23]其中有很多细致的描绘和对政治的深度分析,
[22:35.22]这些都让兰克敬佩不已。
[22:37.54]但是后来兰克发现,
[22:39.56]圭恰迪尼书中写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完全不符,
[22:43.49]而且引用的参考资料有不少都是直接从别的著作中抄来的。
[22:48.64]更让兰克生气的是,
[22:50.45]这位历史学家还杜撰演讲词,
[22:52.88]篡改条约,
[22:54.11]错误的解释很多重大事实。
[22:57.12]兰克认为他徒有虚名,
[22:59.29]于是开始对他大加批评,
[23:01.30]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近代史家批判来强调脚注引用资料要真实客观。
[23:09.42]兰克做的第二件事情,
[23:11.11]就是利用这些一手资料,
[23:12.78]写大量的有脚注、
[23:14.25]可信服的历史著作。
[23:16.20]据统计,
[23:17.38]兰克一生写了54本书,
[23:19.29]数量惊人。
[23:20.62]在编写著作时,
[23:21.91]他特别强调客观公正,
[23:23.89]对历史事实不偏不倚。
[23:26.10]所以,
[23:26.64]他每一部严肃历史学著作都搭配上了装甲和无坚不摧的脚注,
[23:31.81]就像是一辆坦克,
[23:33.31]厚重而又稳步前行。
[23:35.72]脚注借着这些分量十足的著作在历史学界传播开来。
[23:42.20]脚注最大的优点是能够体现著作的客观,
[23:45.75]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
[23:47.25]比如文中引用脚注会非常影响读者的阅读快感。
[23:52.08]有人形容说,
[23:53.16]这种感觉就仿佛是你在跟伴侣亲密的时候,
[23:56.58]突然有人敲门,
[23:58.11]虽然极度不情愿,
[23:59.43]但是又不得不跑下楼去看一看到底是谁在敲门一样。
[24:03.82]兰克虽然一生都在极力的推崇脚注,
[24:06.83]但是也面临了这样的困扰,
[24:09.11]所以他在老年的时候表示,
[24:11.30]自己的历史学理想就是写一本不带脚注的史书。
[24:16.16]这个困扰不止兰克有,
[24:18.51]其他历史学家也都有。
[24:20.49]它的背后其实是在纠结一个问题,
[24:23.52]历史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呢?
[24:27.20]如果是艺术,
[24:28.83]那就可以完全不用顾及有没有脚住了,
[24:31.53]也就可以采用古人一直以来用的叙事模式,
[24:34.53]也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历史写出来,
[24:38.40]这样生动有趣,
[24:39.71]阅读流畅,
[24:40.61]让人过目不忘。
[24:42.64]如果历史是科学的话,
[24:45.05]那就需要用注来作为自己的史学依据,
[24:48.44]严谨客观,
[24:49.58]遵从事实,
[24:51.05]但是多少会读起来有些不舒服。
[24:54.46]即使是有这样的缺点,
[24:56.21]为了让历史学更加的科学化,
[24:58.40]兰克还是采用现代化的写作方式,
[25:00.95]也就是引用脚注。
[25:03.06]而且他一生都用自己的行动,
[25:05.79]以身作则,
[25:06.82]推动着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25:09.67]也让脚柱在历史中有了一席之地,
[25:12.46]成为了历史学行业标准的学术工具。
[25:16.62]好了,
[25:17.71]说到这儿呢,
[25:18.46]今天的内容也聊的差不多了,
[25:20.38]那么下面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25:24.68]按照本书的观点,
[25:26.40]脚注从诞生到真正成为现代历史学标准的学术工具,
[25:30.54]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25:32.76]首先,
[25:33.70]我们了解了脚注形式的起源是在17世纪,
[25:37.66]主要是由历史学家皮埃尔培尔发明的。
[25:41.04]他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把脚注当做武器来保护自己,
[25:45.61]捍卫历史学的权威。
[25:47.70]但浇注的实质是史料考证,
[25:51.07]在脚注形式诞生之前,
[25:52.72]历史学家们已经在做了。
[25:55.48]接着我们讲到了角柱在18世纪成为了潮流,
[26:03.41]并且他写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堪称西方史学无法超越的经典,
[26:09.05]因为他不仅有严谨的史学考证,
[26:11.48]还有优美的文笔。
[26:13.32]这两者的结合让这本书大受欢迎,
[26:16.66]脚注这种形式也借此传播开来。
[26:20.32]最后到了19世纪,
[26:22.67]在历史学家兰克的鼓励和传播下,
[26:25.17]脚注成为西方现代历史学的标准学术工具。
[26:29.30]尤其是他对客观主张的以身作则,
[26:32.10]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历史学家,
[26:34.47]脚注也就成了他们撰写著作时必须要做的一道工序。
[26:39.48]以上就是本期音频的全部内容,
[26:42.37]为你准备的笔记本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
[26:45.67]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更新时间:2023-05-25 所属语言: 所属歌手:博格660 所属专辑:好书精读

温馨提示: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版权均属于各音乐门户,如果无意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我们

推荐音乐

最新歌单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自若本站收录的无意侵犯了DJ或DJ所属公司权益,请通过底部联系方式来信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删除!90听吧 

90听吧-免费MP3下载|流行DJ舞曲|抖音热门歌曲|网络热门歌曲|酷狗音乐排行 联系邮箱tamg2352@163.com